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高三(12)班上課氣氛沉悶,師生關系比較緊張等問題,學校決定在該班召開一次各科老師與學生面對面情感交流主題班會,其中有兩個學生的大膽發言,我至今不能忘懷。
一個學一走上講臺說:“我討厭數學老師,因為這個學期學不久,老師在批改我的一次作業時,在作業本上寫上‘能否證正一下’,我認為這是對我的學習態度的否定,是老師心里認為我從不訂正作業才這么寫的,所以,我就天天不交數學作業以示對抗。”我一聽,心里一驚,充滿人性化的五個字的批語竟會對他產生如此大的心理傷害,實在是出乎我的意料,對怪我每次催他交作業他都置之不理,原來癥結在這里。我忙向他解釋說:“我根本沒有他所認為的意思,本意是想語氣委婉地請他認真地訂正作業而已。”聽了我的回答,他的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還有一個學生也站起來說:“我怕向數學老師問問題,因為有一次我向數學老師問一個問題時,老師可能認為問題較簡單,沒有當場給予解答,卻對我說:‘憑你的水平和能力是完全可以解出來的,你再試一試’。我認為老師是在挖苦我連這么簡單的問題都解不出來,從此,我再也不敢問數學老題問題了。”我一聽,心里又是一驚,心想,難道這樣一句鼓勵他思考問題的話,也對他心理造成了傷害?我急忙向他解釋:“你不要誤會,這純粹是一句鼓勵你思考問題的話,目的是通過你自己的努力把問題解出來,培養你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絕無有意挖苦你的意思,請你別見怪。”他很高興地坐下了。
第二天,第一節課是我的數學課,課堂氣氛果然與往日大不一樣,學生思考問題格外活躍,師生互動非常到位,可見這次主題班會開得多么及時,多么成功。但這兩位學生的大膽發言,卻在我心里激起層層波瀾,感慨萬千:想不到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如此的脆弱。在我一年又一年的教學生涯中,也許是不經意的一句話,也許是一次過到嚴格的處罰,也許不過是一個小小的疏忽,有時甚至是因為出于好心的幫助……卻出人意料地走向了我所希望的反面,造成了一次又一次教育的缺憾。這很值得我們教育工作者反思:我們在教育學生時,大多數情況下是在指責和批評學生,卻很少反省自己。這兩位學生的大膽發言,給了我啟示:在每日的教學中,應隨時反思自己的言談舉止,不要讓無意的“釘子”釘在學生的心中,誤會也好,傷害也好,很多時候,就源于我們教師一時的沖動言行,如果能冷靜下來想一想,也許能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法。教育好一個學生,需要真正走進他們的心靈,用心傾聽他們的心聲,才能真正地享受到和他們一起成長的快樂。
(作者單位:江西省吉安縣第二中學)
責任編輯:王 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