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接觸雙酚A可導致女嬰行為問題
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和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一項研究表明,女嬰在子宮里接觸塑料制品中常用的化學物質可能會導致行為問題。雙酚A(BPA)是一些塑料的組成成分,常用于食品罐的內表面、配料單和密封劑。
研究人員對244位媽媽在妊娠不同時期尿液中雙酚A的含量,和孩子出生后不同時期體內雙酚A的含量進行了檢測。結果發現,妊娠期間媽媽尿液中雙酚A含量高,女寶寶3歲時大多有焦慮和抑郁的行為以及較差的情緒控制能力,而男寶寶卻沒有這些癥狀。
參加這項研究的約翰·布羅姆說:“在這些調查中,妊娠期間雙酚A含量高的女性,她們的孩子雙酚A含量都很高,最為典型的是,女寶寶存在更多的行為問題。至于男寶寶為何不存在與女寶寶同樣的問題,這與荷爾蒙在嬰兒處于子宮中時引導大腦的發育有關。”
雙酚A是一種環境激素化合物,動物研究表明孕期雙酚A暴露影響雌性小鼠的性行為。有證據表明雙酚A可以干預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種與行為調節相關的神經遞質。雙酚A暴露是引發多動癥的一個危險因素。
研究還嘗試確定在妊娠期間寶寶的大腦何時對雙酚A接觸最敏感。研究人員認為,孕婦通過不吃罐裝或包裝食品來避免輸入雙酚A,是一個相對簡單的選擇。
(王培娟編譯)
孩子的智商在青春期有彈性
倫敦大學學院的神經學家Cathy Price及其同事的一項研究證實了父母們長期以來的猜想:青春期會對孩子的大腦“動手腳”,智商在青少年時期會提高或者下降。
研究人員在2004年對年齡介于12到16歲的19個男孩和14個女孩進行了測試。2008年,這些孩子為16到20歲,再次對他們進行了智商測驗。主要測試他們的言語能力,比如閱讀或者給事物命名;非言語能力,如動手解決視覺謎語。研究人員采用磁共振掃描這些孩子的大腦,目的是將每次測驗的大腦結構圖和大腦活動與最后得分相匹配。結果發現,第一次測驗和第二次測驗的結果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被測孩子的語言和非語言能力分數升高或降低的幅度達20分(平均分為100分),而且大腦結構反映了這一現象。
雖然研究者認為智力測驗事實上只是一種測量,但他們認同測試得分能夠預測我們學習和表演某些技能的能力,并且在某種程度上預示了我們后期的學術成就和工作表現。一般來說,智商在人的一生中是相對穩定的,而此項研究發現青春期是智商變化的一個重要時期。哈佛醫學院和波士頓兒童醫院的神經學家Frances Tensen說,雖然研究未對變化發生的原因提供任何解釋,但這說明通過訓練或干預有提高智商的可能性。
(王培娟編譯)
晚餐后立刻睡覺易患中風
希臘約阿尼納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的一項最新研究再次證明了母親的話是正確的,即睡前不要吃東西。該研究顯示,晚餐后至少1小時再睡可使中風患病風險減少約2/3;每多推遲20分鐘睡覺,中風風險可再降10%。
研究人員對500位健康者、250位曾經中風、250位曾罹患急性冠狀動脈癥候群的患者進行了有關睡眠習慣、吃飯時間等信息的問卷式調查。結果顯示,與晚餐后1小時內就睡覺的人相比,那些等60~70分鐘后才睡的人發生中風的幾率降低了66%;等70~120分鐘才睡的人,其幾率減少76%;超過2小時后才睡的人,風險減少的程度逐漸縮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晚餐1小時以后再睡可能與急性冠狀動脈癥候群風險降低有關,而急性冠狀動脈癥候群是常見的心臟病,通常是因為動脈阻塞降低血流而導致胸悶,甚至心臟病發作。
該研究考慮了許多與心臟病和中風有關的風險因素,如年齡、性別、體能活動、體重、吸煙、飲食、心臟病家族史、高血壓、高膽固醇以及糖尿病等,但并沒有發現其中的原因。而之前的研究顯示,睡前吃東西與增加胃食道逆流有關,胃食道逆流又與睡眠呼吸障礙這個中風的風險因素有關。
研究人員推測,人們吃東西時血糖、血清膽固醇和血流量會發生改變,而所有這些改變都會影響中風的風險。只是該項研究的研究對象較少,睡眠和晚餐的間隔時間仍需要進一步研究。
(方留民編譯)
多吃蔬菜水果可防乳腺癌
