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的一天,中國南極科考隊舉行了壯行儀式。儀式上,在科考隊全副武裝的隊員中,有一名民工模樣的人,他的裝束明顯有別于其他隊員,他是隨隊到南極施工搞建筑的,叫崔倫明,他是全球首位到南極施工的泥瓦匠。
泥瓦匠闖南極
崔倫明是江蘇省寶應縣人,現年46歲,家里有世代做泥瓦匠的手藝,從祖父那代起就從事這一行當。到了父親這一輩,由于年老體衰,雖然無法再從事這一行當,可這項技術并沒有失傳。
小時候,受長輩們的耳濡目染,崔倫明漸漸掌握了泥瓦匠的基本技能。初中畢業后,崔倫明眼見家里貧困交加,便放棄了中考,退學回家跟隨父親從事泥瓦匠行業。
剛開始時,他加入了街道建筑隊,在當地建筑工地上打工。崔倫明經常虛心向師傅請教,逐步對技術由陌生到熟悉,這為他今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打工幾年后,崔倫明攢了些錢,在父親的幫助下在村里蓋起了四間新房,并娶了媳婦。然而,崔倫明并沒有就此滿足,他的眼睛開始盯住了外面的世界。
機會終于來了。1996年,崔倫明所在的建筑公司承建了一項坦桑尼亞的水壩建筑業務,中標總額1000萬美元。崔倫明聽說后馬上興奮起來,這是他第一次跨出國門,他不甘心只做一名普通的泥瓦匠,要到國外一展身手,以證明自己的價值。
公司經過慎重考慮,認為崔倫明技術過硬,便批準了他的申請,并任命他為建筑隊泥瓦組組長。
坦桑尼亞地處赤道附近,氣溫常年都在三十攝氏度以上,異常炎熱,由于該國是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之一,其生活條件的艱苦可想而知。盡管出發前,崔倫明和工友做了充分的思想準備,可是到了那里以后才發現要想順利完成工程任務,至少要付出比國內高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努力。
盡管如此,崔倫明帶著團隊,每天都要頂著炙人的熱浪工作13小時以上。經過近一年的奮戰,工程如期完工。
2006年,崔倫明被任命為公司副總,主管對外項目的管理和施工。
2007年9月,中國科考隊決定對南極進行第24次科考,任務之一就是要在南極建立永久性標志建筑。中鐵集團決定由崔倫明組建一支由17人組成的施工隊伍,去完成這項艱巨而光榮的任務。
2007年12月29日,經過近兩個月的長途跋涉,崔倫明和工友們所乘的雪龍號考察船駛近南極大陸。正當他們歡呼雀躍著打開艙門時,一股強大的帶著海腥氣的狂風將他們吹回了船艙。
這天的風力高達十級,重達萬噸的雪龍號巨輪在高達十米的巨浪面前像汪洋中的一葉扁舟,被大風大浪打得東倒西歪,搖擺不已。在劇烈的顛簸下,整船人整整嘔吐了一天。
沒到過南極的人是無法想象那里天氣的惡劣程度的,在那里,十級大風只是家常便飯,經常刮起的十二級狂風更是將籃球般大的石塊吹得到處亂飛,稍不小心就會被砸傷,而人如果沒有固定物抓住更會被憑空拋起。
就是在這種惡劣環境下,崔倫明和工友們開始了艱苦的施工作業。
在南極搶地盤
南極是地球上極為特殊的地區,根據《國際法》和《南極條約》規定,這里沒有國界、沒有主權,誰占誰得。崔倫明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要在位于南極深處的“冰穹A”地區,建設一處集科研辦公樓、廢物處理中心和污水處理中心等十項后勤保障于一體的大型建筑。
2008年1月,崔倫明帶領工人艱難地來到了距離中山站810公里處的“冰穹A”地區。到那里一看,他們才發現那里除了積雪和大座的冰川,根本看不到一寸土壤,連打樁都沒有辦法打。于是,崔倫明和工友們用千孔鉆在巖石上打孔,埋入鋼筋再加灌,制成特別的混凝土,完成施工的第一個步驟。
南極號稱是地球上最后一片凈土,可是這里也有爭端。就在崔倫明和工友們臨近完成基礎施工的時候,幾個外國科考隊員找到他們:“你們占了我們國家的地盤,現在我們要求你們馬上撤離,否則我們會到國際法庭控告你們!”
考慮到兩國關系,崔倫明只好暫停施工。次日,他出帳一看,狂風大作,那幾個國外的科考隊員正在艱難地搬石頭圈地,十二級的狂風把石塊吹得到處亂飛,而崔倫明和工友們前一天用鉆孔埋入的鋼筋混凝土紋絲不動。這下崔倫明來了精神,他招呼來工友們,拿起相機一通拍照:“看看你們周圍,那是我們打下的地樁,這是我們中國的地盤,請你們馬上離開,否則我們也會到國際法庭告你們!”
崔倫明有理有據、不卑不亢,國外的科考隊員見狀只好嘟囔著不情愿地離開,從此“冰穹A”地區成了中國的地盤。
接下來,崔倫明和工友們開始緊鑼密鼓地吊裝預制件。那是一段艱苦的日子,他們每天都要在工地上奮戰15小時以上。
在崔倫明和工友們的艱苦努力和認真作業下,2008年3月,南極永久性建筑順利竣工,一次性通過了南極科考隊專家們的驗收,專家們對崔倫明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并在全隊予以通報表彰。
南極雖說是人跡罕至的地方,可還是有多國科考隊造訪。在崔倫明的承建任務臨近完成的時候,法國科考隊暗自考察了崔倫明的工作,看到他們的工程做得如此高效優質,對方不禁暗豎拇指。一天,法國科考隊隊長找到崔倫明,態度誠懇地問:“先生,我對您的敬業精神和精湛技術很欽佩,冒昧地問一下,在這里工作您有多少報酬?”崔倫明平靜地回答:“每月800美元。”對方聽后,不屑地說:“才800美元,這值得您賣命嗎?這樣吧,如果您到我們隊里工作,我每月付給您兩萬美元,怎么樣?”
崔倫明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他:“感謝你的好意,不過這不是錢的問題,我是在為我的祖國效力?!?/p>
歷經千難萬險, 2008年3月,崔倫明和工友們終于圓滿完成了在南極的各項任務。2009年4月,崔倫明隨著南極科考隊回到了闊別近兩年的祖國。回國后,崔倫明作為南極施工第一人的事跡經媒體廣泛報道后,很快被國內外所熟知,引起了廣泛關注。
國外不少公司向他伸來了橄欖枝:加拿大一家公司開出了25萬美元的年薪,聘請他去臨近北極的伊努維克,負責一個季節性地面太空觀測站的常年維護工作;芬蘭某建筑公司則開出了26萬美元的年薪想聘請他做工程監理;此外,美國、俄羅斯等國的幾家大公司也都開出巨額薪酬聘請他前去工作。面對高薪誘惑,崔倫明顯得很淡定,他說:“薪酬高低固然重要,但對我來說,能為祖國的建設貢獻一份力量,才是最重要的。”
編輯鐘健 124976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