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學校組織了一次宏村寫生活動,我有幸走入風景如畫的世界文化遺產——安徽宏村。坐了差不多四個半小時的車,帶著一路的興奮來到了目的地,稍微整理一下行李我們就進入景區進行踩點。千回百轉、柳暗花明的狹窄巷道總會給我帶來一波又一波的驚喜,從燈紅酒綠的城市一下子掉進黑白色的簡單村落中,自己的心情也仿佛是被鵝卵石反復過濾過的山泉水,清明澄澈。聽著石板路邊丁冬的泉水,整個人也突然寧靜了。漫步羊腸小道,仰起頭看著被分割成一抹湛藍的天空,看著翻飛的屋檐,看著村里來來往往,各行其是的村民,感覺周圍的一切都不再陌生。它們漸漸進入你的視野,進入你的記憶,慢慢地彌漫出熟悉的味道。
接下去的一天,我把素描工具往同學那一寄放,就獨自在村子里沒方向地亂逛。村子的巷道橫七豎八,四通八達。仿佛是一座迷宮,行走其中,我就像是一個好奇心十足的探險者。有時一轉彎視野頓時就開闊了;抑或走過幾道門之后才發現自己已經在不知不覺間闖進了當地居民的小院;抑或繞了N個彎之后忽然一陣熟悉——自己又回到了原點;抑或看到店前飄香的雞腿鴨腿、烤餅,腳就不聽使喚,來回徘徊,把那香味嗅夠了之后才大步邁進小店。店里的阿姨早已樂呵呵地迎上來接應你。仰頭細細端視狹窄的巷道上參差不齊的房檐,還有那向天怒放的凌霄花,幾乎忘了身之所在。
我徜徉在這片水墨的村落中,時不時地拿出手機狂拍一通,驚喜不斷。自然與古老智慧的結合總會讓我不自覺地就滿眶熱淚,那種興奮如啤酒的泡沫,滋滋作響,如春天里怒放的百花,開滿心間。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的淳樸忽然變得觸手可及。小溪、池塘邊上洗衣服的女人三三兩兩地說著一些我聽不懂的鄉音,不懂,卻并不讓我覺得有絲毫生疏,反而越發地感到親切與熟悉??粗齻內缁ò愕男v,我會覺得無比的幸福。溪水緩緩地繞著村子一直流啊流,傍晚的夕陽留給房屋一片剪影,金色的余暉映照著每一個歸來的村民,黝黑的臉上布滿歷史的滄桑。
昨天跟著導游走了一圈,感覺宏村只是一個小巧的古村落,今天獨自游走才發現之前的感覺不過是一個錯覺。每一次的行走我都有新的發現,感覺村子一次比一次大。這是一個路中有路,房中有房的迷宮。在寫生實訓最后一天的上午,我早早跑到村里,連早餐都沒有吃。行走在我之前沒有走過的巷道上,往深處走到了十三樓,還有許多不知名的地方,然后我在一條路的盡頭無比驚喜地發現了許多游客在撐著竹排激烈地打水仗。他們相互嬉戲,玩得不亦樂乎,引來了許多寫生的同學、本地的居民駐足觀看,與他們一起吆喝,分享他們瘋狂的快樂。我也不由自主地踏進沒膝的清涼溪水中,溯溪而下,一路低頭看著水中若隱若現的鵝卵石,還有零星分布的瓷碗碎片,陽光透過碧綠的枝葉星星點點地跳躍在潺潺流動的水面上。
三天,很短的時間,卻留給了我難以忘懷的畫面。雖然這一切成為了回憶,但所有的快樂都已醞釀成了美好。依然清晰地記得篝火晚會那烈烈燃燒的火焰,閃爍交錯的燈光,火炬傳情、擊鼓傳花、兔子舞……我們沉醉在這如水的夜色中。歌聲、笑語、狂吼、烤香、酒味混合在這狂歡的時刻。我戴上耳麥,搬來一張小矮椅,雙腳無比愜意地泡在山泉溪水匯成的一泓小潭中,在燈光迷離中沉醉。
這一晚,我把被子、枕頭搬到了走廊上。風無比暢快地流淌過來,靜謐中可以清晰地聽到夏蟲的低聲細語。我一仰起頭就能看見藍寶石色的蒼穹,星光一閃一閃地勾起我心中的思緒,迷離的視線中北斗七星清晰地閃爍,感動得我一醉再醉。
坐在歸去的大巴上,仰望窗外那一片明亮的世界,云卷云舒的浮生閑日。那山,那水,那人,那事——蒙古人家的郭大爺,竹雕工藝館的王叔叔、衛生所的醫生、宏村里的小朋友和攝友,開了一家繡花鞋公司的姐姐,賣茶葉的阿姨,還有武漢某大學的畫友……我們都是生命的過客,誰也無法永遠陪誰。珍惜擁有,把握現在在一起的所有日子,無論是曾經,還是未來,都一樣會充滿五顏六色的絢麗,都一樣會彌漫著幸福的氣息。
宏村,古取宏廣發達之意,位于安徽省黃山西南麓,距黟縣縣城11公里,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宏村始建于南宋紹興年間,距今約有900年的歷史。宏村最早稱為“弘村”,據《汪氏族譜》記載,當時因“擴而成太乙象,故而美曰弘村”,清乾隆年間更為宏村。整個村落占地30公頃,枕雷崗面南湖,山水明秀,享有“中國畫里的鄉村”之美稱。全村現完好保存明清民居140余幢,承志堂“三雕”精湛,富麗堂皇,被譽為“民間故宮”。 2000年11月30日,宏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我們都知道“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的道理。大千世界,海內海外,思之所及,皆可行走?!坝卧铡闭裏崆惺占懵猛局醒劾锏娘L景、口內的美食、心上的觸動、腳下的路徑、嘴邊的風土、靈魂的感悟……別讓旅程的色彩在回憶中漸漸淡漠,寄給苗與姐姐,記住走過的或愛或恨的那些路!
投稿地址:130021 長春市清華路156號《中學生博覽》“游哉”欄目苗與姐姐;或電子郵件myhqs@sohu.com,投稿請寫清作者姓名地址聯系方式,歡迎附帶游覽照片。
#1050833;編輯:苗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