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過《小草和大樹》這篇課文的同學,對勃朗特姐妹一定不陌生吧?勃朗特三姐妹不屈不撓,在逆境中成才。大姐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簡·愛》,不僅人物形象塑造得成功,自然環境描寫也十分精彩。讓我們一起來讀其中的一個片段——
精彩回放
傍晚,天空陰沉沉的,刮著寒冷的大風,又下著透骨的綿綿細雨……它周圍黑森森的樹林子里,林木長得那么蓊蔚蒼郁。花崗巖柱子之間的鐵門,讓我知道了該從哪兒進去。一走進門,我就發現自己立即處在籠罩著密林的蒙眬暮色之中。在古老多節的樹干之間,在枝丫形成的拱門下,一條蔓草叢生的小徑沿著森林過道伸展著。我順著它走去,指望一會兒就可以到達住宅跟前;可是小徑一再延伸開去,而且蜿蜒曲折,延伸得越來越遠;看不到一點住所或庭園的跡象。
我以為走錯了方向,迷了路。夜色的昏黑、森林的幽暗越來越濃地籠罩著我。我向四下里望望,想再找一條路。沒有路;只有交織在一起的枝丫,柱子似的樹干,夏日的密葉——任何地方都沒有通道。
妙語解說
這段描寫十分細致,字里行間都帶著一股陰森、沉郁的色彩,渲染出一種令人壓抑的氛圍,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讀了這段話,讓人不禁疑惑:在主人公身上,究竟發生了什么事?
我來告訴你吧,這段文字出現在小說的結尾:簡和羅切斯特先生歷經磨難后再次相逢,但羅切斯特先生卻不幸遭遇了家庭變故,財產盡失,已經是個盲人了。由此,我們便明白,這段自然環境的描寫,既是對故事氛圍的渲染,更是對人物內心感受的襯托。“寒冷”“透骨”“黑森森”“夜色的昏黑、森林的幽暗越來越濃地籠罩著我”……讓人體會到主人公此時內心的悲涼,從而對人物的命運產生深深的憂慮。正如人們常說的:“一切景語皆情語。”同學們在寫作文時,要格外留意:你所描寫的自然環境和人物的內心感受是否一致。
在描寫方法上,作者采用了“移步換景法”,如“一走進門”“順著它走去”,路線在變化,眼前的環境也在變化。此外,作者還運用了“立體展現法”,從多角度、多方位來渲染,寫到了時間——“傍晚”“夜色”,寫到了天氣——“寒冷”“細雨”,又寫到了諸多景物——“樹林”“鐵門”“小徑”,等等;這樣寫的好處是更加真實,讓人身臨其境。在刻畫景物時,作者則用了“特寫法”,“黑森森的樹林”“古老多節的樹干”“蔓草叢生的小徑”,這一個個景物如拉近的鏡頭一般,清晰地展示在讀者眼前,精確具體,栩栩如生。
小試身手
同學們,你們匆匆地上學、悠閑地放學,眼中所見的環境是一樣的嗎?被老師表揚和考試成績不理想時,看到的景物又有什么不同呢?試著從不同的內心感受入手,各描寫一段自然環境,然后互相點評一番,看誰寫得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