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我喜歡把希臘比作大理石柱上的少女,頭頂著“歐洲文明的發祥地”、“奧運誕生地”、“諸神的故鄉”等桂冠,用構筑神話與史詩的神廟與雕像,用愛琴海永不熄滅的蔚藍波光,為世人講述著“人類永遠不可復得的童話”。離開希臘許久,更加明白希臘為何在中國背包客眼中就成了浪漫的代名詞,才恍然大悟——有些地方只去過一次,卻可以說上一生!
雅典:用石頭譜寫文明的旋律
雅典的建筑以白色或淡黃為主色調,鱗次櫛比的建筑隨著地形起伏,以澄靜的藍天為背景,在明媚的陽光下,像一組優美的旋律,霎時就勾起我內心深處睽別已久的明朗和愉悅的情緒。
坐落在一塊高地上的衛城是雅典甚至可說是全希臘的明珠,其東、南、北三面皆臨懸崖絕壁,遠眺那陽光照耀得如白晝般的建筑,心中會不由自主地涌起朝圣的興奮。霍然矗立在衛城中心最高點的是帕特農神廟,因以祭祀雅典娜為主,又稱“雅典娜帕特農神廟”,有“希臘國寶”之稱。來到神廟那由46根多立克式環形立柱構成的柱廊,會一改素日對石料形成的冰冷堅硬的慣有印象,高聳的柱廊有直指蒼穹的氣勢,卻又極富韻律。“當微風吹過柱廊,就像歡快的手指滑過豎琴。”曾有詩人是這樣形容的。不需要風,面對柱廊吟詠這句詩,便能隱約聽到遠古傳來的空靈悠長的琴聲。帕特農神廟北面的埃雷赫修神廟,是雅典衛城建筑中愛奧尼亞樣式的代表。伊瑞克提翁神廟在埃雷赫修神廟南面的高地上,有三個分別供奉主神宙斯、海神波塞冬、鐵匠之神赫菲斯托斯的神殿。宙斯神殿在雅典衛城東南面,曾是古希臘的宗教中心,不過,留存至今供人憑吊的只有 13 根高達 17.25公尺的巨柱了。衛城南側的狄奧尼索斯劇場,最早是向酒神祈禱的地方,如今成了西方戲劇的發源地,置身這片空曠,耳畔似乎響起希臘悲劇的蕩氣回腸。
衛城的建筑大都是石質的,工匠們以精湛工藝賦予了頑石生命,而頑石忠實地記錄著古希臘文明的輝煌。經歲月的駁斑,石頭們更增添了歷史的厚重感。每塊石頭都鐫刻著一段蕩氣回腸的故事,每根仍在為雅典撐起一方藍天的石柱都有著令人沉吟難語的魅力,它們撐起過早已不復存在的屋頂,更撐起過一部文明史的榮耀。撫摸那些經歲月打磨的石柱,靜默無語,我們仿佛觸及到了高貴的單純和靜穆的偉大。
衛城展示高高在上的神性的雅典,衛城腳下的普拉卡則展示人性的雅典。普拉卡是個原生態的舊城區,光亮可鑒的石板街道兩側擠滿了店鋪,房屋雖沒有宗教建筑的宏偉精美,但素面朝天,十分整潔,散發出一種有質感的典雅莊重的美。
從普拉卡經憲法廣場,沒多遠就到了希臘國會大廈。國會大廈在君主時代是皇宮,現為希臘最高議會所在地,高高臺基上的大理石建筑盡顯昔日的皇家氣派。每天正點時候大廈前的衛兵換崗儀式是一道很有人文特色的風景線,衛兵肯定是精挑細選過的,個個俊朗得像走下了祭壇的古希臘神祗。
希臘國立考古博物館是雅典二十多所博物館之中最大、也是收藏最豐富的一個博物館。古希臘文化的光榮與夢想,濃縮在了這座歐洲著名的博物館里。流連展品前,不難尋覓到古老而燦爛的希臘文化的吉羽片光。盡管只挑重點看,直到閉館關門,也只能帶著遺珠之憾出了博物館的大門。
德爾菲:在“大地的中心”用心聆聽
1987年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的德爾菲,曾是所有古希臘城邦共同的圣地。
希臘神話傳說宙斯為了確定大地的中心,從東西兩端放飛兩只神鷹,神鷹相向翱翔,最后在德爾菲相會,宙斯便斷定德爾菲是大地的中心,并立石為標志,這圓形的標志石被稱作“肚臍”。德爾菲不但得到“大地的肚臍”的雅號,而且在古代被認為是已知世界的中心,是天堂與大地相接的地方。