美國科研人員在最近出版的《美國流行病學雜志》上撰文稱:一項大規模、長時間的研究表明,女性在日常飲食中攝入足量的蔬菜和水果,可降低罹患雌激素受體陰性乳腺癌的風險(HER2)。
HER2是一種對雌激素應答缺陷的惡性乳腺癌。據報道,關國每15名乳腺癌患者中就有1例屬于這種類型。研究人員對86000名受試者進行了長達26年的跟蹤研究,研究期間有80余人罹患HER2。研究結果表明,日常飲食與是否罹患HER2有關。在日常飲食中多吃富含植物纖維的蔬菜、水果、豆類、堅果和低脂奶制品,少吃紅肉等高脂食品,可使罹患HER2的風險下降20%。
盡管研究人員目前尚不清楚其中的相關機制,但可以肯定地說,多吃蔬菜、水果能夠降低乳腺癌的發生率,因此鼓勵婦女多攝入富含植物纖維的食物。
(楊光平編譯)
紅葡萄酒沒有降壓作用
早期有研究稱,紅葡萄酒中的多酚物質有降低血壓的作用。但荷蘭科研人員最新一項研究表明,盡管適度飲用紅葡萄酒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險,但并沒有降低血壓的作用。
研究人員把61名平均年齡為61歲的高血壓臨界患者分為兩組,一組每天飲用含有紅葡萄酒的飲料,另一組則飲用含乳制品的飲料。實驗持續了4周,結果發現,兩組受試者的血壓變化并沒有差異。研究人員分析認為,紅葡萄酒有益于心臟健康,可能是因為紅葡萄酒是一種抗氧化劑,能預防心血管發生炎癥;還有一種可能是紅葡萄酒能降低血液黏稠度,能預防血栓的發生。但它并沒有降低血壓的作用。
研究人員認為,人們在日常飲食中應當多攝入蔬菜和水果,少吃紅肉,適度飲用紅葡萄酒。但對高血壓患者,應隨時關注自己的血壓變化。
(楊光平編譯)
有氧運動更能有效減少腹部脂肪
美國杜克大學醫學中心研究人員一項新的研究顯示,有氧運動比阻力訓練更能有效地減少腹部脂肪。
研究人員把196位年齡在18~70歲經常久坐的成年人分為三組,即有氧運動組、阻力訓練組以及兩種運動綜合組。研究過程中,有氧運動組成員一周要慢跑19公里,心跳速度要達到最大心跳速的80%;阻力訓練組的成員每周要進行三次阻力訓練,每次有三套訓練方法,重復循環8~12次。研究結果顯示,與阻力訓練相比,有氧運動可以多燃燒67%的卡路里。有氧運動組進行有氧運動8個月后,內臟脂肪減少幅度最大。而阻力訓練雖可改善肌肉力量,增加身體瘦肉組織質量,卻未能減少腹部和內臟脂肪。
研究人員指出,有氧運動有助于改善胰島素阻抗,減少肝臟酵素的分泌,降低三酸甘油脂濃度;而胰島素阻抗、肝臟酵素分泌過多、三酸甘油脂過高都會增加患糖尿病和心臟病的風險。
(方留民編譯)
大笑是保護心臟的良藥
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最新一項研究顯示,看喜劇等令人發笑的電影,對血管健康具有很大的積極作用,能有效地保護心臟健康。
研究人員對300名參試者進行了調查。他們先讓參試者看一個搞笑電影的片段,比如《哈啦瑪莉》,第二天再看一段類似《拯救大兵瑞恩》的緊張戰爭片。結果顯示,當參試者看戰爭片時,他們的血管壁內側產生了一種血管收縮反應,該反應會降低血流速度,對心臟健康有害。但在看喜劇電影時,參試者的血管壁就會張開。
研究人員說,以前的研究已經顯示,精神壓力會導致血管收縮。此項研究顯示,大笑可使血管產生變化,對心臟產生的有益作用幾乎與進行有氧運動或服用降膽固醇藥物所產生的效果相媲美。
(方留民編譯)
經常食用巧克力對心臟有益
倫敦劍橋大學的Oscar Franco博士及其同事對現有關于吃巧克力對心臟病和中風的研究結果進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多食甜食有益于身體健康,經常食用巧克力會使心臟病發病風險降低1/3。該研究支持了每日郵報早期報道的研究結果,吃巧克力與心臟健康之間存在著潛在的積極聯系。
超過100000名心臟病患者和健康人參與了7項研究。每一項研究都對食用巧克力高頻率組和低頻率組進行對比,研究設計和研究質量的差異也納入了分析范圍,使得研究結果偏差最小化。其中有5項研究結果表明,吃巧克力與降低心臟病發病風險之間存在有益聯系。研究人員發現,與食用巧克力頻率相對低的組相比,巧克力食用頻率高的組,心臟病發病風險降低了37%,中風降低了29%。
盡管如此,研究人員依然建議應小心選擇食用巧克力。近年來一系列的研究表明,食用巧克力對健康有益,尤其是黑巧克力,包含有對血液系統有益的成分。
(王培娟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