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2月的一天傍晚,馬六甲海峽的海面上突然刮起了強風暴,這時,一艘荷蘭貨船正從這里駛過。狂風涌著萬頃波濤,像千軍萬馬向著貨船撲去。貨船像一片樹葉在波浪滔天的海面上顛簸搖蕩,如同一個醉漢搖搖晃晃地向前航行著。
風暴過后,貨船的甲板上再也看不到一個水手在操作,駕駛室里駕駛員也不見了。整艘船上一個人影也沒有,死一般的寂靜,只是從機艙里不斷傳來有節奏的轟鳴聲。貨船一直朝著一個方向駛去,直到黎明時分停靠在一個沿岸國的海岸,才停止了前進。然而機艙里的輪機依然不停地轟鳴著……
這個沿岸國家的邊防人員發現這艘空無一人的貨船,個個感到疑惑不解。他們猜想:莫非是昨天遇到風暴,一路勞累,所有的人員都在睡覺;還是都上岸打獵、游玩去了;或者是……還是隊長有主見,決定派人上去查看一下。
登船探視的邊防隊員謹慎小心地上了船。一看,所有的船員都橫七豎八地臥倒在甲板上,船艙里、駕駛室中也是一樣。帶隊的邊防人員亮著嗓門叫喊著,這些人依然四仰八叉地躺倒在原地,毫無反應。有人把手伸到船員的口鼻部位,一點氣息也沒有了;按摸胸部,不見心跳。這些人全都死了!
邊防人員迅速將這件事向有關當局報告。當局立即派來法醫查找死因。法醫對全部死者進行了仔細檢查,在死者身上沒有發現任何外部傷痕和中毒癥狀。
開始的時候,法醫認為船員們的死亡與心臟病突發者的死亡狀況十分相似。但是,再仔細分析,這么多的船員同時死于心臟病,顯然是不可能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這一慘案的呢?這個問題一直沒有人找到明確的答案,逐漸成為一個震驚世界的懸案。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這個歷史懸案終于被揭開。原來是一個看不見影、摸不著身、聽不到聲的無形“兇手”——次聲——作的案。
次聲是一種低頻率的聲音,它的頻率低于20赫茲(人的語言頻率為300~5000赫茲,超聲頻率超過2萬赫茲)。次聲的穿透力很強,在空氣中每小時能夠傳播1200公里,在水中傳播速度就更快了,每小時可達6000公里。
次聲在自然界中來源于太陽磁暴、流星撞擊、火山噴發、雷鳴閃電和風暴等。海洋中,在風暴的作用下,在波浪表面上方會發生波峰部的波流斷裂現象,于是產生次聲波。一個不算太大的風暴,次聲波的功率可達數千瓦。
那么這種高強度、低頻率的次聲為何能使船上的人員喪生呢?這就要涉及到“共振”問題。人體肌肉、內臟器官都有其固有的振動頻率,當這種較低的固有頻率與次聲波的頻率相一致時,就會發生共振,產生較大的振幅和能量,從而造成人體結構的巨大破壞而死亡。
鑒于次聲波常給人類帶來災禍,目前已在世界上建立了預報次聲波的機構。當它接收到可危及生命的次聲波時,就立刻向有關方面發出預報,以減少“海洋之聲”給航海者帶來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