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的實施,標志著語文教學改革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為教師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我們在教學中應不斷嘗試反思,發現問題,改進教學。經常地進行教學反思,就能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幫助自己不斷成長,引領自己走向成功的殿堂。現結合新課程中的新理念,對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的一些普遍行為進行反思,以深化對新課程理念的認識。
一 德育滲透力度不夠
語文是綜合性最強的一門人文學科。通過教學不僅要使學生獲得語文知識,而且要達到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目的。但是,在我們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往往偏重于對語文知識的傳授,對句子的理解分析,修辭方式的運用等,而忽視了語文的教育功能,以及對于學生應該從中借鑒什么,學習什么、批判什么……新課程提出了“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核心理念,對教師的教學行為提出了更高要求。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上不僅要讓學生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學會在成長中如何以健康的心態面對人生的種種挑戰。
二 寫作指導不夠,作文教學流于形式
我們經常倡導創新作文,也強調作文在語文教學中的分量。但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只在作文課堂上進行寫作教學,造成了學生為學作而寫作,沒有對學生的寫作進行日常化指導,使大部分學生的作文空洞而缺少感動,有的只是優美詞語的堆砌或是干巴巴的敘事。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感悟生活,隨時寫,及時寫,讓學生情不自禁、發自內心、主動而積極地去抒寫。
三 評價方式過于簡單
在教學中,我們往往用成績來評價學生的好壞,忽略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例如某個勤奮的學生經過努力語文考了75分,算不上優秀,我們則不會稱他為好學生。這樣做的結果會讓他自卑而沮喪。新課程提倡尊重和贊賞學生,讓學生的閃光點在我們正確的評價中熠熠生輝。
初中語文教學肩負著極其重大的責任,是一項艱巨的工作。語文教學需要創新教育為它注入活力,讓它向更加正確、健康、文明的方向發展。當然,創新教育也離不開語文教學這一龐大的載體,只有把創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語文教學之中,才能推進語文教學整體改革,提高素質教育水平。
(作者單位:江西省新建縣教研室)
責任編輯: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