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學在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處于重要的地位,然而學生常常會“談文言而色變”。一方面由于其文言文功底薄弱,另一方面則是缺乏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因此,提高學生解讀文言文的能力,當務之急是培養和激發學生的興趣。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環節著手。
一激趣導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迸d趣一旦被激發,就能產生很大的學習潛力。一個良好的、有趣味的導入,能夠把學生引入富有情趣的閱讀情境中去。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設計有趣的導入。筆者認為,導入可采用典故、成語、名言警句、插圖和影片等多種形式。如用“伯樂與千里馬的故事”引出《馬說》;用“政通人和”引出《岳陽樓記》……這樣能夠將學生引入到作品閱讀中,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朗讀催趣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教學中利用朗讀可以讀出對作品的理解,將作品深層的內在美外化,使學生更有學習興趣。如在教學《記承天寺夜游》時,應聲情并茂地把“月色入戶,欣然起行”的喜悅、尋友的期待與中庭賞月的舒適恬淡之情讀出,最后讀出“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的孤獨郁悶之情。在朗讀中,學生自然生發情趣融入作品,體會作者一波三折的復雜情感。
三趣味導學
1.采用糾錯法。課前,讓學生自己翻譯文章;課堂上,將參考譯文投影出來,讓學生將自己的譯文與之對照,老師在一旁指導。如《狼》中的“其一犬坐于前”,有學生翻譯成“其中一條狗坐在前面”。從中可以看出學生不知道這里的“犬”是名詞作狀語的詞類活用現象,應該理解為“像狗一樣”。
2.相互討論法。要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自讀并相互討論來感受美。如上《口技》,告訴學生描寫有直接描寫與間接描寫,引導學生初步體會文章對口技表演的精彩描寫。
3. 試教法。學生都有獲得成功的渴望,因此,篇幅不長、文字不難的文章可以大膽讓學生試教。
四趣味延伸
學生都渴望獲得新知識。因此,在教學完一篇文言文后,可讓學生適當延伸閱讀一些相關題材的文言文,培養和加深他們學習的興趣。如在講完《馬說》后,讓學生閱讀與“千里馬”相關的《千金市骨》與《九方皋》。這樣,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他們自覺查工具書,相互交流對文章的閱讀感受,遇到困難,主動向老師求助。
(作者單位:江西省遂川縣碧洲中學)
責任編輯:余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