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九一八”八十周年紀念,我有幸在暑假參觀了位于沈陽北大營的“九一八”紀念館。
遠遠地,我就望見一個很大的灰色石砌“臺歷”,這就是紀念館了。翻開的“臺歷”寓意著歷史銘記著八十年前那個星期五,一個黑暗的日子。那一天,日本帝國主義為了實現侵占中國、征服亞洲的野心,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入侵東北,使七百萬東北同胞背井離鄉,到處流浪。
紀念館里,我懷著沉重的心情,在一組名為“流亡恨”的群像雕塑前駐足。群雕里,一位拄著拐杖的老爺爺,嘴微微張著,仿佛在向我們訴說著他的流亡之苦;他注視著遠方,分明是在思念著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回去的可愛家鄉。還有一個年輕的學生,他握緊拳頭,憤怒的目光里透著不屈的精神,仿佛在控訴:“東北之大,卻放不下一張課桌!”
“九一八”之后,中華民族開始了長達十四年的奮起抗爭,其間涌現了無數英勇抗日的戰士。我站在東北抗聯將領楊靖宇將軍的遺照前,看見他的腹部被敵人解剖開,里面沒有糧食,全是草根樹皮,就連日本軍人都充滿敬意地向他行軍禮。還有女英雄趙一曼,打完最后一顆子彈,受傷被俘,寧死不屈,最后慨然就義。
又到了“九一八”,勿忘國恥!警鐘敲響,警報拉響,再次警示我們要牢記歷史、居安思危。
指導老師 黃伊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