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島核電站近日發生放射性物質外泄事件,引發各界對爆發一場核災難的擔憂。實際上,自1954年世界上第一座核電站建成以來,類似的核危機就不斷上演:1957年的溫德斯凱爾核電站事件,讓核電持續幾十年都是英國的“政治雷區”;1986年烏克蘭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釀成的重大災難則讓世人“談核色變”。不過,有媒體評論稱,這次日本爆發的核危機更像1979年美國“三里島事件”的重演
1979年3月28日凌晨4時許,位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東北部的三里島核電站第2組反應堆的操作室里突然一片慌亂。原來,反應堆二次回路冷凝水泵出現故障,由于兩天前維修時的一個出水閥門沒有打開,反應堆的冷卻水不斷流出,一時間又沒人察覺,而系統自動添加高壓注入冷卻水不久,就被控制人員錯誤地關閉閥門給擋了回去。這一系列失誤造成的結果就是反應堆堆芯冷卻水逐漸喪失,部分燃料棒鋯包殼和鈾燃料熔化,大量放射性物質從反應堆釋放出來。
當日上午7時45分,美國核管理委員會設在賓州普魯士王市的辦公機構接到消息,15分鐘后,該機構位于華盛頓特區的總部發出警報,其行動中心動員起來,并派出一隊人員前往出事地點。與此同時,美國能源部、環境保護署也動員各自部門的反應部隊。9時15分,白宮接到了通知。11時,所有無關人員被要求撤離核電站。一場美國史上前所未有的核危機逐漸拉開帷幕。
在距離核電站10英里外的哈里斯堡,賓州州長正為是否馬上將可能受到影響的60萬民眾轉移而苦惱,助手們在這個問題上意見不一。在100英里外的華盛頓,美國核管理委員會的官員也很焦慮,他們迫切需要可靠的信息,以便引導地方官員,并向總統提出建議。
30日,賓州州長下令核電站方圓5英里內的孕婦和兒童撤離,10英里內的學校全部關閉,但很多人舉家出逃到12英里外。全美為此震驚,附近有核電站以及有在建核電站的城市,民眾紛紛集會示威,要求停建或關閉核電站。首都華盛頓到處是反核標語。
曾經是一名核工程師的美國總統卡特,得到消息后并沒有慌張,他派核管理委員會的一名官員代表他去了哈里斯堡。但隨著美國媒體和國際媒體連日來將三里島事件作為頭條新聞報道,一些著名的美國媒體人開始用“恐怖”這樣的字眼描述該事件,還稱“情況會更加糟糕”。
4月1日,卡特親自視察三里島核電站。就在這次視察后不久,美國的各方專家得出一致結論:危機基本解除了。
盡管三里島核事件沒有造成人員的死亡,也沒有導致核電站被毀,但該事件的影響巨大。不考慮諸多賠償,三里島核電站僅2號堆的總清理費用就達10億美元,而1號堆盡管可以使用,卻在此后遭到當地居民的反對,核電站不得不向鄰州,甚至一度計劃向加拿大購買電力以維持當地居民的供電。核電站所屬的公司1979年的收入下降31%,保險公司截至1980年2月對因事故遭受損失的人的賠償已達1.3億美元。
更重要的是,由于三里島事故,民眾對核電的信心受到相當大的打擊,核泄漏和核武器試驗使得普通美國人對核輻射產生強烈擔憂,核電和核能成了一個備受批評和攻擊的議題。
三里島事件后,卡特的顧問們不得不屢次提醒卡特,如果發表贊許核能的講話,無異于政治自殺。這時,曾經擁護核能的人士也紛紛閉口,美國核管理委員會匆忙宣布暫停頒發新的核電站營造和運行許可證。1979年底,卡特表明政府態度:“核能應當作為最后一種可供選擇的能源。”
從某種意義上說,“三里島事件”吹響了反核運動的進軍號。正是從1979年起,美國方興未艾的核能產業一下子變得“功能失調”起來,盡管后來不斷有人宣傳“核能復蘇”,但30年來,美國都沒有再建起一座核電站。
(青青芳草摘自《長江文藝#8226;精品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