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美國科學家對近6000名男女進行了40多年的跟蹤研究,發現長壽者通常擁有較大的握力。英國研究人員分析了5萬多人的健康資料后得出類似結論,握力最弱者在跟蹤期間的死亡風險比握力最強者高出67%;握力每增加1公斤,死亡的風險減少大約3%。
握力俗稱手勁,來源于手部、前臂以及上肢的肌肉力量。握力強大的人身體更強壯,骨密度更高,不容易遭受骨質疏松癥等疾病的偷襲,人就更長壽。女性天生肌肉的數量與質量都遜于男性,導致心臟射血功能、動脈輸氧量與靜脈回心血量等生理指標“低”人一等。所以,擁有強大的握力,便成為女性健康與長壽的必備條件之一。
測測你的握力
到超市買一袋5公斤重的大米,拎著走100米就覺得手上沒勁了,或者拉動拉力器五六下就拉不動了,意味著你的握力急待增強。
若要準確些,須做握力體重指數測定。分別測出你的握力(公斤)與體重(公斤),代入公式握力÷體重×100,就是你的握力體重指數。握力體重指數表示的是每公斤體重的握力,不僅代表前臂和手部肌肉的力量,同時也代表全身各個肌群與肌肉的總體力量,是一項科學的體力評估指標。
男性各年齡段的握力正常值大致為——20~24歲:29.6~56.3公斤;25~29歲:32.6~57.6公斤;30~34歲:32.2~57.6公斤;35~39歲:31.3~57.7公斤。女性的握力體重指數大約為同齡男性的2/3。
握力測試能較好地反映全身力量狀況,并顯示出機體是否衰老以及衰老的程度。另外是看你左右手的力量是否一致,通常優勢手(多為右手)略大于非優勢手(多為左手),差值為1-2公斤;如果明顯超過這個范圍,就可能是某種疾病的表現,意味著你需要看醫生了。
強化營養是基礎
你的測試結果如何?如果正常,恭喜你了,請繼續保持。如果有差距,也別緊張,只要從現在起就積極拯救,握力增強指日可待。
醫學研究證實,一個人的握力65%來自遺傳,35%取決于后天營養與鍛煉,因此強化營養便成為拯救握力的首要舉措。
蛋白質是構建肌肉的原材料,宜按每天每公斤體重1.6-2克的攝入量來安排,其中至少1/3以上屬于必需氨基酸全面的優質蛋白,如肉、魚、蛋等。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服食從牛奶里提取出來的乳清蛋白或氨基酸,胃腸功能不太好的人尤為適宜。法國專家建議,最合理的方法是每天中午一次性攝入日需蛋白質總量的80%,比平均分配給三餐更有利于肌肉的強大。
維生素維生素B1能維持肌肉神經的正常功能;維生素B2是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酸代謝的能量利用與組成的必需品,對肌肉發育有重要作用;維生素B6則是脂肪代謝必需輔酶的重要成分。維生素C與E的抗氧化作用強大,可防止肌肉因氧自由基的堆積而“生銹”壞死。
礦物質主要有鉻、鎂、硼、鋅等。葡萄和粗糧含鉻較多,食品加工越精細,鉻含量就越少。堅持早餐喝一碗麥片粥并吃一個雞蛋,便可獲得每天鎂需要量的70%。綠葉食物是鎂的最佳來源,堅果、海產品中也含有豐富的鎂。瘦牛肉海鮮、豬瘦肉、粗糧、雞蛋、蘑菇中鋅較多。
鍛煉必不可少
握力遵循“用進廢退”的規律,需要通過鍛煉來提高。以杠鈴、啞鈴、引體向上等項目為優,輔以球類、舞蹈、游泳、慢跑等有氧運動,做到左右兩側均衡鍛煉,在強壯體魄的同時促進人體活動的協調性。同時堅持做以下針對性鍛煉,效果更好。
1 雙手十指相對,互相敲擊。既鍛煉了手的靈活性,也練了肝氣,對大腦也有好處。手腳冰涼的女性尤為適宜,可讓血脈通達四肢末梢。
2 把兩個核桃(或鐵球)放在手心里揉來揉去,可以很好地活動每根手指,而且核桃(或鐵球)在手心當中正好形成了一個太極之象,所以也稱為太極球。
3 提重物法:每天練習10~20次,重量從少遞增,逐步增加。
4 使用握力器械,如握力器、握力帶、握力圈、握力棒、拉力器等。
此外,堅持做俯臥撐、學習書法,也有助于提高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