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杰出的戲劇家、詩人,偉大的作家郭沫若,生于清光緒十八年九月二十七日(公元1892年11月16日),卒于公元1978年6月12日,終年86歲。郭老生前創造性的將古代史和古文學結合起來,開辟了中國史學研究的新路,被稱為古文學家和歷史學家。他對哲學、考古學、甲骨文、金文及文學藝術都有令人敬仰的建樹,對中國的科學文化教育事業作出了具大的貢獻;他是我國新詩的奠基人,是繼魯迅之后革命文化界的公認領袖。他對養生學也頗有研究,他自己根據自身體驗總結出來并多年來堅持“靜坐養生法”,特別適合于腦力勞動者練習。
1.姿勢:取端坐位,頭部直對前方,兩眼微閉,牙關不相接,不緊咬。胸部后背微圓,前胸不必張開,心竅部位直凹下,兩只手叉置在大腿上。上腹收凹,臀部向后突出到最大部位,兩膝不并攏,可離開約八至九寸(24~27厘米)。
2.呼吸:吸長而緩慢,呼短而急促,宜行于不經意之間。
3.精神:不可全用力,力點宜集中在臍下(丹田),腦海里宜消除任何雜念,但如雜念不能消除時,亦不要勉強抑制。
4.時間:午飯后,13~14點最適宜,靜坐時間最少30分鐘。
5.靜坐地點:不必拘泥于場所,無論是居室、辦公室、電(汽)車上,隨意可行,重在堅持。
郭老認為,靜坐不僅可以使大腦得到充分的調整和休息,還可以防病健身,修養性情,使人達到一種超凡脫俗的境界。雖然郭老的高齡還有飲食、文化等方面因素,但與他長期堅持靜坐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