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構建中國海洋安全戰略需處理好六個關系

2011-04-13 05:40:26顧德欣
當代世界 2011年9期
關鍵詞:戰略國家

■ 顧德欣/文

構建中國海洋安全戰略需處理好六個關系

■ 顧德欣/文

在國際斗爭實踐中,世界主要國家在制定與實施國家安全戰略時,在這一國家頂層戰略之下,均提出各自的國家海洋安全戰略或政策。其構成要素一般包括戰略目標、戰略計劃與戰略原則等。

冷戰結束后,隨著《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生效,國際海洋安全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大國及瀕海國家都在加快調整各自的海洋安全戰略或政策。這一變化對中國維護海洋主權和海洋權益形成持續壓力。作為一個祖國尚未實現完全統一、海洋主權與海洋權益面臨嚴峻挑戰、海洋經濟與海洋安全已關乎國家經濟命脈的社會主義大國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籌劃海洋安全戰略自然成為中國國家安全戰略的重要內容。

本文試從處理若干戰略關系入手,對中國海洋安全戰略問題做大概分析。

第一,處理好陸權與海權的關系,以陸權作為基點,堅定地加強與拓展海權。

自近代以來,西方大國便在世界范圍內向陸海兩個方向擴張勢力:以法國、德國和俄國為代表的大陸國家向大陸方向,以英國和美國為代表的海洋國家向海洋方向。在這一擴張過程中,西方地緣戰略理論應運而生。具有代表性的馬漢的“海權論”、麥金德的“陸權論”、斯皮克曼的“邊緣論”等成為西方國家制定國家安全戰略的理論基礎。海權論者認為,控制了海洋便等于控制了大陸,奪取制海權的關鍵是擁有能夠進行海上封鎖和決戰的海軍力量。陸權論者認為,世界的全部歷史實質上是海權與陸權較量的歷史,而贏家總是擁有較大基地的一方,優勢向著大陸傾斜。邊緣論者認為,世界權力中心是在歐亞大陸邊緣。實踐表明,西方大國在擴張勢力的過程中,其國家戰略總是依據當時形勢與國家利益的變化,在主要進行陸上或海上擴張的同時,也兼顧其他方向。如:德國、法國勢力深入大洋;俄國多次發動戰爭,以打通通向暖洋的戰略通道;美國擴張始于北美大陸;英國由海向陸,將勢力深入印度腹地和中國長江流域等。西方大國在尋求陸權或海權時,既有側重,又有融合,其共同特征是損害其他國家和民族權利的權力擴張,以及在擴張過程中的相互對抗。

中國曾是西方大國追求陸權與海權的受害者,在西方大國的擠壓下,中國的版圖遭到擠壓與割裂,國家主權與安全一度喪失殆盡。新中國成立后,國家安全仍長期面臨著來自陸、海兩個方向的壓力與威脅。國家領土最主要的部分是領陸,它是領水、領空與海洋權益賴以存在的基礎。中國陸地縱深廣闊,西強我弱的總體態勢在相當長的時間里難以根本改變,外部潛在威脅依然存在。就總體而言,領陸安全必然居于國家安全的首位,發展陸上力量依然是中國軍事力量建設的重點。冷戰結束后,隨著中國陸上主要威脅的解除,中國為之奮斗多年的國家生存利益基本得到解決,國家利益的天平正向經濟發展利益和國家統一利益的方向傾斜。解決臺灣問題、維護海洋主權與海洋權益、保障海外貿易與海洋開發、保護能源與資源海上通道安全等已成為國家安全需面對的重大問題。這些問題主要來自海上方向,加強與拓展海權無疑是國家安全戰略的選擇。因此,在將陸權作為國家安全基點的同時,應毅然將海權置于國家安全戰略籌劃的優先位置。

中國加強與拓展海權與西方國家擴張勢力的海權有著本質差別,它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首先,它體現的是維護國家主權與海洋權益的權利(right),而不是損害其他國家該項權利的擴張勢力(power);其次,它擁有現代海洋法律制度所賦予的應享有的科研、開發與航行的權利,這一權利與他國共享,而不是尋求排他性的西方海權概念中的控制權與制海權;再次,中國海上力量是保障上述權利的正常擁有與取得,其發展是有限的,而不是窮兵黷武與威脅現存海洋秩序與別國安全。因此,中國加強與拓展海權具有自衛、和平、合作與有限等特征。

