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二十八年,慈禧太后過壽,兩湖地區各衙門張燈結彩,并唱新編的“愛國歌”以示慶祝。時在張之洞幕中的辜鴻銘對梁鼎芬說:“滿街都在唱‘愛國歌’,竟未聞有唱‘愛民歌’。”梁鼎芬回答說:“那你就編出歌詞來給人家唱吧!”辜鴻銘略一思索,便脫口而出:“天子萬年,百姓花錢;萬壽無疆,百姓遭殃。”
慈禧七十大壽時,林白水在報上發表一副對聯曰:“今日幸西苑,明日幸頤和,何日再幸圓明園?四百兆骨髓全枯,只剩一人何有幸?五十失琉球,六十失臺灣,七十又失東三省!五萬里版圖彌蹙,每逢萬壽必無疆!”
章太炎16歲那年,受父命參加“童子試”,當時試卷的試題是:論燦爛之大清。考場上非常安靜,考生們都在埋頭答題。章太炎想起鴉片戰爭后,中國所遭受的苦難,這怎能證明大清燦爛呢?于是把自己的積憤灑于字里行間。不到一個小時,便完成了答卷。交卷后,章太炎正要離開考場,只見主考官拍案而起:“你的膽子真夠大的啊,竟然”章太炎非常鎮定地說:“我之所思,件件合乎當今國人之思;我之所論,樁樁合乎國情之實,何罪之有?”頓時,考場出現了一陣騷亂。主考官無法駁倒他,為了不把事態擴大,他令人將章太炎挾出考場。出了考場的章太炎依然鎮定自若。
民國初年,議會賄選成風。辜鴻銘在參加北京飯店的國際性聚會時,遇到一個賄選的議員,辜鴻銘指著此人,操英語說道:“這家伙要用800大洋買我的選票,諸位,我辜鴻銘如此之卑賤嗎?”
王閩運在擔任袁世凱的國史館館長時,袁世凱為討其歡心,經常讓人陪他去游覽名勝古跡。一次,王閩運指著總理衙門對身邊的人說:“這里是動物園。”身邊的人感到奇怪,問道:“怎么會是動物園呢?”王閩運解釋說:“里面住的內閣總理熊希齡是湖南鳳凰人,鳳凰是飛禽,而熊(熊希齡)呀、袁(袁世凱)呀是走獸。飛禽與走獸聚集于此,不是動物園是什么?”
民國建立后,胡漢民在任廣東都督,他哥哥胡清瑞的女婿孫甄陶前往拜訪,并請求在都督府中給他安排一個職務,胡漢民當時以“人事不宜”為由婉拒。孫甄陶不死心,又請求當任一事務所的所長,胡漢民回答道:“所長必有所長,你有何所長可任所長?”
民國期間,蔡元培、蔣夢麟、胡適、傅斯年等曾先后擔任北京大學校長,對北大有不可磨滅的貢獻。傅斯年在逝世前曾說過:“蔣夢麟的學問雖不如蔡元培,辦事卻比蔡元培高明。而我的學問及不上胡適,但辦起事來,要比胡適來得高明。”接著他批評蔡元培、胡適兩位校長辦事叫人不敢恭維。一旁的蔣夢麟聽了深表贊同,他對傅斯年說:“蔡元培、胡適兩位校長是北大的功臣,而我們兩人不過是北大的功狗罷了!”
