我從西沙換班到海口快一年半了,雖然這里的生活、工作環境要比西沙優越得多,但我還是時常想起西沙的一草一木,想念曾經一起工作過的戰友。畢竟在那片熱土生活、工作了五年時間,我忘不了西沙那片海,忘不了中建那份情……
中建島地處西沙群島西南端,是一座由珊瑚沙和貝殼殘骸組成的面積只有1.5平方公里的荒灘,也是西沙最大的沙洲,素有“火島、風島、沙島”和“南海戈壁”之稱,自然環境和生存環境極其惡劣,“三高一多”(高溫、高濕、高鹽、多臺風)和“四難”(吃水用水難、吃菜難、交通難、獲取外界信息難),堪稱中建島環境和生活的真實寫照。然而,一茬茬的中建官兵不斷繼承和發揚著西沙精神,以自己的忠誠和生命堅守著這片熱土,用自己的熱血和智慧建設著這個不毛之地,使中建島的生存環境大大改善,尤其是綠化得到了實質性改變。1982年8月11日,中建島守備隊被中央軍委授予“愛國愛島天涯哨兵”榮譽稱號,此后二十多年來,守備隊官兵不斷取得優異成績,先后榮獲集體一等功2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連續13年被上級評為“基層建設先進單位”,多次被全軍、海軍評為“先進基層黨支部”。
記得是在2001年9月,我正在家里休假,順便剛忙完自己的婚姻大事,很快接到上級要我到中建島接任政治指導員的命令。我二話沒說,便打點行裝,惜別新婚妻子,踏上行程。10月,我的慢性前列腺炎發作了,不得不常常忍著病痛堅持工作。隊長徐清杰看在眼里,很為我著急,怕我的身體撐不住,便兩次向上級報告,催我下島看病。我考慮到剛從家里休假回來,手頭工作較多,加上我這是慢性病,身體還可以承受,于是認為不礙事,兩次都被我推辭了。
俗話說:“福無雙至,禍不單行。”12月,母親病重住院,人雖然躺在病床上,心里口中卻時常念我的名字,家里幾次打電話,想讓我回家一趟。但是當時正好是中建島守備隊命名二十周年紀念活動前夕,我負責的準備工作很多,任務重,時間緊,反復考慮后覺得走不開,便多次做家人的思想工作。我自己把這些事情深深地埋在心里,依然默默地工作著。
2002年3月26日,我正在值班時,接到父親的電話:“你母親病危,非常想見你一面,你能不能回來一趟?哪怕只一天……”父親用懇求的口氣說。沒等父親說完,我已是淚流滿面,我心里清楚:如果這次再不回去,恐怕以后就再也見不到母親了!此時此刻的家人,特別是病危的母親非常需要我,但在守備隊命名二十周年紀念之際,部隊和官兵們更需要我,自古忠孝不能兩全,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我沉痛地對父親說:“我……對不起你們,請原諒你們的兒子……”放下電話,感覺如此沉重,我強忍住悲痛,向隊長請了十分鐘假,一個人跑到沙灘上,朝著家的方向慢慢跪下,深深地叩了三個頭……內心的悲痛無以言表,我只能默默地祝福母親能闖過這一關,只能衷心地懇求母親原諒兒子的不孝……
不知什么時候,隊長和其他的戰友們都跑了過來,跟我一起跪下!氣氛太沉悶了,不知是誰開始唱歌:“什么也不說,祖國知道我……”歌聲響徹云霄。
十分鐘過去了,我擦干眼淚,在戰友們的攙扶下,依然又回到值班室,扛起了神圣的鋼槍。
二十年來,我清楚地知道守備隊有16名官兵在島上服役期間,得知親人病故卻未能盡孝,32名官兵得知家庭遭受了嚴重災害,卻無法盡力,50多名官兵在父母、妻子、孩子病重時不能盡情,還有更多的官兵們屢次推遲婚期……但是,他們無怨無悔,沒有一名官兵提出要調離或換班,恰恰相反,先后有30多名服役到期的老戰士放棄了家鄉優越的條件和機會,主動要求留在中建島、建設中建島。
有人問我,當時是什么讓你如此堅定、堅強?我說,是一種精神:一種全隊官兵在實踐中創建、培養的“人在島在國旗在,誓與中建共存亡”的愛國主義精神;一種苦練精兵、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一種以苦為榮、愛島如家、樂守天涯的無私奉獻精神;一種團結友愛、同舟共濟、互幫互助的集體主義精神。就是這種精神,支撐著我,激勵著我,不斷前進!
中建島上的生活艱苦而光榮,這使我更深地體會到了人生的價值和“祖國”二字的分量,可以說,中建島上的生活是對我靈魂的一次凈化。直到現在,我都非常懷念那里的一切,如果祖國需要我再上中建島,我會毫不猶豫地馬上啟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