第二,在戰略時間適用上,處理好近期與長期的關系,既籌劃戰略機遇期,又放眼未來50年乃至百年。

指導全局與全過程是所有戰略的共同特性。作為國家海洋安全戰略,既是包括統管海洋安全全局和全過程的總方略,又是包括指導各個發展階段的具體指導方針。不同發展階段包括近期,也包括中期與長期。從國際實踐上看,首先,海洋大國的海洋戰略均具有穩定性與長期性的特征。荷蘭、西班牙、德國、日本、英國與俄國(蘇聯)這些在競爭中曾遭受失敗的國家,其一定歷史時期的海洋戰略至少實施了50年以上。美國自建國后,其海洋戰略不斷充實,始終保持了連續性。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中國近鄰日本和印度的海洋安全戰略籌劃也已穩步推進了四五十年。其次,在理論形態與實踐形態上,海洋大國或一些海洋國家的海洋戰略均包括不同發展階段的指導方針。長期籌劃是牽引,近期籌劃是基礎。長期籌劃不立,近期籌劃難行;近期籌劃不實,長期籌劃受挫。國家海洋安全戰略是一個涵蓋近期、中期和長期不同發展階段構成的整體。

建國后,中國制定了海軍建設的長遠目標,選擇了正確的海軍建設和發展道路,在不同發展階段,分別提出近岸防御和近海防御的戰略方針。筆者認為,在21世紀,中國海洋安全戰略的發展階段應包括近期、中期與長期。從時間上看,21世紀頭20年的戰略機遇期屬于近期, 此后至21世紀中葉屬于中期,21世紀后半葉應屬于長期。從目標上看,近期:基本完成實現祖國統一、有效維護海上主權和海洋權益。中期:有效保障海洋開發和確保能源與資源海上通道安全,基本解除來自西太平洋方向對中國國家安全的威脅。長期:確保中國主權安全與海洋權利,建立與綜合國力相稱的、能有效維護國家利益和世界和平的海上力量。

在近期階段,中國海洋安全戰略實施面臨著嚴峻挑戰。解決臺灣問題,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跨越的門檻。不能想象,一個未能完全實現統一的國家能夠真正成長為世界強國和海洋大國。與世界海洋大國相比,中國近期面臨的任務最為繁重也最為急迫。因此,在加強政治、經濟、外交等領域工作的同時,應繼續加大對海上力量建設的投入,建立切實有效的威懾力量,使外敵望而卻步,使分裂勢力及侵占中國海洋領土與侵害中國海洋權益的勢力丟棄不切實際的幻想。海軍是實施海洋安全戰略的核心力量。在海軍建設投入上,美國海軍軍費約占國防費的三分之一,日本約占四分之一,印度在20年前就超過了50%。與之相比,中國海軍軍費在國防費中的比例較低。在海軍規模上,中國海軍在常備軍中比例不足10%,美國則接近40%,日本超過17%。各國的戰略目標與需求不同,但海軍力量建設適應于國家利益需求,則是一個通行的規律。

正在改造中的中國航母平臺

中國海洋生產總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已由2004年的3.9%,提高到2009年的9.53%。中國石油和資源進口主要依賴海上運輸,在每年通過馬六甲海峽的約5萬艘船只中有60%的出發地或目的地是中國。目前及今后,中國維護海洋安全的任務十分突出。繼續增大海軍軍費在國防費中的比例,擴大海軍在常備軍中的規模,對完成近期戰略目標顯得緊迫,對完成長遠目標則顯得必要。

在中期和長期階段,中國將以世界強國和海洋大國的身份活躍在世界舞臺上。這一目標既要求對海洋安全戰略各個發展階段作出籌劃,又要求對政治、經濟、軍事各個領域的發展作出整體性安排。比如,海軍先進裝備的研制、制造與形成戰斗力的周期長,大型水面艦艇服役周期長,使得海軍裝備會溢出某一階段任務的需要,這就要求海軍裝備建設服務于戰略整體與戰略全過程的需求。長期牽引近期,近期服務于長期,各個階段則服從總體戰略。

