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由于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和激烈的市場競爭,心神經癥的發病率逐年明顯增加。患者主訴癥狀較多,而且多變,但一般都是主觀感覺,缺乏客觀證據。通常以心血管方面的癥狀較為突出,可以自覺心臟搏動增強、心慌,常在緊張或疲勞時加重,呼吸困難以及胸悶、心前區痛等。同時可伴有神經功能紊亂癥狀,如失眠、多夢、焦慮、急躁易怒、精神緊張、心煩、多汗、食欲不振、頭暈耳鳴、手足冷、兩手震顫、腹痛、尿頻、大便次數增多或便秘等,體溫有時略升高。
與較多的癥狀相反,體格檢查卻缺乏有重要病理意義的陽性體征。多呈焦慮狀態或緊張表情。血壓可正常或輕度升高。心臟聽診時可有心率增快、心音增強。心臟X線檢查無異常。心電圖可顯示竇性心動過速、竇性心律不齊、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縮。部分患者可見非特異性ST-T波改變。
檢查結要幫助診斷
心電圖檢查:心電圖常表現為竇性心動過速,部分患者出現ST段壓低或水平性下移,T波低平,雙相或倒置,多在II,III,aVF或V4-6導聯出現,并經常發生變化,心得安試驗陽性,部分患者運動試驗陽性,但進行“心得安運動試驗”時ST段和T波恢復正常。
心臟超聲檢查:可排除心臟、大血管和瓣膜的結構異常。
根據心神經官能癥的常見癥狀,體格檢查缺乏有重要病理意義的陽性體征,以及不能找到器質性心臟病的證據,可作出心神經官能癥的診斷。如果將本癥診斷為器質性心臟病,不僅增加了不必要的檢查和治療,而且會加重患者的焦慮與心理負擔,使癥狀更嚴重。必須避免誤診。
與其他疾病相鑒別
(1)心絞痛:冠心病心絞痛患者以中、老年男性居多,多數有冠心病發生的危險因素,例如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癥、糖尿病、吸煙史。心絞痛常發生在體力活動、運動或情緒激動過程中,疼痛部位較固定,多為胸骨后,持續時間一般不超過3~5分鐘,含化硝酸甘油可緩解疼痛。如果僅從癥狀表現難以鑒別時,可做運動心電圖、CT血管造影,必要時做冠狀動脈造影。
心神經官能癥的疼痛部位不同定,多為心前區,疼痛發作與體力活動無關,多數發生在靜息狀態,常被描述為針刺樣、牽引或刀割樣,多為一過性刺痛,每次1至數秒鐘,或持續隱痛,有時在工作緊張、情緒激動后可持續數天或更長,含化硝酸甘油不能緩解,或數十分鐘后方能緩解疼痛。
②甲狀腺功能亢進癥:典型表現有甲狀腺腫大、頸部血管雜音、雙手細顫動、突眼、怕熱與消瘦等,鑒別不困難。不典型表現時與心臟神經官能癥較難區別,測定血清T3、T4可做出診斷。
③心肌炎:通常在起病前1~2周有明確感染(病毒或細菌)病史,典型表現有心臟擴大、心音減弱、奔馬律、心電圖P-R間期延長,各種類型心律失常,等。不典型或輕癥者較難鑒別。病原學檢查,例如血清病毒中和抗體滴定度,有輔助診斷價值。
④二尖瓣脫垂綜合征、嗜鉻細胞瘤:這些疾病一般有特征性的體征或實驗室檢查指標,鑒別并不困難。
心理、藥物雙管齊治
心理治療為主 醫護人員對患者要有愛心,以獲得信任和合作;通過耐心的講解,使患者了解本病的性質,以解除其顧慮,使其相信并無器質性心血管病。鼓勵患者進行體育鍛煉,調整心態,安排好作息時間,適量進行文娛、旅游活動。避免各種引起病情加重的因素。
藥物及對癥治療 過度換氣患者可輔導其采用腹式呼吸松弛療法;焦慮癥狀較明顯的患者可選用抗焦慮藥物治療,如苯二氮草類抗焦慮藥奧沙西泮(舒寧)、勞拉西泮(羅拉)等;伴有精神抑郁癥的患者可選用三環類抗抑郁藥阿米替林、多塞平(多慮平),或5-羥色胺再攝取類抗抑郁藥,如氟西汀(百優解)、舍曲林(左洛復);嚴重失眠患者酌情使用咪達唑侖或佐匹克隆;絕經期婦女可以短階段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療;對有心率加快或高動力循環狀態癥狀者,可給予β-受體阻滯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