德爾菲是世界的中心,那么,阿波羅神廟就是德爾菲的中心。神廟周遭翠峰疊嶂,懸崖峭壁猶如彰顯其威嚴的儀仗,現存的遺跡只剩7根無語問青天的石柱。后人仿造的肚臍石便立在這幾根殘柱前,只是風中再也飄不出古希臘女祭司傳遞神諭的聲音,但神諭的智慧卻早已鐫入了人類的文明史。據說,阿波羅神殿上曾刻有七句名言,而流布最廣、影響最深,甚至被視為點燃了希臘文明火花的卻只有一句,那就是:“人啊,認識你自己。”
和阿波羅神廟相鄰的還有多個神廟遺址,從樹叢荒草中找到那些未曾被歲月湮沒的殘石,仿佛能一窺神廟當年的精美和雄姿。穿過神廟群,便能到一座能容納五千余人的露天劇場,至今令人嘖嘖稱奇的是它的音響效果,據說演員點燃一張紙,劇院后一階的觀眾都能聽到紙燃燒的聲音。
在德爾菲這個地方,往事不可能隨風,只要用心聆聽,便仿佛聽到有什么正與你說話……
克里特島:“愛琴海的皇冠”
克里特島被譽為愛琴海最南面最璀璨的皇冠,它是諸多希臘神話的發源地,過去是希臘文化、西洋文明的搖籃,現在則是美輪美奐的度假地。
自駕游最適合縱覽環島風情,希拉克里翁便有租車行。伊拉克里翁是克里特島的首府,城內還保留著兩百多年前的老城墻,圣米納斯大教堂的壁畫有非常高的藝術價值,考古博物館里的藏品也頗豐。
南線之旅是出希拉克里翁后,穿過埃達山群南側的葡萄園,來到豐沃的Messara平原,可以參觀羅馬省Kreta 和 Kyrenaike的前首府,古老的哥提斯(Gortys),也就是最長的法律文本被發現的地方。還能看到多里斯時代、羅馬時代和拜占庭時代遺留下來的廢墟,如圓形劇場和圣提圖斯基督教堂。途中在從前的小漁村馬塔拉的利比亞海中沐浴,游覽著名的洞穴。而被譽為米諾安文明的發源地的克諾索斯皇宮,就在伊拉克里翁東南約五公里的地方, 是一組坐落在克發拉山丘的壯麗雄偉的皇室建筑群,包括克諾索斯皇宮、米諾安樓宇、小皇宮、皇家別館、皇室圣殿、墓地等景點。
取道濱海的90號公路,沿Kouloukounas山群前行,便開始了西線之旅。途經雷斯蒙時可作停留,去參觀被當地人稱為“福特薩”(Fortezza)的威尼斯城堡和規模雖小卻港口風韻濃郁的威尼斯海港。出雷斯蒙后再往來的路折回一段,轉向南行,經過一片古老的橄欖林,一個小時后就到了位于埃達山一個小山丘上被視為克利特人民族神龕的阿卡迪修道院,1866年在此對土耳其統治者的反抗到達頂峰,發生過集體自殺事件。出阿卡迪往南約50公里便到達法伊斯托斯,這里有克里特島第二大皇宮法伊斯托斯皇宮,這個皇宮被認為是希臘最美麗的皇宮,也是希臘最有代表性的米諾安皇宮,其宮殿設計和建造的復雜和精美程度堪與克諾索斯的宮殿相媲美,只是規模稍小了一點。穿過哈尼亞濱海平原,便到了被很多游人認為是島上最有魅力的小城的哈尼亞,chania舊城是一個寧靜美麗的小城,除擁有類似威尼斯的水鄉風貌外,還多一份熱情的克里特島的陽光。走在東方特色的集市上,自己儼然也成了數百年前的威尼斯商人。從哈尼亞轉向南行,便駛入白色山群和阿莫羅斯高原,進入歐洲最長的峽谷薩馬拉雅峽谷,峽谷長達18公里,地形變化多態,谷中最窄處僅 4米,而峭巖高聳離地350米。與薩馬拉雅峽谷相鄰的還有一個長達8公里的依姆布羅斯峽谷。
東線的路程只需要一天,目的地是斯皮納龍格半島,上午驅車前往阿基歐斯尼古拉斯,享受夠了如畫小城的悠閑慵懶后,乘小船跨過波光粼粼的藍色海灣,前往斯皮納龍格半島。斯皮納龍格有著威尼斯堡壘和殖民地時期的文化遺存。
結束了環島游,我選擇了乘夜航船渡返回雅典。很長時間,我都呆在了頂層甲板上仰望愛琴海的星空。星空下,愛琴海的濤聲似乎也是蔚藍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