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兒飄飄,圣誕節到了,從歐洲漂洋過海來到中國的圣誕老人走進了千家萬戶。不過,那大胡子畢竟貼的是洋標簽,和咱們中國人不是一個姓。咱們中國人啊,最重要的節日是春節,而且不光是春節,五十六個民族組成中華大家庭,在這個家庭里,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過新年的獨特方式。來,今天,我們就和小雪花一起,登上青藏高原,攀上世界屋脊,去看看咱們的藏族同胞,看看他們是怎么過藏歷年的吧。
藏歷年是啥時候?
來西藏,過新年,藏族的哥哥姐姐們,都過藏歷年。你知道嗎?在2010年5月18日啊,中國文化部公布的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項目名單里,其中西藏自治區拉薩市申報的“藏歷年”已經入選啦,被列入民俗項目類別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呢。
嗯,那么,這個藏歷年應該在什么時候過呢?其實藏歷年與春節差不上幾天,很多時候,藏歷年是與春節一起過的,但是差異還是有的。2008年,藏歷新年和春節是同一天,2009年藏歷新年是2月25號,春節是1月26號,這樣就差了1個月,有趣的是,在2010年,藏歷年是2月14日,恰巧與春節和西方的情人節碰到了同一天。
那2012年的藏歷年是幾號呢?答案是公歷2月22日,與春節又差了1個月。
藏歷年是咋來的?
為什么藏歷年的日子有時會和春節重疊,有時又會相差1個月左右呢?這個問題啊,就讓我們來說說藏歷年的由來吧。
相傳,在很久以前,每當莊稼成熟收獲時,藏民們就會載歌載舞,歡慶豐收,年復一年,藏民就把麥子成熟的時候,作為一年的開始。唐代,美麗的文成公主,被聰慧勇敢的松贊干布迎娶到了西藏。她不遠千里來到松贊干布身邊,不僅帶去了愛情,帶去了漢家兄弟的友誼,更帶去了各種天文歷書以及內地的耕作技術和生產工具。文成公主的入藏,促進了西藏經濟、文化的發展。也就是從這段千古傳頌的愛情故事開始,藏地的歷法發生了改變,吸收了內地漢族的天文知識,有了歡度新年的習俗。
此后,又過了200多年的時間,在公元9世紀,結合內地的夏歷、印度的時輪歷和藏地本有的天文歷法,藏民們創造出了自己的歷法——藏歷。
在公元1027年,印度的時輪歷被印成藏文,正式傳入西藏。這對普信佛教的藏族同胞可是件大事,藏民們啊,更把這一年定為藏歷新年的第一個年頭呢。
呵呵,現在大家知道為什么藏歷年與我們的春節在時間上那么接近了吧?這是漢藏文化融合的產物啊,是有著血肉相連的歷史淵源的。
藏家忙,忙過藏歷年
“過年啦!”現在喊得雖然有點早,不過啊,小雪花還是要為大家說說,在過藏歷年時,藏族的阿姨阿叔們都要忙些啥。
在藏地,新年的準備工作一般在前一年的十二月初就開始了。除要購置一般的年貨外,家家戶戶都要制作一個名叫“切瑪”的五谷斗。制作切瑪可是很講究的,因為是有宗教意義的。切瑪中的“切”,指的就是用青稞炒熟磨成的酥糕。首先要有一個有彩色花紋的木盒,在木盒左右分別盛放炒麥粒和酥油拌成的糌粑(zān bā),再插上青稞穗和酥油塑制的彩花,另外還要用水浸泡一碗青稞種子,使種子在新年時節長出1到2寸長的青苗來。這樣,把“切瑪”和麥苗供奉在神案正中,就可以祈福第二年五谷豐登啦。
