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園文化的學習屬性是學習型校園的內涵要求
校園文化在學校文化建設、教書育人等方面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當前對校園文化的討論已成為高校及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從本質上講,高校校園文化應是大學文化的組成部分,而大學文化具有傳授人文知識的性質,這就決定了高校校園文化必須凸顯“教與學”的核心內涵。通過校園文化建設,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營造良好的學習風氣是不應被忽視的。因此,營造健康向上的高校校園文化,終極目的之一是促進大學生學習水平的提高,從某種意義上講,校園文化建設學習型校園的內在要求。
1.強調學習是學習型校園的本質特征
所謂學習型校園,是一種學校文化和主動學習的有機結合。表現在校園文化建設與發展的進程中,逐步養成并且彌漫于整個學校的樂學氛圍中。因此,學習型校園的本質特征就是強調學習。所謂“強調學習”,它包含終身學習、全員學習、全過程學習和團體學習這四個方面。而校園文化最重要的屬性就是學習功能,它是通過育人功能得以充分顯示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在突出和諧校園、素質教育的基礎上,也應把學習性放在顯要位置。學風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并蘊涵于校園文化之中,校園文化是學風的重要載體。因此,校園文化在引導大學生學習過程中,應大力倡導嚴謹的治學精神,積極向上的學風,從各方面體現校園文化對學習風氣的營造。
2.營造學習型文化氛圍是學習型校園精神內涵的重要表現
信息時代、網絡時代的大學生接受、獲取知識的渠道是多重的,但大學生所接觸的各類知識,未必蘊涵著人們所期待的精神內涵。通常我們討論校園文化體系時主要涉及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個層面,營造學習型文化氛圍不僅對構建學習型校園有重要意義,也是學習型校園精神內涵的重要表現。學習型校園具有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的內涵,而校園文化及其營造的教育氛圍就是學習型校園的“精神內涵”,也就是所謂的校園精神。
二創建學習型校園是強化校園文化學習功能的重要舉措
在建設學習型社會的今天,高等院校作為社會的細胞,創建學習型校園就變得刻不容緩。
校園文化的設計者、組織者在關注校園文化功能屬性的同時,應突出校園文化的引導和教育作用,真正凸顯校園文化的學習性,使校園文化活動真正成為服務于大學生學習的文化活動。
1.創建學習型校園可以幫助師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在知識經濟、信息化社會的歷史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學改革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建立學習化社會,實現終身教育、終身學習,已成為歷史發展的必然。從內容上講,創建學習型校園,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幫助學習主體樹立正確的學習觀:首先是搞清楚學習的本質問題。在學習和工作實踐中,要把學習當成習慣。其次是搞清楚學習的目的和意義。學習不僅僅是一個人的自我追求與完善以及一種工作任務和政治口號,更是社會發展文明更替的歷史使命和個人人生價值的彰顯和生命意義的寫照。再次就是學風問題。在學習過程中,一定要樹立和實行馬克思主義理論聯系實際的良好學風。實踐已經證明,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不僅可以教會學生怎樣做人、怎樣生活、怎樣學習,而且還能激勵他們積極主動地努力學習,鼓舞他們養成不斷進取的良好學風。
2.創建學習型校園可以打造學習化的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育人功能不突出、特色不鮮明是不少高校為之困惑的一件事,其根本原因在于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以校風、學風為核心的校園硬件及軟件建設等各方面的統籌規劃,而我們常常忽略了這一點,使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收效不明顯。
從思路上講,創建學習型校園的深層次目標是倡導一種終身學習、全民學習的理念,這恰恰是高校全體師生共同的愿景:讓學習成為一種經常化、普遍化、制度化的行為,從高校內部向外延伸,逐步在全社會形成一種終身學習的習慣。然而,在這過程中需要樹立“團體學習”和“系統思考”的理念。組織成員每人全部談出心中的設想,進行深度會談,縱觀全局,形成系統思維模式,通過這種團體學習與系統思考的修煉,獲得更高層次的共識。
同時,創建學習型校園需要建設多層次并富有個性的學習型團隊。高校只有擁有眾多具有多層次并富有個性和創造力的學習型團隊,才可能發展成為善于學習的學校。廣大師生在這些學習型團隊中成長與壯大,形成校園文化真正的向心力、感召力和凝聚力。
(作者單位:江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責任編輯:徐艷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