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6日,姜文執導的首部商業大片《讓子彈飛》在全球震撼上映,短短一周票房逼近3億元,大有趕超美國電影《阿凡達》之勢。
言及自己的華麗轉身,姜文說:“沒有馬珂的給力,就沒有《讓子彈飛》。”原來,小姜文10歲的馬珂是這部電影的制片人,也是姜文的幕后推手。兩人三年磨一劍,《讓子彈飛》演繹了一段非凡的兄弟情……
大導演連遭滑鐵盧,“富二代”登門求合作
1993年,32歲的姜文執導并主演的第一部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雖然取得了5000余萬元的票房,拿下了全國票房冠軍,但還是造成了近1000萬元的虧損。無顏面對制片人,姜文只得干起演員的老本行。
一晃到了1998年,姜文在華誼兄弟影業投資公司董事長王中軍的支持下,執導并主演了第二部電影《鬼子來了》。遺憾的是,這部電影完成后期制作,違規參加法國戛納電影節,導致無法在國內公映,3000萬元投資打了水漂!又一個痛苦輪回,讓姜文欲哭無淚……
2005年,姜文在北京太廟附近的一幢公寓樓內,創辦了屬于自己的不亦樂乎電影工作室。他開始籌拍第三部電影《太陽照常升起》。太合影視投資公司董事局主席王偉給這部電影投了3000萬元,姜文信心滿滿。
那天下午,姜文坐在工作室里琢磨《太陽照常升起》劇本修改、演員敲定等事宜。這時,一個年輕人敲門進來了,畢恭畢敬地喊了一聲“姜導”,然后遞給他一張名片,說:“老姜,我是你的鐵桿粉絲,看完《陽光燦爛的日子》和《鬼子來了》的樣片后,我打算同你合作做電影。”
來人“口氣不小”,一下子把姜文給鎮住了。姜文這才注意到眼前的這個年輕人身材高大、平頭、圓臉,戴著一副細邊框眼鏡,舉手投足皆是北京范兒。
姜文細看手中的名片,這才知道,他叫馬珂,曾在公安部下屬的金盾影視公司做制片人,出品過《刀鋒1933》、《我是警察》、《光榮》等警匪劇,現為新星電視劇制作公司董事長。
馬珂開門見山地說:“老姜啊,你是一個好導演,我是一個好制片人。我今年32歲,已做了近10年的電視劇制片人,算得上是小有成就。老姜啊,你拍的電影很厲害,但你需要一個更厲害的操作團隊來推廣。”
姜文向馬珂提出了兩個問題:“電視劇是特別燒錢的行當,你為什么要自己開公司?”“你為什么放著好好的電視劇不做,要去做電影?”
馬珂回答道,自己開公司當制片人,更自由一些,再說,自己的父母和主要親戚都是煤礦老板,賬面上有大量的閑置資金,要找到有效的投資渠道。馬珂說:“電視劇是個模式化的東西,是有天花板的,而電影沒有天花板。”
馬珂字字句句說到了點子上,專注傾聽的姜文開始對他刮目相看了。
姜文是個“有電影潔癖的人”,一定要把《太陽照常升起》拍得“一塵不染”。這部電影開機后,姜文讓制片主任買來幾百只珍禽異獸,見毛色質感不到位,親手用油畫筆進行修改。
不僅如此,制片主任根據姜文的要求,安排好了500多個群眾演員,可姜文突然說自己還沒完全想好,讓制片主任給群眾演員發完報酬后,把他們統統轟走。然后,姜文坐在屋子里苦思冥想好幾天,劇組只得停工。
就這樣,姜文花掉1800萬元后,影片才拍了不到三分之一。北京太合影視投資公司董事局主席王偉以姜文違約為由,撤回余下的1200萬元。
無奈之下,姜文只好向中國電影集團公司董事長韓三平求助。在韓三平的努力下,香港英皇集團主席楊受成決定投資2200萬元,這才讓停機長達9個月之久的劇組重新開工。
很快,《太陽照常升起》拍到三分之二時,姜文把2200萬元花完了。在難以找到新的投資方的前提下,姜文決定把屬于自己的1000萬元導演費和片酬作為投資,又向弟弟姜武、妻子周韻借了1400余萬元,這才把電影拍完。
2007年9月3日,《太陽照常升起》在威尼斯電影節上舉行全球首映禮。9月21日在國內公映。姜文做夢也沒有想到,這部影片收獲了“劇情晦澀”的評價,最終票房為1800多萬,讓北京太合影視投資公司、香港英皇集團虧得血本無歸。
姜文又一次遭遇滑鐵盧!他一個人躲在工作室里,望著貼在墻上的電影海報,頓覺前路茫茫,淚水悄然滑落!
