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名不副實的鮮花車站
與劉宇曦結婚三年,我倆是有理想有抱負的80后:我們想買復式的、200平米以上的房子;我們都喜歡別克君威轎車;我們還計劃為未來的孩子準備教育基金,讓他(她)從雙語幼兒園起步,將來出國留學……
我們將人生規劃制訂到了退休的年份,連退休時可以一次性領取的、近百萬的公積金和企業年金也有了消費計劃——然而,夢想總不能照進現實,兩者間的差距使我們浮躁與糾結,日子一地雞毛。
再這樣下去,婚姻解體會比美妙的未來來得更快。一商量,索性出國散心——買房買車的錢還差大一截,也不在乎少這點旅費了。只是,本來計劃去埃及的,可我省錢的老毛病發作,臨時變成了緬甸自由行。
然而驚喜的是,在緬甸,漢語普及程度極高,路人甲乙丙丁都能比劃著說幾句中文。緬甸之行由此暢通無阻。
緬甸不大先進,路邊的房子路上的車,比國內差距不是一點兩點。不過,氣候溫濕,各種鮮花繁茂無比,把這塊土地妝點出了幾分夢幻唯美。
我們在仰光得知,緬甸有個小小車站被稱為鮮花車站,望文生義,我們覺得這一定是個非常美妙、值得領略一番的好地方。
在窄軌火車上顛簸了兩個多小時,下車我們就發覺悲劇了。本以為是個童話般的場景,可放眼望去,白白的墻光溜溜的地,除了幾個大嬸守著地攤上的花束候客,竟沒什么人煙。更惱火的是,這個車站小得不能再小,每天只有三趟火車停靠。我們只能在這過上一宿,明天折返。
我們去找車站工作人員打聽旅館所在,于是認識了扎卡。他是車站站長,也是光桿司令,兼任扳道工、巡線員、售票員、清潔工……
我們借住在了扎卡家。在緬甸,扎卡算高級知識分子,不僅在仰光外國語大學漢語專業接受過正規教育,還被公派至云南民族大學留過學。回國后,他在仰光外國語大學任教兩年,之后辭職回老家,在這當了站長。
扎卡的太太叫莫佳莎。雖然這兩口子才30出頭,婚齡卻已有十來年,有一子一女,屬于最傳統的早婚早育緬甸家庭。
我們嘗到了地道的緬甸辣白旺、腌酸筍、饃亨卡、魚片湯,晚上躺在離鐵路不到10米的柚木房間里,房前屋后全是花田。聞著馥郁的花香,我開始覺得此行不虛。打算立刻折返的計劃停滯下來,我們在扎卡家多呆了兩天。
扎卡的家庭狀況比我們想象的糟,他剛當站長時,年收入20萬緬元,那時一緬元可以折合人民幣1.29元,是非常不錯的收入。不想隨后緬元一路貶值,變成1美元兌1000緬元,其間加了好幾次薪水,如今也不過60萬緬元。
治家需要淺規則一點
扎卡除了做公職,還要跟莫佳莎務農。他們的另一個收入來源就是鮮花。這里叫鮮花車站,是因為這一帶土壤、氣候最適宜鮮花栽種。不夸張地說,哪怕巴掌大的一塊地,撒一把花籽下去,一個月后,就能挨挨擠擠拔出臉盆那么大的花束。
除了打理歸屬于自家名下的花田,扎卡還見縫插針,將房前屋后可以利用的空地全派上了用場。
花田里,偶爾會長出幾朵特別大特別顯眼的花朵,這樣的花叫花王。傳說花王用來供佛特別容易得到神佛庇佑,所以它們算是搶手貨,賣價是普通鮮花的三倍以上。
可我親眼目睹扎卡看見一束格外碩大的繡球花王后,手起刀落剪了下來,然后走到廚房的窗臺前,笑瞇瞇地遞給莫佳莎,一轉身去車站上班了。
我這才知道,他們家產出的花王,一朵都沒賣過,要么變成了莫佳莎和女兒的頭飾,要么插瓶擺在了家里,或者直接撕成花瓣做了花餅填了肚子——滯銷貨不用,反而把搶手貨留著,太缺乏經濟頭腦了吧?
跟扎卡說起這個事,他的說法是,就算把家里所有花王都賣掉,也多不了幾個錢,對于目前的家庭狀況起不到逆轉的奇效。既然如此,還不如留下來讓家人消受福氣。
我跟他算細賬,一朵花王多少錢,一個月起碼幾十朵,十年累積起來又是多少錢……苦口婆心開解半天,扎卡回我一句:十年?我們沒想那么遠。
他說幾乎所有的緬甸家庭,都沒有我描述的那種遠景規劃。所有人都覺得生活充滿變數、不可預知性。他們從不做動輒幾年甚至十幾年幾十年的超長期計劃,他們只會看著最近的、最容易實現的那個目標,比方說下周給太太買條圍巾、下月給兒子做個剃度、下半年給長輩建個佛塔……
如果說人生是一場馬拉松,我跟劉宇曦屬于那種一開跑就將目光盯準終點線,非常執著的運動員。而扎卡,將這段賽程劃成了無數區間,每個區間三五十米,或者百八十米,跑完一個,再進入下一個。或許他的步子會慢一點,但他跑起來一定比我們輕松自如——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42.193公里賽程的巨大壓力。將全程分解,每個單位的里程少了,壓力也會少很多。
真是這樣嗎?我想也許是吧。回國后,我將一直舍不得動用、以結婚禮金為基礎、每個月往里填充若干、但距離買別克還差一大半的買車基金從零存整取轉成了活期,然后帶著銀行卡開回了一輛標致307。比別克差了一截,但用來代步,已經夠用。
我們也取消了賣掉現在的房子、充當下一套復式大宅首付加裝修金的念頭。目前的兩居室住起來并不拮據,就算添了孩子,也可以騰出一個兒童房。既然夠用,為什么還要換呢?大房子誰都喜歡,但如果為此扯債拉債家宅不寧,還不如蝸居。
或許,治國需要五年規劃、十年規劃;但治家,最好還是淺規則一點……面對充滿變數的將來,非要制訂一個自覺以不變應萬變的長期規劃,然后搞得自己壓力上升血壓也上升,生活品質下降性趣也下降,何必呢?何苦呢?
(編輯趙瑩zhaoyingno.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