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媽愛干凈是出了名的,每次收拾帶魚都要先沖洗若干遍,然后認真地將銀色魚鱗刮干凈沖洗幾遍,剁塊后再沖洗,這才裹面入油鍋。帶魚肉嫩體肥、味道鮮美,且有較高的營養價值,除了中間一條大骨外無其他細刺,自己親手料理烹飪后吃起來很放心。這天,在微博閑逛的女兒露露從一位營養師的微博里看到:“吃帶魚別刮鱗,這是極有營養的優質脂肪,刮去后會使帶魚的營養價值降低。”這可把母女倆雙雙雷倒了!
帶魚其實是沒有鱗的。帶魚體表的這層“鱗”,其實是一層由特殊脂肪形成的表皮,稱為“銀脂”。它是一種營養價值較高的優質脂肪,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鐵、碘等營養素,以及較多的卵磷脂及多種不飽和脂肪酸,還有一種天然抗癌成分6-硫代鳥嘌呤,能有效地防治急性白血病、胃癌及淋巴腫瘤等?!般y脂”可以增加肌膚彈性,使膚質細膩、光滑、潤澤,面容更加靚麗;能維護頭發烏黑,防治毛發脫落、皮膚發炎等癥;并可促進腦細胞功能,延緩大腦衰老;對心血管系統有很好的保護作用,能預防高血壓等常見病。
母女倆竊竊私語:“可是不刮鱗,帶魚會有很重的魚腥味,怎么辦?”充滿疑惑的陳大媽讓露露給營養師留言,很快,營養師在下一條微博中就解答了這個問題。
“大家一般都認為帶魚腥味來自銀脂,烹飪前要盡量把它洗刷干凈,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帶魚腥味的真正來源是魚腹內的黑膜以及魚脊骨的污物。與其費盡力氣刮鱗,不如仔細地撕去魚腹內黑膜,把魚脊骨污物都清理干凈。如果在烹飪時加點蔥、姜,以及料酒或米醋,可以更好地去除腥味,而且也有利于調味。
“清洗帶魚時要注意保護銀脂。銀脂怕熱,在75℃的水中便會被破壞,所以清洗時應用涼水,并注意避免過度刮拭魚體表面,把臟東西洗干凈即可。”
陳大媽連連點頭稱是,以后做帶魚,再也不干這“出力不討好”的“刮鱗”活了。
小貼士
挑選新鮮帶魚要“五看”
一看魚體——新鮮帶魚魚體飽滿、肉厚實,為銀灰色,且有光澤;
二看魚腮——魚的腮是否鮮紅,越鮮紅就越新鮮;
三看魚鱗——魚身上的“銀脂”有沒有掉,掉得多的質量欠佳;
四看魚肚——魚肚是否變軟破裂,發軟破裂的就不新鮮;
五看魚色——如帶魚表面附著一層黃色物質,是保管不好時體表脂肪被氧化的產物,這種魚的質量大打折扣,且會很快變質腐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