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女大學生嫁給了年近六旬的公司老板。她年輕氣盛,渴望在事業上出人頭地,但大她9歲的兒媳也在該公司擔任要職,兩人矛盾不斷。自從她丈夫車禍身亡后,一場另類的婆媳奪位之戰也如火如荼地展開了……29歲的婆婆和已步入中年的兒媳之間到底發生了什么?最終的結局又如何呢?近日,本刊特約記者費盡周折采訪了這個年輕的婆婆———
信奉嫁大款也是創業
董佩怡出生于1981年2月,四川省宜賓市江安縣人。2004年夏,董佩怡從廣州暨南大學畢業后,四處求職,好不容易進了深圳市南山區西麗工業園金港塑膠原料公司做銷售員。
董佩怡相貌不俗,性格開朗,個性要強。但打工數月,她仍沒什么業務,吃飯都成問題。與她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大學室友肖燕因為找了一個39歲的老板男朋友,過著有房有車的舒適生活。董佩怡羨慕不已。當時,楊振寧與翁帆的“忘年戀”正鬧得沸沸揚揚,失落之余,她想:要想獨自打拼成功太難了,嫁一個好男人,哪怕年齡大,也未嘗不是一個好辦法。
2005年3月,經過半年多的努力,董佩怡總算有了不錯的業績,被評為當月銷售冠軍。上臺發言時,她講述了自己如何在一個月內跑爛三雙鞋、如何與刁蠻客戶周旋等細節,講到動情處,竟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淚。這一幕感動了坐在臺下的公司總裁袁紹堂,頒獎時,袁紹堂特意拍了拍她的肩膀說:“好樣的,堅持下去,你會成功的!”
自那以后,董佩怡更加賣力了。沒多久她就成了公司里的銷售精英,2005年底又被任命為總裁助理。從此,她與袁紹堂形影不離,協助他把每天的工作打理得井井有條。袁紹堂是廣東省潮安縣沙溪鎮人,時年56歲,家產上千萬,妻子在四年前去世了,兒子在深圳做醫藥研究員,兒媳在公司擔任行政經理,女兒已移民新加坡。
袁紹堂雖然年近六旬,但身體硬朗,為人精明。一次,董佩怡跟著他跑了一整天,累得渾身散架了似的,袁紹堂卻依然精神奕奕。晚上吃飯時,董佩怡忍不住問道:“袁總,有些事情其實可以叫下屬去辦,您為什么大小都要包攬呢?”袁紹堂嘆息道:“這公司是我一輩子的心血,我不親力親為不放心哪。可惜,我的兒女都不幫我,后繼無人啊!”
經過深入交談,董佩怡才知道,袁紹堂經歷坎坷,只有小學文化的他做過漁民、工人、小販,20歲結婚,40歲才開廠,苦心經營了十幾年終于有了今天的局面。他原本希望兒子袁宏接位,可袁宏一心搞醫藥研究;女兒袁芩則嫁到國外去了;他曾想培養兒媳林瑛來挑大梁,可她根本沒有經商的頭腦和魄力,只適合干些行政、人力資源之類的工作。
最后,袁紹堂竟敞開肺腑說:“佩怡,你聰明能干,對我也好,我之所以手把手地教你,就是想給你一個舞臺,日后幫我打理公司……”董佩怡頓時怔住了,雖然她一直想升職多拿薪水,但做公司的接班人從未想過。而且,她聽出來了,袁紹堂是想娶她為妻。
難道真要嫁給一個老頭嗎?那段時間,董佩怡猶豫不決。2006年5月的一天,肖燕開車來深圳。得知此事后,肖燕當即鼓勵她,并直白地說,“雖然他大你30多歲,但等個十年八年之后,他死了,你就成了總裁,真正的女大款,多威風!那時你也不過30多歲,有錢還怕沒男人?你就把這次嫁人當成是創業,成功了就能安逸一輩子!”肖燕的一席話,讓董佩怡全身的欲望細胞都膨脹了起來。
不久,董佩怡就與袁紹堂談起了戀愛。兩人關系公開后,公司上下一片嘩然,而最著急上火的,是袁宏、袁芩和林瑛。他們一再分析利害關系,勸說袁紹堂和董佩怡分手,袁紹堂卻不容置疑地說:“我沒老糊涂,這個家還是我說了算!”