第三,在戰略空間上,處理好近海與遠洋的關系,在關注近海安全的同時,努力維護與尋求遠洋的權利與利益。

中國近海是一個地理概念,指黃海、東海和南海;同時也是一個戰略概念,它除包括地理概念中的近海以外,還包括突破從日本九州、沖繩、中國臺灣至菲律賓群島等構成的太平洋第一島鏈。遠洋在地理上泛指各大洋。戰略概念的遠洋指:東向——突破由日本的小笠原群島、硫磺列島和美國的馬里亞納群島等構成的太平洋第二島鏈,進入太平洋腹地;南向——保障非洲南端南緯35°以北的印度洋海域的安全。

近海是國家大陸安全的屏障,是中國安全威脅的主要方向,是實現祖國統一斗爭的前沿,也是走向世界和大洋的基地。20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海軍確立了“積極防御、近海作戰”的理論,規定了中國海上力量實施戰略防御的重心在近海。在祖國統一大業完成之前,在西強我弱的基本態勢未改變之前,這一重心亦難以改變。由于環境變化、實力角逐與政策調整,近海的外緣又始終處在動態變化之中。近海防御能力體現在能夠保障國家海上方向的安全、國家主權和海洋權益,它主要由水面抗擊能力、水下襲擊能力和岸上打擊能力構成,在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實施有效防衛,能夠在上述海域內遂行較大規模的作戰任務。

冷戰結束后,中國周邊主要國家逐步調整了關于遠洋安全的戰略。日本海上作戰地域,由冷戰期間的1000海里擴至包括朝鮮、臺灣海峽、南沙、馬六甲海峽,并遠至澳大利亞、中東和印度洋。印度在21世紀初提出:鞏固在印度洋的支配地位的同時,將海上力量擴至中國南海,力爭雄踞于印度洋與太平洋。隨著中國海外利益日益增長,海上貿易與海上戰略通道安全已觸及中國經濟發展的命脈,海洋經濟也成為中國經濟具有活力與潛力的重要部分,遠洋安全問題日益突出。和艱巨的任務相比,中國海上力量的能力遠不相稱。過去國家底子薄,投入有限,目前中國綜合國力已不構成發展一定規模遠洋海上力量的物質障礙。加強海上力量建設并使之駛向遠洋,建設有限的遠洋海上力量,已成為時代的召喚與歷史的使命。

遠洋海上力量主要由水面抗擊能力和水下襲擊能力構成,即兩艦兩核。兩艦包括航空母艦與核潛艇;兩核包括核動力與核武器。上述能力建設是二戰之后海洋大國發展海上力量的基本經驗與實踐。作為缺乏海外基地的中國,兩核兩艦也自然應構成海上力量的主體。發展中國海上力量要求具有有效的威懾能力與實戰能力。以大型水面艦艇、核常潛艇和艦載機組成的海上力量能夠進行全縱深精確打擊與實施兩棲作戰。目前擁有航母的國家已超過10個,西方國家沒有理由對中國發展大型水面艦只計劃說三道四。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腰帶能箍住赤道,當然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腰帶能箍住太平洋和印度洋。大洋屬于世界,也屬于各國;大洋不再是霸權意志隨意逞威的場所,而是國際社會維護海洋權利與平等合作的舞臺。

遠洋海上力量是近海防御力量的延伸與發展,是整體海上力量的組成部分。它在戰略上客觀構成了近海內線與遠洋外線。內線為主,外線為輔;內線有事,外線出擊;外線有事,內線施壓。內線與外線呼應,將為中國爭得更大的戰略空間與回旋余地。

發展遠洋海上力量將不可避免地與海洋大國或其他有關國家的地緣利益發生矛盾,與海洋大國多年形成的大國戰略邊緣地帶發生沖突。維護和平而不是尋求霸權,發展有限力量而不是溢出維護權利需求的優勢力量,尊重現存海洋秩序而不是打破秩序,主張合作而不是獨占,這是既能保障中國海洋權利又能避免與海洋大國發生根本性對抗的生存之道。

