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在雜志上看到這樣一個故事:一天,美國知名主持人林克萊特訪問一名小朋友,問他說:“你長大后想要當什么啊?”小朋友天真地回答:“我要當飛機駕駛員。”林克萊特接著問:“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機到了太平洋上空,所有的引擎都熄火了,你會怎么辦?”小朋友想了想說:“我會先告訴坐在飛機上的人綁好安全帶,然后我掛上降落傘先跳下去。”現場的觀眾早已笑得東倒西歪,林克萊特卻注視著這孩子,想要看他是不是個自作聰明的小家伙。于是他耐心地等待,聽孩子把話講完,沒想到孩子兩行熱淚奪眶而出。林克萊特問:“你為什么要這么做?”小朋友的回答透露出一個孩子真摯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的!我還要回來!”
主持人林克萊特的與眾不同之處,在于他能夠讓孩子把話說完,并且在“現場的觀眾笑得東倒西歪時”仍保持著傾聽者應該有的一份親切,一份平和,一份耐心。這讓林克萊特聽到了這名小朋友最善良、最純真、最清澈的心語。一顆純真善良的童心在言語中得到了釋放,在傾聽中得到了呵護,這是一次詩意的交流。
無獨有偶,江蘇電視臺的《服務先鋒》節目主持人趙丹軍也是這樣一位善于傾聽者,她那份沉靜、平心、耐心得到了千萬觀眾的好評。每次做節目,面對她的采訪對象,她總是微笑著傾聽,輕聲細語地訴說……有時候碰到一些特殊的、不善言語的采訪對象,她同樣能保持那份平和,那份恬然,使人在她面前不得不敞開心扉道出心中的苦惱、痛苦和迷惘……她的與眾不同,幫助許多人走出了困境,走出了憂郁,走向了快樂。
我也有一次因為傾聽帶給我的感悟。“三八”婦女節前夕,我請孩子們給媽媽畫一張像,作為禮物送給媽媽。我發現許多孩子都把媽媽畫得非常漂亮。有的畫了卷卷的頭發,頭發上還別了一個很精致的發卡;有的給媽媽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女孩子們還給媽媽穿上了時髦的花裙子。這時我發現調皮的佳佳正在用黑筆在媽媽的臉上畫小黑點,原來清秀漂亮的臉一下子變得面目全非,難看極了。一種無名之火在我心中油然而生,“當你滿腔怒氣的時候,先要克制幾秒鐘,想一想我是老師,也許會使你平靜下來。”是贊可夫的這句話使我克制了自己。我蹲下來輕輕地問:“佳佳,你為什么在媽媽的臉上畫這么多黑點?”“我媽媽的臉上有許多雀斑。”哦,原來是這么回事,我慶幸自己沒有把火發出來。我想:假如我沒有與孩子交流、溝通,不傾聽孩子的真實想法,就盲目地對他橫加指責,這對孩子是多大的委屈啊!
作為孩子的家長,我們應該怎么做?林克萊特和趙丹軍已經給了我們很好的答案。教育是塑造心靈的藝術,“如果教育者希望從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須從一切方面去了解人。”從這個意義上說,真正的教育必須是從心與心的對話開始的,而心與心的對話又是從真正的傾聽開始的。不會做一個真誠的傾聽者,那么你也就不會成為一個合格的教育者、一個合格的家長。傾聽是理解,是尊重,是期盼,是分擔痛苦,是共享快樂,它的意義遠不僅僅是給了孩子一個表達的機會,它或許帶來的是早已失落的人格自尊,點燃的或許是即將熄滅的創造火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