馴鹿,又稱角鹿,它的名字是從印第安語“克薩里布”演變而來的,其意為“雪路先鋒”。這個名字起得非常恰當,因為,它強壯而靈活的四肢及堅硬而寬大的四蹄使它不僅能在雪地上行進自如,還能從1米深的堅硬雪里刨出食物。馴鹿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歐亞大陸、北美洲北部及一些大型島嶼,在中國,它們主要生活在大興安嶺東北部林區。馴鹿被稱為北極圈里最具靈性的動物,它們有些什么特點呢?
出色的角
馴鹿和世界上其他鹿種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無論雄鹿還是雌鹿都長著一對漂亮的角。這對角扁平,向前彎曲,看起來很像樹枝。值得一提的是,馴鹿的角居然可長達1.8米(馴鹿因此又叫“角鹿”)。這對角是由真皮骨化后穿出皮膚而成,每年會更換一次,往往舊角剛剛脫落,新角就開始生長了。
雌鹿領頭
在馴鹿家族中,雌鹿一向是首領。這是因為:第一,每年12月初的交配季節過后,雄鹿的角便會脫落,而雌鹿不會;第二,雌鹿的方向感更強;第三,冬季,雌鹿的體內脂肪是雄鹿的10倍,更適合在雪地里“冒雪沖鋒”。
自帶皮襖
幾乎所有的馴鹿都有這么一身“行頭”:第一層是冬毛(馴鹿每年都會換毛),每逢冬季,這層毛就會變得又細又長,十分濃密;第二層是貼身的絨毛,柔軟而彎曲。有了這兩層皮襖,就有了抵御寒風襲擊的保障。另外,馴鹿的絨毛每一根都是空心的,里面裝滿了空氣,而且絨毛間也充滿著空氣,這使得馴鹿具有了很好的浮力,這樣,即使遇到小河、溪流,它們也能輕而易舉地游過去。
年年遷徙
馴鹿最驚人的舉動,就是每年一次、長達數百千米的大遷徙。春天一到,馴鹿便會離開亞北極地區的森林和草原,往北進發。雌鹿打頭,雄鹿緊隨其后,它們浩浩蕩蕩,逢山過山、遇水涉水,日夜兼程。沿途,它們還順便脫掉厚厚的冬裝,換上新的薄薄的夏衣,而脫落的絨毛掉在地上,就形成了鮮明的路標。
快跑能手
雌鹿常常在大遷徙中生下小馴鹿,小馴鹿出生兩三天后就能跟著媽媽趕路,一星期后就能和父母跑得一樣快,時速可達48千米。
夾縫求生
狼群是馴鹿的主要天敵,它們會在馴鹿大遷徙時集體出動,對馴鹿進行捕殺。但是,跟很多動物一樣,馴鹿最大的天敵是人類。人類獵殺馴鹿,破壞它們的棲息地,使得馴鹿的數量迅速減少。看來,人類該檢討一下自己的行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