1922年,孫中山在廣州成立軍政府,胡漢民任大元帥府總參議,孫科則任廣州市長。由于胡漢民與孫科不和,一度想辭職他去,經孫中山出面調解挽留,才打消此念頭。事后,胡漢民對朋友說:“孫科有三種脾氣:第一,他是孫中山的兒子,有革命脾氣;第二,他在國外長大,有洋人脾氣;第三,因為他是獨子,有大少爺脾氣。而這些脾氣,有時發作一兩種,有時三種一起來,誰也受不了。”對方聽完反問道:“那您是什么脾氣?”胡漢民答道:“只有追隨孫中山的革命脾氣而已。”
1927年4月12日上海大屠殺事件發生后,消息傳到了蘇聯,莫斯科孫逸仙學院群情激憤。當時蔣經國和鄧小平都在該校學習,在一次全校性的聲討會上,蔣第一個沖上臺,振臂用俄語高呼:“打倒蔣介石!”“打倒反革命蔣介石!”蔣經國因此事在莫斯科大大出名。
1928年6月,孫殿英喪心病狂地派出工兵盜挖河北遵化的東陵慈禧墓,盜走價值連城的殉葬品。事發后全國震驚,馮玉祥十分氣憤,派人把孫殿英叫來,對他說:“殿英老弟,你的革命精神我很佩服!咱們是好朋友,好同志,在反對滿清者一點上我干的是活的,把稱孤道寡的溥儀從故宮趕走;你干的是死的,掘開了慈禧墓,盜走了金銀財寶。你革命比我徹底,我不過是把皇帝逐出宮外,你卻把宣統的祖宗扔出墳外。”孫殿英聽了這段訓斥后,尷尬得不知說什么好。
潘光旦于1935年兼任清華大學教務長,負責全校的教學組織工作。有一次,安徽省主席劉振華來信說想讓他的兩個兒子到清華去旁聽,問潘光旦能不能通融安排一下。潘光旦回信婉言拒絕,信中說:“承劉主席看得起,但清華之被人瞧得上眼,全是因為它按規章制度辦事。如果把這點給破了,清華不是也不值錢了嗎?”
1935年,日本對中國的侵略不斷加劇。有一天,傅斯年對好友羅家倫說:“我的太太快要生孩子了。若生的是一個男孩,我要叫他做仁軌。”羅家倫一時反應不過來,不解地問:“為什么?”傅斯年說:“你枉費學歷史,你忘記了中國第一個能在朝鮮對日本兵打殲滅戰的,就是唐朝的劉仁軌嗎?”
抗戰期間,廖承志被國民黨特務抓到監獄里,蔣介石很害怕何香凝去重慶找他評理。何香凝拿了飛機票,正待搭機時,有人勸說阻攔她上飛機。后來,蔣介石又耍手腕,派人給何香凝送去10萬元支票,作為她去重慶的旅費。何香凝一看便知,她在支票背面寫了兩句詩:“畫幅歲寒圖易米,不用人間造孽錢。”原封不動地把支票交來人退回。
張大千與梅蘭芳是朋友,1948年他在離開上海前,曾在某個宴會上與梅蘭芳同席。當梅蘭芳謙恭地推他上坐時,他突然對梅蘭芳說:“你是君子,我是小人。”梅蘭芳聞言驚訝地問:“您怎么自稱是小人呢?”張大千笑著說:“俗話說得好,君子動口,小人動手。因為我拿筆作畫,而你開口唱戲,所以你是君子,我是小人。”
余日章作為國民政府的代表,前往華盛頓參加國際會議。這時,中日爭端日益激烈,外國人多不明真相,有的問:“中國人真的有自治能力嗎?”余日章反問:“你讀過世界歷史嗎?”回答:“讀過。”余日章又問:“在世界各國中,試問哪一個國家有不受外族支配的民族自治政府,能有像中國這么長歷史的?如果有,請告訴我。”
1948年夏季的一天,吳晗找到朱自清興沖沖地說:“我找你簽名來了。”朱自清當時患了嚴重胃病,卻無錢治療。因為那時物價飛漲,他那點兒薪水,僅夠買三袋面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夠,哪有錢去治病呢?他看著吳晗,問道:“簽什么名啊?”吳晗展開折疊的大紙,只見抬頭有一行醒目的大字:抗議美國扶日政策,拒領美援面粉。朱自清只看了一眼,便用顫抖的手拿起筆來。吳晗看見朱自清太貧困了,便湊過來說:“這次您”“寧可貧病而死,也不接受這種侮辱性的施舍。”朱自清推開吳晗的手,在宣言上一絲不茍地簽上了名字。
(魏東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