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絮叨
家庭里,男人和女人總會有些“爭執”,是各執己見,還是靜下心來聆聽對方的理由?如何找到最健康、最適合自己家庭的生活方式?氣頭上的兩個人恐怕很難靜下心來討論。E-mail或許是個很好的交流平臺。
郭岸夫婦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沒少拌嘴。郭岸是醫生,曾在美國進修過一段時間,主張歐美式教育,認為孩子應是自然的任由天性成長,包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經歷必要的挫折;妻子曉玉則喜歡“乖巧聽話”的“好孩子”,兒子欣欣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能做,這個時間該做什么,都條條框框地約束著。
拿吃飯來說。孩子貪玩,往往曉玉擺上一桌的美味佳肴,碗筷停當,欣欣還舍不得過來吃飯。曉玉便吵著嚇唬著將欣欣揪到飯桌前。席間還要嘮嘮叨叨聲色俱厲地“上教育課”。郭岸明里打圓場,私下勸阻妻子餓欣欣一頓,讓他自己明白吃飯是必須的,不然會餓的。但曉玉認為孩子“不打不成器”,就是得管好!
最近,欣欣因為腹痛住進醫院,被確診為“胃潰瘍”,曉玉揪心不解,她拉著郭岸訴苦:咱們身邊沒有比我更關心孩子的營養均衡問題了吧,一日三餐又十分規律,十一二歲的小孩子怎么會得這個病呢?郭岸的一句嘟囔讓她立刻火冒三丈:“還不是你!”迎面而來的自然是曉玉的暴風驟雨,委屈,痛心,怨恨,傾瀉而出。
郭岸明白自己可能一時情急,說錯了話,回家后,默默地坐在電腦前,“啪啪”給妻子敲下一封E-mail。
曉玉:
我知道,對于欣欣的病,你感到十分痛心和不解。但現在我還是要告訴你:使孩子得胃潰瘍的根源正是你這個最疼愛孩子的媽媽。
還記得今年春節咱倆之間的幾次爭執吧?都是因為欣欣貪玩沒有按時吃飯,在他吃飯時,你便不時訓斥。我看到盡管飯菜很豐盛,但孩子卻是勉強吃進去的。飯后我幾次勸你,不要在吃飯時訓斥孩子,否則會影響他的食欲和消化,會得病的。可是你總是聽不進去,還說:“要不是我這樣吵著罵著,強制他吃飯,他會連飯也不吃哩!”
你已習慣經常在吃飯時訓斥孩子了。現在,你問我怎么辦?我想先談談我對在餐桌上訓斥孩子的一些看法。
咱們都有這樣的體會:高興安詳時,即使是粗茶淡飯,也感到十分香甜;憂愁不安時,縱有山珍海味,也覺得苦澀難咽。這說明情緒可以影響食欲。進一步說,也能使消化功能失調。醫學家曾作過這樣的試驗:與試驗對象進行緊張的談話,或者在他們感到焦慮、痛苦、憤怒、羞辱、內疚時,測試他們胃分泌的胃液量、胃液的酸度,結果都顯著高于正常人。同時還發現這些人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胃痙攣,不僅胃的肌肉,甚至連供給胃壁營養的血管平滑肌也處于痙攣狀態,使胃壁營養不良、抵抗力下降。由于胃液和胃酸過多,加上胃壁的抵抗力下降,很容易造成胃液腐蝕胃壁黏膜(醫學上叫做“自身消化”),發生潰瘍病。
你是學歷史的,不知你是否還記得有這樣一個調查資料: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倫敦居民患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病的人空前增加,原因便是由于那時德寇飛機經常轟炸倫敦,人們的情緒總是處于驚慌狀態。
同樣的道理,你經常在欣欣進餐時訓斥他,使孩子一直處于不安、驚慌的心理狀態,長此以往,孩子即使不得潰瘍病,也會發生消化不良、營養不良的。
別慪氣了,咱們現在應該配合醫生使欣欣早日康復!
首先,應當按照醫生的意見,積極進行藥物治療。同時,飲食上宜少量多餐,定時進食,多食軟飯、牛奶、豆漿、瘦肉、綠葉蔬菜,忌食生、冷、辣、油膩食物,要多讓孩子休息,避免過度疲勞。尤其是不要在吃飯時訓斥孩子。孩子已懂事了,應當多給他講道理,只要循循善誘,耐心說服,孩子是會聽話的。
特別說一句,你自己也應在輕松、樂觀的情緒中進餐,我希望我的妻兒都健健康康的。
你的港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