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自己,還是做好自己的角色?
做好自己,秉持的是快樂原則,或曰舒適法則,也就是怎么舒服怎么做,快樂就做,不快樂就敬而遠之。而做好自己的角色,與做好自己這一態度有所不同。做好自己是自我優先,做好自己的角色是在自己與社會、他人之間保持平衡,或者社會優先(或他人優先)。
人都有趨利避害、逐樂遠憂的本能,所以,二者擺在面前選擇,大多數人勾選做好自己。做好自己,縱快樂,若讓快樂長久一點、澎湃一些,卻不妨選擇做好自己的角色。
溫迪·簡·漢森(Wendy Jane Hensun)是美國的劇作家,創作的電影劇本曾入圍“藝術新星獎”決賽以及奧斯卡贊助的“尼科爾獎金”的半決賽。在創作之初,溫迪本能地選擇“做好自己”,也即寫自己喜歡的故事。
電視劇《緹瑟鎮》開拍之前,溫迪前往應聘,遇到她人生中的第一位貴人盧·格蘭特(Lon Grantt)女士。格蘭特是《好萊塢劇作家》出版人,后來成了溫迪的編劇老師。
有一次,溫迪把自己即將交付出版社印行的得意之作給格蘭特看。格蘭特打電話告訴她:“溫迪,你這部作品是敘事散文,怎么能稱得上劇本呢?”溫迪一下被截到痛處,她和大多寫作者一樣反應強烈:“這是我的故事,我想怎么寫就怎么寫!”格蘭特不安地告誡她:“如果你不為別人只為自己寫作,那好,你可以隨心所欲。但是,如果你想以劇作為生,就必須清楚市場需要什么,提供市場需要的東西給他們。否則,沒人愿意跟你合作。”
溫迪沒有聽進格蘭特的忠告,依然我行我素,接下來,她深嘗四處碰壁的苦果。溫迪的一部劇本進入拍攝程序,在修改某個細節的時候,她固執不已,與制片人僵持不下。拍電影的事,就這樣被攪黃了,她深受打擊。
想起格蘭特的逆耳忠言,溫迪終于醒悟過來。做好自己固然重要,做好自己的角色,有時恰是通往成功城堡的唯一棧道。因為懂得,所以改變。之后,溫迪創作了不少優秀劇作,為了讓后來者少走彎路,又在大學開設編劇課程。
溫迪的成就讓她贏得眾人追捧,她被推舉為圣菲居作家協會顧問。格蘭特還熱情約她為《好萊塢劇作家》開設網絡課程,后來,溫迪成為一位知名的編劇家和編劇教育家。
做好自己,是以悅己的姿態出世;做好自己的角色,是以悅人的方式入世。
而溫迪的經歷說明,做好了自己的角色,最終也做好了自己。
入世與出世之間,有一個神妙的轉換開關:心靈癢癢撓。用心靈癢癢撓撓自己,即是以歡悅為原則的“做好自己”;用心靈癢癢撓撓社會,乃以溝通順暢為目的的“做好自己的角色”,讓自己開心,也使別人快樂,人與人,人與社會親密融合。
每個人都抓牢自己的心靈癢癢撓,撓自己也撓他人。作家既要寫自己喜歡的東西,更要寫別人樂賞的作品;官員既要推行自認為好的善政,更要施行普羅大眾能接受的仁政;農民種自己喜歡的莊稼,也要種別人需要的作物……以悅己之心悅人,以樂己之事樂人,以喜己之心喜人。心靈癢癢撓,撓樂自己,也撓樂他人。
(編輯 張黎 hope_su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