2006年10月,袁紹堂和董佩怡正式登記結婚。事已至此,袁宏等人只好面對現實。而董佩怡則與袁紹堂齊心協力地經營公司,她堅信,自己一定能幸福。
“忘年婚”引發豪門紛爭
婚后,董佩怡立即當上了公司副總。她聰明伶俐,做事果斷,形象又好,非常適合商場交際。一次,公司要接待幾位美國客戶,以前這些事都是林瑛安排,但這次,袁紹堂說:“交給佩怡去做吧,以后你專心干好公司內部的事情就行了。”
時年35歲的林瑛在公司里已經干了十年了,如何能對年僅26歲的董佩怡服氣?為此,她每次見了董佩怡就像遇到仇人一樣。2007年4月的一天,林瑛拉著袁宏來到父親的住處,當著董佩怡的面說:“爸,袁宏可是你的親生兒子,我這個兒媳也嫁進來十年了,你怎能把家業交給一個外人呢?”袁紹堂氣憤地說:“混賬!誰是外人?她現在是我的老婆,是你們的媽!”接著,袁紹堂又瞟了一眼袁宏,怒道,“還不是你們自己不爭氣?我現在老了,你們又指望不上,我娶個年輕老婆當家有什么不可以!”袁宏和林瑛再也不敢吱聲。
董佩怡雖然頗感委屈,但袁紹堂為她撐腰,幫她在“兒子兒媳”面前贏得了尊嚴,她還是深感欣慰。她覺得只要自己努力干下去,公司遲早是她的。
可林瑛也不是省油的燈。她說服不了公公和丈夫,便到處拉攏人心。一次,她和公司另一位副總張強在外吃飯時,毫不顧忌地說:“我就不信,她一個丫頭,能騎到我頭上去!等老頭子一死,看她還能囂張多久!老張,我告訴你,這公司遲早是我的,到時我請你來當總裁!”
林瑛的“地下活動”很快被董佩怡和袁紹堂察覺了。2007年9月,袁紹堂把林瑛和董佩怡都叫到了辦公室,訓斥道:“你們兩個都是我的親人,應該和睦相處,共同幫助我搞好公司才是!這樣暗中較勁,搞得人心渙散,對大家有什么好處?”這番話明顯是針對林瑛的。林瑛一句話也沒說,卻一臉不服氣。而董佩怡也不想惹惱袁紹堂,只好忍耐。
就這樣,董佩怡與林瑛之間的“婆媳矛盾”暫時平息了。但袁紹堂依舊憂心忡忡,因為2008年9月以來,他的生意在金融風暴中損失慘重。袁紹堂一向信佛,2008年12月26日一大早,他去廣東韶關南華寺拜佛,可當晚7點半返回深圳時,在京珠高速韶關段媲雙坳隧道出口遭遇五輛車連環相撞,現場造成數人死傷,袁紹堂和司機都受重傷,被緊急送往當地醫院。最終,袁紹堂不治身亡。
袁紹堂在遺囑中提到,他死后,公司法人代表為袁宏,總裁由董佩怡擔任,林瑛任副總,并且將公司股份分成四份,董佩怡、袁宏、林瑛、袁芩各占25%。2009年3月,考慮到父親剛去世,公司效益也不是很好,林瑛等人并未馬上翻臉。而董佩怡本以為亡夫給了她一個總裁的位置,就能一手掌控公司。可她上任后很快發現,沒有了袁紹堂的支撐,她舉步維艱,很多經營理念無法順利實施。公司里的人都知道,袁紹堂一死,董佩怡只不過是一只花瓶,大家都對她陽奉陰違,有時甚至公然對抗。這讓董佩怡特別郁悶。
由于公司和幾處房產都屬于袁紹堂的婚前財產,而袁紹堂在遺囑中并沒有留給董佩怡房子、現金等財產,董佩怡除了25%的股份,一無所有。顯然,袁紹堂這么安排,就是想把她綁在公司,打理好這份事業。董佩怡不禁有些心涼:老頭子實在狡猾,他心里裝的還是兒女,自己只不過是一顆棋子!