第四,處理好維護區域力量平衡與重建力量平衡的關系,有效防止與應對突發危機與軍事沖突。

東亞區域的力量平衡結構形成于二戰后雅爾塔體系的建立。新中國成立后,東亞力量對比發生變化,雅爾塔體系受到沖擊。蘇聯解體后,雅爾塔體系在世界范圍內瓦解,但其東亞部分仍獨存于世。特征是:美國占領或控制日本,朝鮮維持分裂局面,美國在第一島鏈建立針對中國的軍事同盟,阻撓中國統一;俄羅斯(蘇聯)在東北亞保持重要影響力;中國成長為至關重要的制衡力量。

60年來,東亞力量平衡結構得以保持,其原因在于:首先,它是各主要力量博弈的結果。期間,美國試圖打破這一力量結構,將戰略前沿推向中國東部陸海邊界。20世紀50年代,美國企圖占領整個朝鮮半島,改變東北亞的政治版圖。此后不久,美國接手法國,企圖通過印度支那地區對中國形成合圍之勢。中國通過抗美援朝戰爭、化解美國策劃的兩次臺灣海峽危機、支持印度支那國家和人民的抗美救國戰爭,在三條戰線上粉碎了美國的戰略意圖。至此,美國戰略前沿無法向西推進,中國由于主要應對來自北方的威脅,自身力量也不足以全面對抗美國在東亞的優勢地位,遂形成仍建立在雅爾塔體系架構內的區域力量平衡。70年代后,中、美、蘇戰略大三角關系使這一力量結構趨于穩定。冷戰結束后,國際競爭轉向和平與發展主題,區域內各種力量亦沒有改變力量平衡結構的動力,使得這一力量結構得以維持。其次,它基本符合各方的利益。美國勢力仍能存在于東亞地區;日本與韓國在美保護之下成為發達經濟體;俄羅斯保住了自己在遠東的政治版圖;中國利用和平穩定的外部環境,覓得實現歷史性跨越的戰略機遇。

這一存在多年的力量平衡結構已經并將繼續受到沖擊。朝鮮半島核危機有可能導致東北亞區域的核競賽,打破已有的區域核力量平衡;日本走向軍事大國,將海上力量伸向東海,沖擊著東海的力量對比;美國戰略重心西移,企圖再次由海向陸擴展其戰略前沿;南海既得利益國家寄希望于通過打破南海力量平衡來牟取利益。同時,西方大國的衰落與新興國家的壯大同樣不可避免,世界格局多極化的趨勢無人阻擋。霸權政策需超強實力支撐,美國綜合國力在世界上所占的比例早已滑入下降通道,不能長期支撐其世界霸權政策。美國西太平洋霸權式微是注定之事。傳統海洋霸權國家之所以退出歷史舞臺,不是謀略不周,而是由于力量不濟。因此,在未來新的力量平衡中取得有利地位不可避免地納入有關國家的戰略籌劃。中國的發展與安全需要一個相對穩定的外部環境,更需要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為實現祖國的統一大業,順應東亞力量結構發展變化的發展趨勢,在特定時期不得不打破現存的東亞力量結構便成為不能回避的戰略選擇。

實踐表明,在力量結構發生轉型之時,總會伴隨著力量的分化與重組、合作與對抗。突發性危機與軍事沖突不總是可以避免的。歷史由偶然性開辟道路,戰爭是偶然性最能發揮作用的領域。在近海與遠洋,防止與應對突發性危機與軍事沖突的發生,始終是海洋安全戰略繞不過的課題。

第五,處理好防御與進攻的關系,在總體處于防御的態勢中展開攻勢,要有所作為。

戰略防御是所有戰略實施的基本類型,它也適用于海洋安全戰略的實施。戰略防御的本質是采取防御姿態,實現力量對比與戰場形勢變化,扭轉劣勢,尋得主動,為戰略進攻創造條件。戰略防御不是消極防御,攻勢行動貫穿于實施戰略防御的全過程。它反對聽天由命與無所作為。

積極防御是中國包括海軍戰略在內的軍事戰略、包括軍事戰略在內的國家安全戰略的基礎與核心,當然也是國家海洋戰略的基礎與核心。應當看到,在21世紀較長時間里,雖然多極化趨勢在發展,但中國的綜合國力和軍事能力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仍將處于弱勢地位;即便在21世紀中期中國或許成長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進入中等發達水平國家的行列,這種力量對比態勢也難以得到根本性扭轉。中國海上力量規模有限,發展歷史僅有數十年,進入遠洋才剛剛起步,與經營了數百年的西方大國相比,海上力量差距明顯是不爭事實。因此,采取防御姿態是中國不可動搖的歷史性的戰略選擇。

