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母親今年61歲,患糖尿病多年,近來每天排便次數增多,常常在餐后、夜間或清晨腹瀉,甚至排出水樣大便,但過幾天又會出現便秘。醫生說是糖尿病引起的消化系統運動功能異常,中醫治療這類疾病有沒有好的方子?
河南開封劉平青
糖尿病日久,必然會引起各種各樣的并發癥,其中糖尿病性腹瀉就是這些并發癥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有時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還可以發生小腸吸收不良綜合征。長期腹瀉會導致患者營養不良、消瘦,極易發生低血糖,甚至危及患者生命,需要引起重視。
四型四方調腹瀉
糖尿病性腹瀉可歸納到中醫的消渴并發“泄瀉、洞泄、五更泄”范疇。本病辨證治療,應以脾胃為主,如《景岳全書·泄瀉》篇中所述:“泄瀉之本,無不由于脾胃。”
【中氣不足】
癥狀:大便溏稀或泄瀉,水谷不化,脘腹滿悶,體倦肢軟,神疲乏力,面色萎黃,或消瘦明顯,或大便自遺。舌質淡或胖嫩,或有齒痕,苔薄白,脈沉細無力或濡緩。
治法:補益中氣,滲濕止泄。
方藥:參苓白術散加減:黨參、薏苡仁、仙靈脾各25克,茯苓、白術、扁豆各20克,陳皮、山藥、蓮子肉、桔梗各15克,砂仁、甘草各10克,升麻7克。兼肺氣不足者加升陽益胃湯加減;兼有陽虛者加理中湯或金匱腎氣湯加減;大便自遺或脫肛者用升陷湯合補中益氣湯加減,重用黃芪、枳殼;泄瀉水津脫甚者加豬苓、車前子、桑白皮、木瓜。
【脾腎陽虛】
癥狀:便溏滑瀉或五更泄,完谷不化,遷延不愈,甚則瀉下清水,大便失禁,面色晦暗,神倦乏力,腰膝酸軟,畏寒肢冷,小便清長或頻。舌質淡或淡紫,或有齒痕,苔白滑潤,脈沉細無力或沉遲。
治法:益氣溫陽,固腎健脾。
方藥:理中湯合四神丸加減:仙靈脾、補骨脂各25克,黨參、白術各20克,吳茱萸、肉豆蔻、五味子各15克,干姜、甘草各10克。久瀉不止滑脫者加訶子肉、赤石脂、黃芪、烏梅,或加用桃花湯;兼體力不支者加三仙湯(仙茅、仙靈脾、仙鶴草);兼有脫肛下陷者加升陷湯;兼陽虛甚者加炮附子、肉桂。
【肝強脾弱】
癥狀:腹痛泄瀉,素脘脅脹滿,噯氣食少,腹瀉每因情志抑郁或惱怒而發,瀉后痛緩,倦怠乏力。舌淡紅或紫暗有齒痕,苔薄白,脈弦細或沉細。
治法:抑肝扶脾。
方藥:痛瀉要方合當歸導氣湯(《證治準繩》)加減:白芍25克,白術、澤瀉各20克,當歸、槐花、陳皮、生地各15克,檳榔、防風各12克,木香、甘草各10克。
加減:腹痛泄瀉伴有煩悶惡心或嘔吐者,以烏梅丸方加減;肝郁較甚者加白梅花、香附、柴胡、黃芩;脾虛較甚者加山藥、扁豆、仙靈脾、砂仁。
【濕熱內阻】
癥狀:腹痛而泄,里急后重或瀉下不爽,大便黏滯臭穢,肛門灼熱下墜,尿赤,口干乏力。舌質淡或紅,苔黃膩或干,脈滑數或濡數。
治法:清利濕熱,理氣健脾。
方藥:葛根芩連湯合白頭翁湯加減:馬齒莧、白頭翁、薏苡仁各25克,葛根20克,秦皮、黃芩各15克,黃連、藿香各10克。
加減:脾虛兼濕,熱象不重者宜用七味白術散化裁;兼氣陰兩虛者加扁豆、沙參、首烏、太子參;兼氣滯者加白梅花、川楝子、姜黃;兼上吐下瀉者加用藿香正氣散化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