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角活動的講評是活動的最后一個環節,也是重要環節。通過講評,可以幫助幼兒整理經驗,分享經驗,從而豐富游戲內容;可以調動幼兒的游戲積極性、主動性,培養他們的自信心;還可以促進幼兒各方面能力的發展,如語言表達能力、判斷是非能力及良好的傾聽他人講話的能力等。通過講評,教師可以及時了解幼兒在活動中的真實想法及情況,及時發現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如材料投放是否合理、活動時間是否充裕等。然而,在活動講評時,我們往往對講評的認識不夠,講評都以教師為主,讓幼兒被動地答應或靜靜地聽教師講評,如表揚在活動中表現好的幼兒,并發紅花、五角星以示鼓勵,批評在活動中表現不好的幼兒;或對幼兒在活動中外在的表現作總結性的發言,面面俱到并指出存在的問題,同時以成人的方式告訴幼兒應該怎樣做,過分地追求活動的教育功能,而沒有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違背了區角活動自主性、愉快性的特點。
什么是區角活動的講評呢?所謂區角活動的講評是指教師在觀察幼兒區角活動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就開展的區角活動進行講述、討論、分析,幫助幼兒整理獲得的零散經驗,引導幼兒修正錯誤的經驗,讓幼兒分享成功的經驗并找出存在的問題,從而為下一次區角活動的開展作好材料、經驗等方面的準備。講評是雙向的,即教師與幼兒雙向的活動,可以主要讓幼兒講,讓幼兒評,教師只作“引路人”,幼兒是講評的主人。那么,教師如何在區角活動講評中成為“引路人”呢?筆者有幾點想法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在幼兒的區角活動過程中學會觀察,為講評打好基礎。
在活動過程中對幼兒的活動進行觀察是講評的前提,只有通過教師的觀察,才能了解幼兒在游戲中的語言與行為,才能把握游戲材料的提供,才能在講評時有針對性地引導幼兒進行有效的講評。例如:在觀察過程中,我發現美工區的幼兒在剪紙過程中把有用的紙也扔進了紙簍里,當時我沒有立即制止或發表看法,在講評時我特地把美工區的廢紙簍拿了來,讓大家看里面是怎樣的一些廢紙,小朋友們發現了許多廢紙其實不廢,這時我便請大家討論應該怎樣,在討論的基礎上再讓幼兒去實行、去相互督促,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
二、用積極恰當的語言與幼兒一起講評,為幼兒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
幼兒控制能力較差,情緒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而發生變化,教師如果用積極恰當的語言與幼兒一起進行講評會取得良好的效果。反之,教師一味地用消極的語言批評幼兒在活動中的不良表現,并指出這樣做不對、那樣做不好,會使幼兒的情緒處于消極狀態,幼兒的講評積極性會受到影響,從而失去講評的意義。
1.教師在講評過程中要善于用幼兒易接受的語言進行指導。例如,我發現閱覽區的圖書有的被幼兒撕破了,于是,在講評時我用擬人化的口吻說:“剛才我聽到閱覽區的圖書寶寶在傷心地哭呢,誰知道他們為什么哭?”一句短短的引導語,就把幼兒帶入到積極的討論中,找出了圖書“哭”的原因及解決問題的方法。
2.教師在講評過程中要善于用點撥性的語言引導幼兒進一步探索學習。例如:在建筑區,幾個小朋友用易拉罐一個挨一個往上搭,可是剛搭到第四層就倒了。雖然經歷了失敗,但他們沒有放棄,經過反復的討論與實踐,最終他們在最地層放了4個易拉罐,然后是3個、2個、1個。在講評時,我高興地稱贊他們:“你們的寶塔真漂亮,搭得也很高,想想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能搭的更高?”我的話引起了孩子們新的探索興趣,接連幾天他們都沉浸于搭高塔的游戲中,最高的竟在下面放了9個易拉罐最上面1個。
3.教師在講評過程中要善于用肢體語言鼓勵幼兒的點滴進步。所謂肢體語言就是通過面部表情、聲調、身體各部位的動作等來表達。例如,當孩子成功時,教師可以用一個微笑、一個點頭或拍手等來表示贊同或表揚。當孩子在講評時,教師更多的時候要蹲下來聽孩子說,真誠地欣賞孩子的發現和成果。只有這樣孩子才會察覺到老師的親善和愛護,從而穩住自己的情緒并會即時地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告訴老師,進而增強了教師和孩子的關系,也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樹立,講評才會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順利有序地進行。
三、采用多種講評的形式,活躍講評氣氛。
講評的形式很多,它可以根據幼兒不同的年齡段采用不同的形式,還可以根據不同的活動內容或目標采用不同的方式,可以是集體的也可以是小組的。
1.參觀講評:以幼兒的直觀感受為主,教師針對游戲目標要求,通過直觀情景,以參觀的方式進行評價。例如,“菜場”里的小朋友游戲結束時將物品歸類好,教師有目的的帶領幼兒參觀,請“菜場”負責人告訴小朋友他們是怎樣收拾的。
2.情景講評:有目的地布置游戲小環境,讓幼兒進行現場操作演示,使幼兒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指導幼兒學習游戲技能,提高游戲效益。例如,“理發店”游戲中的理發師,他熱情、有禮貌,還能為等待的顧客提供書籍和飲料,滿足大家的需求,在游戲講評時,我就布置理發店場景請該幼兒示范他是如何招待顧客、如何為顧客理發的,并組織幼兒講評,他好在什么地方?還可以怎樣為大家服務?
3.電教講評:利用現代化的視聽工具將游戲中的情景重現進行講評,這種方法更生動形象、更具體、更能吸引幼兒的興趣和注意力,特別適合年齡小的幼兒。因為活動結束后往往會忘記剛才活動的內容,所以我們可借助錄音、錄像等手段在講評的過程中再現孩子們活動的過程。
4.談話講評:教師與幼兒在平等的基礎上,以互問互答的方式進行交談,通過恰當的提問,幫助幼兒將零星的記憶系統化。如教師問幼兒你今天玩的是什么游戲?是怎樣玩的?你發現誰玩的好?幼兒在回答時,既要介紹自己,也要對身邊幼兒游戲情況進行回顧和講評。
5.討論講評:為了完成一定的游戲任務,教師引導幼兒提出問題——請你說說不滿意的事或你有什么需要大家幫忙——讓幼兒相互啟發相互交流,自由發表意見,盡力讓幼兒從多個角度想想解決方法。例如:在一次講評中,有的小朋友提出建筑區里搭建的人行道上缺少行人,大家集思廣益,各抒己見,有的說可以用小花片拼插,有的說用橡皮泥捏,還有的說將畫有人形的兩張紙粘貼起來做成立體人,等等。第二天,建筑區的馬路就熱鬧起來了,增加了各式各樣的小人,孩子們開心極了。
新《綱要》中明確指出“評價應自然地伴隨著整個教育過程進行”、“幼兒的行為表現和發展變化具有重要的評價意義”,只有我們有效做到了從孩子的興趣需要出發,在評價過程中更側重于活動的過程,側重于孩子在想什么、在說什么、在做什么,并尊重孩子的想法,才能更有效地發揮孩子們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