除了切瑪外,臨近節日,男人們忙著打掃庭院,女人們則會精心地準備一種叫“卡賽”的面食。這是一種用酥油炸成的面食。別看小,里邊的說頭可大啦。做卡賽,一來裝飾佛龕(kān),二來招待客人,三來,這些卡賽會做成耳朵形、蝴蝶形、條形、方形、圓形……從卡賽的品種花色上,就能看出女主人的勤勞智慧呢。
在過年前,藏族的老少男子都要剃頭,藏族的女人都要洗梳發辮。在藏族人眼里,男子留長發過年,女子不洗梳發辮過年,那可是很不吉祥的,是表示家庭或個人心中帶有悲痛,無心梳妝打扮的。
與內地漢族相似,過年啦,藏族的叔叔阿姨也會在房屋的大小門上,貼新畫,貼對子,年畫的內容嗎,多是藏族人民視為吉祥物的獅子、龍、虎等,對子是用藏文寫的吉祥話。
和內地的漢族家庭一樣,到了除夕這一天,藏民們也要吃團圓飯的。這個團圓飯嗎,可是有個名堂呢,叫做“古突”。“古突”是用面疙瘩、羊肉、人參果煮成的稀飯。和漢族人在餃子里放硬幣一樣,藏族的阿姨們會把石頭、羊毛、辣椒、木炭、硬幣等物品包進面疙瘩里。吃團圓飯時,誰要是吃到這些東西啊,那就預兆了這個人的命運和心地啦:石頭代表堅強,羊毛代表心軟,木炭代表心黑,辣椒代表嘴巴不饒人,硬幣預示財運亨通。哈哈,你可不要太在意吃到什么啊,就算吃到木炭,大家也會有說有笑的,過年嗎,圖的是個樂。小雪花我,上次就吃到辣椒啦。真是的,不說了。
藏歷年里好熱鬧!
在藏歷新年里,西藏各地都要舉行各種文體娛樂活動,特別是技能競賽。來,小雪花帶大家瞧瞧去。看,那邊的一群人在做什么?哦,是在舉重。好家伙,幾個人抬出了一塊溜光溜光的巨石,一看就知道這塊石頭少說也用個幾百斤。比賽的方式是看誰能將巨石舉起,再圍著比賽場地中間豎起的旗桿轉上一圈。方法雖然簡單,可是啊,能夠舉起這塊巨石的人還真不多呢。
聽呀,是馬蹄聲,賽馬比賽開始啦。這個賽馬比賽啊,可是很奇特,是專門為在西藏長大的馬準備的。快看,那群沒有騎手的馬從遠處奔來了,每匹賽馬的背上都系著一塊布條,上面寫有主人的名字。這群馬從一處跑到另一處,如果不通人性,如果不熟悉路途,那還真是沒有資格參加呢。
馬蹄掀起沙塵,馬蹄聲消失在了遠方。長跑的隊伍跟在馬群的后邊跑來了,在他們中間,有老人也有孩子,這可是正宗業余民間長跑隊。呵呵,賽程是5公里,可是啊,這些穿著藏袍藏靴的運動員,很多都堅持不到終點。不過沒關系,重在參與。再說啦,這可是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跑起來,可真不是件輕松活。
除了上述三種競技運動,在藏歷年期間,射箭、砍樹、馬術,也都是不能少的。晚上,藏民們還會在空曠的場地上燃起篝火,篝火邊擱一個木桶,凡是參加跳舞的人都帶一壺酒倒進木桶,然后圍著篝火,一邊飲酒一邊跳,從黑夜跳到天明。
扎西德勒——吉祥如意。
洛薩爾桑——新年好。
扎西德勒彭松錯——吉祥如意,功德無量。(用在晚輩祝福老人)
頂多德瓦土巴秀——愿歲歲平安吉利!
朗昂總久悅巴秀——愿年年這樣歡聚!
吉吉!索索!拉結羅!——祈求神靈賜予幸福和平安!
名詞注解:疙瘩:(gē da)本文是指小的球狀或塊狀的面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