另類婆媳戰令人深思
董佩怡別無選擇,為了自己的利益,她唯有努力工作。可是,她再賣力,生意還是日益慘淡。與此同時,林瑛一有機會就諷刺挖苦她,說她沒能力,公司要垮在她手上。董佩怡原本就為林瑛聯合下屬架空她而惱火,被羞辱后,更加憤怒,指著林瑛說:“別忘了,論輩分,我還是你婆婆!”林瑛罵道:“你一個小狐貍精,永遠沒這個資格!我婆婆早就死了!”
董佩怡氣得幾天吃不下飯。好友肖燕勸她:“要不你干脆退出,拿錢走人,這樣干下去也是吃力不討好。”但董佩怡也有苦衷,由于當年她與袁紹堂結婚,在親友和當地人的心目中落下了不好的名聲,袁紹堂死后,人們更是嘲笑她。因此,她想用事業證明自己。就這么退出,她不甘心。
但現實很殘酷。2010年2月,因為公司效益遲遲沒有好轉,林瑛等人通過董事會把董佩怡撤下來。鬧翻后,董佩怡堅持要求撤股,林瑛等人則認為,她從未投過一分錢到公司,沒有權力這樣做,即使想分錢,也要等到公司結業那一天。
不久,董佩怡被強行趕出了公司,她只好請了律師為自己維權。幾經周折,2010年8月,林瑛等人終于答應支付她25%的財產。可這時,董佩怡發現,金港公司的資產只有600萬元了。她認為是林瑛等人故意轉移了部分資產,而林瑛等人堅稱是這半年來虧損掉的,還拿出了大量財務報表作證。2010年9月,林瑛等人更是干脆關停了公司。最終,董佩怡只拿到了150萬元現金。
董佩怡無比悲痛,她沒想到自己付出了整個青春、一輩子的幸福,竟換來這樣的結局。如今,她每天都過得十分痛苦,感覺無臉見人。近日,她鼓起勇氣接受了筆者的采訪,希望把自己的這段真實經歷呈現給讀者,告誡那些渴望成功的女孩不要步其后塵。
幾位曾在商場上與董佩怡、袁紹堂打過交道的知情者認為,董佩怡與袁紹堂雖然年齡相差懸殊,但還是有一定感情的,尤其在生意上,董佩怡確實對袁紹堂有很大的幫助。而金港公司的一些昔日員工也覺得,董佩怡的工作能力還是值得肯定的,她不僅有朝氣和親和力,而且一直以大局為重,無論林瑛在公司怎樣對她,都選擇了忍耐,可她最終還是被趕了出來,公司也倒閉了,弄得她事業、感情、名聲統統沒了,換了誰,都會痛心。一名在金港干了近十年的基層干部,也感慨地說:“其實,以董佩怡的能力,如果袁紹堂的家人能夠支持她,是可以齊心協力把公司搞好的,因為袁紹堂生前對她的才干和能力都進行了考驗。只可惜,她始終沒被袁家人接受,共同的利益都不能戰勝人性的自私,硬是搞得兩敗俱傷……”
編后:袁紹堂原以為娶個聰明能干的少妻就能將自己的家業傳承下去,董佩怡也以為嫁個成功老男人就能輝煌一世,可他們都萬萬沒想到,如意算盤最終被“婆媳矛盾”給徹底毀了。巨大的世俗壓力,讓子女毀掉了父親一生的心血。如果董佩怡不是29歲,而是59歲,哪怕40歲,她和袁紹堂的婚姻以及家庭關系都可能不會存在這個問題。傳統的婆媳矛盾尚且難以化解,何況這種年齡與輩分反差懸殊的婆媳之戰呢?
董佩怡與林瑛的另類婆媳之戰并非個例。縱觀整個社會,近幾年來,因就業壓力驟增,女大學生渴望通過成功男性獲得幸福的現象,已經越來越普遍,很多女性甚至認為“找對老公也是一種創業方式”。但是,老少婚配結構,不僅存在夫妻之間感情代溝、心理差異、生理不協調等方面的隱患,還會給親人帶來許多煩惱,引發整個家族的矛盾,極容易造成各種各樣的悲劇。
(文中除董佩怡外均為化名)
(圖片由本文作者提供編輯陸艾涢luaiyun920@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