聯手打造“不亦樂乎”,兄弟同心要“讓子彈飛”
就在姜文為《太陽照常升起》的慘敗而痛心疾首之際,馬珂敲門進來了。
馬珂首先肯定《太陽照常升起》是中國近20年來非常偉大的片子,一般導演是很難駕馭的。
姜文尊稱馬珂為“老馬”,向他傾吐內心的苦水:“電影票房才是硬道理,我這次太失敗了。”
馬珂毫不客氣地給姜文把起了脈:“老姜呀,《太陽照常升起》本身表達有問題,這個故事不太好懂。宣傳、發行有問題,這是一部藝術片,卻以商業大片的方式運作,無異于把仙人掌嫁接到西紅柿上。這樣一部社會面不是很大的片子,不能大量拷貝,應該小規模點映,文火慢燉,然后引導觀眾觀看。在出現許多觀眾看不懂的說法之后,應順勢引導,說這是一部深奧的電影,值得慢慢品味。而事實上,制片方和發行方聽任事態發展,簡直是驚馬前行。”
姜文感慨不已:“老馬,如果《太陽照常升起》交給你發行,肯定不會是這樣的結局。”
馬珂說:“老姜啊,你種出的是人參,卻賣出了蘿卜價。”
姜文低頭不語,陷入了沉思。
馬珂不失時機地開出了藥方:“老姜啊,你在哪里摔倒,就從哪里爬起來,拍出一部叫好又叫座的電影。我甘愿做你電影的制片人、發行人。”
這番話,讓姜文熱血沸騰,斗志昂揚,可靜靜地想一想,他又回絕了:“老馬,我在圈內外,是公認的狂妄霸氣、獨斷專行、不近人情。我怕咱倆合作不好,連朋友都做不成。”
馬珂當即猜出了姜文的心事,分析道:“老姜啊,你執導的三部電影都大大超預算、超周期,這不怪你,只能怪預算沒有做到位,資金掉鏈子,哪能不延期?你放心吧,我是影視圈內的精算師,任何一個場景,都可以用人民幣表述到位,再也不會讓你倒貼導演費和片酬了。”
高山流水遇知音,姜文爽快地答應同馬珂合作。不久,北京不亦樂乎電影發展公司成立,馬珂拿出了上億元啟動資金,姜文出技術,占的是干股。兩人各占公司50%股份,馬珂是制片人和總經理,姜文是導演和創意總監。
“不亦樂乎”如何實現開門紅,一炮打響?這是馬珂和姜文最關心的問題。兩人坐在一起,商討幾天后,決定拍一部通俗易懂的商業電影,爭取成為年度最賣座電影,以此證明姜文的商業價值。
2007年11月的一天,馬珂在圖書館里看到馬識途的小說《夜譚十記·盜官記》,覺得這個故事不錯,遂推薦給姜文。姜文看完這部描寫民國的小說后,拍案叫絕:“老馬,這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小說中有不少馬戰,看來,我同‘馬’字有緣。”
接下來是討論劇本階段。姜文請著名編劇朱蘇進根據馬識途的小說,寫出劇本初稿《火燒云》。
姜文和馬珂看完朱蘇進的劇本后,都覺得不太到位,遂召集新銳編劇郭俊立、危笑、述平等人反復再三修改。改了六七稿后,改名為《何處不銷魂》。
姜文認為仍然不到位,又多次找來作家、畫家、評論家朋友出主意,把他們提出的修改意見,反饋給郭竣立等編劇。
馬珂并未閑著,他瞞著姜文,把醫生、護士、運動員、售樓小姐、居委會干部等很多非專業人士請進自己的家中,讓他們聽這個劇本。這些“門外漢”提了不少意見,歸納起來,一是電影名字不夠響亮,也不太好懂;二是臺詞不夠雷人,難以讓人笑個不停;三是有些情節,在電視劇里司空見慣。
馬珂把這些意見告訴姜文,姜文大吃一驚:“老馬,這是誰提出來的?”馬珂說出了原委,讓姜文心服口服。
“子彈”攜兄弟情高飛,“信馬由姜”組合橫空出世
“子彈”已造好,只待弄槍人了。姜文和馬珂開始考慮演員陣容,這也算得上一個難題。
姜文決定自己出演土匪張麻子,讓葛優出演師爺,張曼玉扮演師爺的妻子,加上陳坤、周韻、廖凡、姜武、苗圃、姚櫓、張默、邵兵、胡軍等實力派演員,共同打造這部商業大片。
演員簽約很順利,只有張曼玉因檔期沖突,婉拒了邀請。姜文又去邀請劉嘉玲,劉嘉玲沒有放姜文的鴿子。
馬珂看了演員表后,堅持邀請周潤發出演片中的江湖惡霸黃四郎。姜文不同意,說發哥片酬很貴,至少需要4000萬元,相當于梁朝偉和章子怡兩個人的片酬;發哥最近幾年主演的華語片的票房都不是很好。
馬珂稱:“老姜啊,天價片酬不是問題,發哥一定要請!你和葛優、發哥同臺競技,相當于三個火槍手的頂級組合,只會讓國內外影迷充滿期待。”
馬珂請姜文先把劇本寄給發哥,發哥看完劇本后,當即答復,說自己很有興趣合作。
姜文不敢相信這是真的,馬珂說:“老姜啊,道理其實很簡單,英雄總是惺惺相惜的。”
2009年9月,《讓子彈飛》在北京懷柔影視基地開機。開拍前,馬珂把1.1億元的支票交到姜文手里:“老姜啊,我把錢放在這里,一分不差,但你要按時交片。”姜文答應道:“跟我打賭?沒問題,誰怕誰啊!”