積極防御的精髓是在戰略防御的過程中采取攻勢行動,這也正是積極防御的價值與活力所在。離開攻勢,就沒有防御;失去攻勢,防御就沒有前途。弱勢一方只有在堅持戰略防御的同時,通過戰役戰術攻勢行動的積累,才能最終實現戰略意圖。海洋地域廣闊,不同海區力量對比存在差異,武器裝備各具特色,作戰方法各有所長,政治經濟與外交能力各具優勢,從而會為弱勢一方采取攻勢姿態創造條件。這里的攻勢在軍事上是進攻,在政治、經濟和外交上是進取,聚焦點是有所作為。

要有所作為,應借鑒國際實踐與中國成功經驗的“非對稱”原則,即不是按照對手的節拍而是按照自己的步伐跳舞。

在發展武器裝備上,不與海洋大國展開軍備競賽,而發展足以局部制勝與擁有第二次打擊能力的打擊兵器。在冷戰中,蘇聯輸在與美國在全球范圍內展開軍備競賽,但通過發展有限的核潛艇與陸上遠程導彈打擊能力,使自己在太平洋和印度洋與美國的較量中,基本未處于下風。

在戰場選擇上,不與對方全面對抗與對決,在自己選擇的戰場以自己的手段展開行動。在二戰中,德國發動世界大戰給世界也給本國帶來災難,但在海戰中,其海軍水面艦隊在無法與英國龐大艦隊抗衡的情況下,在重要海區發揮潛艇戰的能力,一度使英國海軍一籌莫展。

在方法選擇上,發揚進行人民戰爭的獨特的優良傳統,在軍地聯合加強邊海防安全的同時,利用社會與民間的海上能力與潛力,展開非軍事行動,配合軍事行動。

第六,處理好維護海洋主權、海洋權益與加強周邊國家友好的關系,努力通過和平方式解決爭端,如有人在外部勢力慫恿下不惜破局,則不得不予以反制。

維護海洋主權與海洋權益主要包括島嶼主權與專屬經濟區、大陸架和傳統海疆的經濟與政治利益。在這一問題上,中國面臨的形勢十分復雜。在島嶼主權方面,釣魚島被日本占據,南海23個島嶼全部被外國占據。在海洋權益方面,在黃海,外國對中國主張擁有權利的25萬平方千米的大陸架中的18萬平方千米提出權利要求;在東海,上述兩個數字是54萬平方千米與25萬平方千米;在南海,在中國主張的300萬平方千米的藍色國土中,外國侵入面積達三分之二。

進入21世紀后,東海與南海局勢持續趨緊。日本強化對釣魚島的實際占領。日外務省多次聲明,一旦中日兩國有領土權之爭的釣魚島受到攻擊,美國將根據《日美安全保障條約》采取防衛行動。2010年,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重申此立場未發生變化。2009年,菲律賓總統簽署“領海基線法”,將中國的南沙部分島礁和黃巖島劃入菲領土。越南向聯合國大陸架界限委員會提交了200海里“外大陸架劃界案”。 此后,在外部勢力的慫恿下,有的國家置2002年南海行為規則于不顧,在大幅度增加海軍投入的刺激下,加緊藍色圈地行動,高官高調發表不當言論,試圖變單獨行動為聯合行動,變實際占領為永久占領。美國等外部干預勢力也想伺機進入南海。南海局勢穩定多年之后正進入相對震蕩的時期。

穩定東海與南海符合中國國家安全利益需求。在戰略機遇期內,維護和平穩定的外部環境利于中國經濟建設和國家安全,也利于實現祖國統一這一最重要的戰略任務的完成。從戰略視角看,中國與日本發展友好合作關系是東北亞穩定的基石;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發展友好合作關系符合各方的根本利益,也是將南海變為和平之海、繁榮之海的必備條件。面對南海形勢的變化,通過和平的途徑解決爭端和化解危機,符合中國的長遠戰略利益。

