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奶”,大家都知道指乳房或乳房流出的奶水。要分析“奶”字就不得不先說它的右偏旁“乃”。
“乃”是一個象形字,它其實是側面所見“人”字的變形。那么“人”字上凸又下凸表示什么意思呢?原來上凸部位像女人的乳房,下凸部位像女人碩大的肚皮,乳房鼓起,腹部鼓起,不就是懷孕的女人嗎?
我們的祖先非常聰明,女人懷孕后,從外形上觀察,就是“身”和“乃”。“身”表示珠胎暗結,“乃”表示乳房變大;從生理角度看,女人腹內的胎兒漸漸發育,就是“孕”。那個“孕”字,我們一看就明白是什么意思。
“孕”字的甲骨文和小篆變化見下圖:

如果只考慮孕婦的外形,那么就是“乃”字的本形,也就是說“乃”字強調的是孕婦的乳房功能,后來添加女旁,成了現在常用的“奶”字。有了“奶”字,“乃”便借作其他意義和其他用法。
一、“乃”借作第二人稱。例如陸游《示兒》詩:“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二、“乃”借作斷定詞。例如“圣哉經”唱詩有“此乃神的殿堂”(這就是上帝的殿堂)。
漢字形象地反映了人類生命孕育的全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