出于節約成本、控制拍攝周期的考慮,馬珂的原則是:外景地越少越好,能拍就行了。姜文則堅持自己的立場:為了創作需要,能不能再多去幾個地方?
馬珂與姜文反復協商后,達成共識:在兩個地方拍,一個在北京,一個在廣東開平市。
之所以難舍廣東開平市,姜文的理由是:開平市是全國碉樓之鄉,有1833座碉樓。這一外景地很有特點,似乎是100年前故事發生的地方。
鴻門宴是片中最重要的一場戲,發哥與葛優、姜文同臺飆戲,這個剪完只有八九分鐘的戲,拍了一周,耗費10萬尺膠片,相當于一部小成本電影的膠片總和。
在這場戲里,白酒是重要道具,好幾個百年老字號的白酒品牌都想植入,報價高達1000萬元。競爭激烈的時候,有三家酒廠愿意一起上,每家安排一位大哥喝。也就是說僅這一場戲,就能凈賺3000萬元。
這一廣告植入的大好機會,被姜文給否決了。姜文的理由很簡單:“發哥和葛優、我聊天正起勁,上來一酒白瓶,觀眾的注意力都會被分散,出了戲,還怎么入?”
姜文這么一說,大家都沒轍了。馬珂氣得回家大病了一場。他回到片場后,不愿搭理姜文,姜文只得通過馬珂的妻子遞話給他。
一個月后,姜文主動給馬珂發來短信:“要不,我在電影品質上幫你把錢找回來?”馬珂雖然心里憋著一股氣,但還是給了姜文一個面子,回了一條短信:“我們倆是有共識的。任何時候,電影品質必須是第一位的。”
2010年春節前夕,《讓子彈飛》在北京懷柔影視基地拍完最后一場戲。在姜文忙于后期制作之際,馬珂并未閑著,而是積極運作《讓子彈飛》的宣傳及營銷。當姜文得知,馬珂準備拿出5000萬元的宣傳費時,連稱:“這一投資太可怕了!”
2010年12月初,姜文忙完后期制作,發現北京街頭的公交車體及站牌、大屏幕上全是《讓子彈飛》的醒目海報,自己和發哥、葛優的三張大臉奪人眼球。電視及網絡上,也充滿了《讓子彈飛》的廣告。
姜文與馬珂見面后,緊緊握住他的手說:“老馬,你真行!海報一看就知道是你設計的,通俗易懂,看了就想去電影院。”
馬珂告訴姜文,《讓子彈飛》的宣傳推廣活動從北京拓展到了上海、廣州、杭州、南京等10個主要城市。
12月6日,賀歲大片《讓子彈飛》首映禮在北京奧體中心盛大開幕。“鴻門宴”那場戲讓所有觀眾都大笑,最后還自發地鼓掌。馬珂見觀眾的反應那么熱烈,這才意識到姜文拒絕植入白酒廣告是明智之舉。
12月16日,《讓子彈飛》在全球震撼上映。隨著票房的節節升高,姜文逢人就推薦自己的職業制片人馬珂,說他這個富二代很不錯,是中國投資過億的電影中最年輕的制片人,自己同他的合作是意氣相投。
在接受采訪時,馬珂笑著說:“我和姜文之間是‘信馬由姜’組合,他信我,我由他!”馬珂透露,姜文要開足馬力飛奔了。2011年4月,他開始執導一部關于上世紀30、40年代上海題材的愛情電影,并籌拍《讓子彈飛2》,讓“信馬由姜”組合走得更快、更好。
(責編/陶仁友)
E-mail:taorenyo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