如同積極防御包含攻勢行動,和平解決也包含在特殊條件下的非和平解決辦法,目的是最終促成爭端的和平解決。如果一頭蠻牛進入別人家庭院并橫沖直闖,庭院主人就有理由舉起能使它感到疼痛的棍棒。如有人經再三勸阻仍置和平解決的途徑于不顧,囂叫于先,施武于后,除繼續開導之外也可采用反制手段,使其頭腦清醒,回到談判桌旁。形勢越是復雜,越是要使用多種手段;對和平穩定的挑戰越是嚴峻,便越會出現重新整合并創造更加和平穩定的機遇。形勢豐富戰略對策,形勢呼喚采取多樣化的手段與之應對。

通過上述分析,中國海洋安全戰略是一個急待充實、發展與完善的戰略領域。概括言之:

關于海洋安全戰略在國家戰略家族中的位置:國家安全戰略與國家發展戰略構成國家戰略的兩翼,海洋安全戰略與海洋發展戰略則構成國家海洋戰略的兩翼。國家安全戰略置于軍事戰略之上,國家海洋安全戰略置于國家安全戰略之下、海軍戰略之上。海軍戰略是其核心部分。

關于海洋安全戰略目標: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維護國家海洋主權與海洋權益不受侵犯,保障海洋開發、海洋貿易與海上重要通道安全,建成一支與社會主義中國地位相稱的、能遂行各項重大任務的海上力量,為世界和平與區域穩定作出貢獻,永遠不稱霸。

關于海洋安全戰略計劃:時間上涵蓋21世紀近期、中期與遠期,空間上涵蓋近海與遠洋,內容上涵蓋政治、經濟與軍事等各個領域。

關于海洋安全戰略原則:和平合作與必要攻勢貫穿于全過程中的積極防御。

(作者系國防大學原國際關系教研室主任,教授,少將)

(責任編輯:劉娟娟)

猜你喜歡
戰略國家
國家公祭日
環球時報(2022-12-14)2022-12-14 16:46:27
精誠合作、戰略共贏,“跑”贏2022!
當代水產(2022年1期)2022-04-26 14:34:58
國家
學生天地(2020年22期)2020-06-09 03:07:52
戰略
能過兩次新年的國家
三步走戰略搞定閱讀理解
戰略
把國家“租”出去
華人時刊(2017年23期)2017-04-18 11:56:38
奧運會起源于哪個國家?
擴大開放是長期戰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亚洲高清在线精品99| 91娇喘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翘臀在线看纯欲| 免费又爽又刺激高潮网址| 国产91视频观看| 亚洲性一区| 国产视频自拍一区| 国产av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 午夜爽爽视频| 国产成人欧美| 免费无码又爽又黄又刺激网站| 激情在线网|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视频| 婷婷在线网站| 日韩无码一二三区| 黄网站欧美内射| 亚洲成人在线网| 成年看免费观看视频拍拍|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日韩一区二区三免费高清| 99er精品视频|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网站| 第九色区aⅴ天堂久久香| 在线免费观看AV| 精品一區二區久久久久久久網站 | 一区二区影院| 欧美黄色网站在线看| 欧美一级高清免费a| 97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99精品久久精品| 国产特一级毛片| 午夜人性色福利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91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三区五区| 黄色a一级视频| 中文字幕 91| 在线色综合| 欧美不卡二区| 成人av专区精品无码国产|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2020一| 91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88国产经典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午夜精品一本在线观看| 无码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xx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在线看片AI| 欧美一区中文字幕| 国产麻豆永久视频|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 99激情网| 99免费视频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视频二区| 国产高清又黄又嫩的免费视频网站| 久久精品免费看一| 无码福利视频|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免费| 91在线国内在线播放老师| 亚洲综合片| 2021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 亚洲色图在线观看| 国产一级毛片网站| 国产区91| 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 成人伊人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伦视频观看免费| 亚洲视频三级| 亚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 亚洲成肉网| 天天干天天色综合网| 成人综合久久综合| 亚洲制服丝袜第一页|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视频| 呦女亚洲一区精品|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高清毛片| 欧美久久网| 最新亚洲人成无码网站欣赏网 | 97色婷婷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天堂| 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国产99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