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筆者在門診工作中遇到一位患慢性咽炎的中年婦女,由于時隱時現的咽部不適和異物感,她精神高度緊張,懷疑自己患上了腫瘤之類的不治之癥。檢查后,證實咽喉部并無占位性病變,而胃腸鋇透則發現她患有“中度胃下垂”。考慮到她體質瘦弱,問診時發現平常較節省、舍不得花錢買些營養品吃等情況,我除開給相應的藥物外,還再三交代她回去后應進補一些營養品,吃得好一點,并對與她一同前來的丈夫再三強調了進食營養的重要性。豈料該病人回去后誤以為患了不治之癥,我讓她吃好一點是“盡人事”,因而驚恐不已。后經過我的再三解釋說明,她才明白。經過一個階段的治療,她的慢性咽炎、胃下垂等病情都有明顯好轉。
另一位是慢性扁桃體炎的患者,就診前幾天,曾有咽痛、畏寒發熱的炎癥表現。來院求診時再三要求手術,但炎癥期是該手術的禁忌癥范圍,故囑其先行抗炎治療,待炎癥控制后再來院手術。豈料該患者誤以為未送“紅包”,醫生不愿意收他住院手術。于是,又是托熟人,又是送“紅包”,又是講好話,苦苦哀求。筆者被弄得哭笑不得,只好反復解釋說明,患者這才明白是自己誤會了,忙連連道歉。炎癥控制后患者再入院,筆者很快便為其施行了手術。
在臨床工作中,患者常會向接診或主治醫生詢問諸如“病情如何”“該吃些什么”“什么時候手術較好”,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醫生如果簡單回應,不做詳細解釋,常易被患者誤聽出一些“弦外之音”。對此,醫生當應警惕,不要弄巧成拙。醫囑該詳細的就要詳細一點,盡量不要使患者誤解。
當然,除了醫生的責任外,患者也要正確理解并遵行醫囑。有一些患者對于醫生們再三交代的諸如“別吸咽,別喝酒,忌食油膩”之類的言辭,不屑一聽,以為醫生們是在嚇唬人,于是我行我素,高血壓者喝了酒,支氣管炎者照常吸煙,胰腺炎者大魚大肉毫不忌口,由此導致病情復發者有之,加劇者亦有之,致死者亦有之,造成了本不該發生的悲劇。
誤解醫囑看似小事,但卻會給病人的治療康復帶來巨大的阻力,小則貽誤病情影響治療,大則造成不該發生的悲劇。為此,希望醫生加強責任心,也希望患者正確對待醫囑,醫患攜手,以免造成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