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鄧 清 張 開/文
地方文化外交對國家形象塑造的貢獻
——以揚州世界運河名城博覽會為例
■ 鄧 清 張 開/文

文化外交與國際關系一樣古老,它是以文化傳播、交流與溝通為內容所展開的外交。從歷史的角度看,文化外交是國家和民族間文化交流發展到一定階段后政治化的產物,同時也是外交活動邁向成熟的標志。在現代意義上,源于人類古老文化交流活動的文化外交是對國家政治外交和經濟外交的直接支持,其內涵、形態以及對一國總體外交的意義已遠遠超出了早期傳統外交的分工布局。當下不斷發展和變化的國內外形勢,正賦予文化外交全新的地位和價值。
文化外交是公共外交重要組成部分。多年來中國一直積極推動著對外文化交流,但是文化交流的面比較窄,經常是功夫、京劇、雜技“老三樣”。隨著全球文化外交時代的到來,中國對外文化交流的范圍已經發生了很大改變,除了原有內容,還增加了電影、書展、服裝展以及各種各樣的團組表演。實踐證明,文化外交為外國人認識當今的中國,為中國國家形象的塑造發揮著巨大作用。
中國各地區都有自己的文化傳統和特色,如燕趙文化、齊魯文化、楚漢文化、江浙文化、閩粵文化、港澳臺文化等,這些都是塑造良好國家形象的資源。趙啟正在其《公共外交與跨文化傳播》一書中說:“鮮活豐滿的國家形象有賴于一個個真實而具體的地方形象。”外國人對于中國的了解和認知大多是通過一個或幾個地區、城市的認識,他們會很自然將自己對中國某個城市或地區的經驗和印象當做中國的形象。從這個意義上講,地區對于國家整體形象傳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國家形象的塑造是一個由上而下、再由下至上的系統工程,在此工程中,地方文化的挖掘和傳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為地方文化無論是廣義的還是狹義的,都是人類在適應和改造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過程中所創造出來的一切物質和精神成果的總和。地方文化是民族的,也是國家的,它是凝聚一個地區、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國家一切資源的根本力量,是地區、民族和國家的歷史積淀,是一地區和民族的道德之根源,是地區、民族和國家生存、發展的基礎,更是國家持續發展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將地方文化融入國家文化外交,加速地方文化在國際上傳播對中國文化傳播和國家形象塑造具有相當的推進作用。然而融入和推進不僅需要資源和策略,更需要傳播載體。在此方面,不少地方做了許多嘗試和努力,找到了一些成功辦法。比如揚州在對外傳播的文化產品開發上,立足自身地理、歷史和文化特點,抓住“京杭運河沿岸眾多城市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這一重要亮點,找到了“世界運河名城博覽會”這樣一個有效的文化傳播載體。

文化外交需要潛移默化、持之以恒,需要走基層和民間路線。世界上很多運河城市憑借自身優越的區位、便捷的交通,成為區域經濟、政治或文化中心,并形成了鮮明的城市文化和城市個性。而各具特色的運河文化不僅是地區的財富,也是人類共享的文明,是促進各國之間友好交往的紐帶,是文化外交走基層和民間路線的最好平臺之一。
揚州是一座與運河同生共長的城市。京杭大運河開挖于隋煬帝時期,她連通五大水系,在揚州與萬里長江交匯,使得揚州成為中國水陸交通的重要樞紐、承南啟北的重要門戶,對外交往的重要窗口。
揚州,作為中國大運河的濫觴之地,是世界最早、也是中國唯一一座與運河同齡的城市。她也因此幾度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經濟文化中心,與世界其他國家交往達到鼎盛。鑒真東渡日本、韓國崔致遠來揚為官、意大利馬可·波羅旅居揚州,不僅向世界介紹了揚州,也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著名學者曹聚仁先生曾經說過“揚州是世界文化的集大成者”。
大運河孕育著揚州文化,揚州依靠運河母親所賦予的地區優勢和巨大能量,集南北文化于一城,融東西文明于一體,不斷創造和發展自己特有的運河城市文化,經過2500年歷史的洗禮,今天的揚州榮獲一系列獎項和榮譽稱號,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獎、聯合國人居獎等。運河文化是揚州城市文化的源泉和基礎,傳承并弘揚運河文化是彰顯揚州城市特色、提升核心競爭能力的重要內容。2007年以來,為了更好配合國家國際傳播文化外交大政方針,進一步弘揚中國運河文化,向世界傳播揚州文化,彰顯城市個性,揚州連續四年成功舉辦“世界運河名城博覽會”(“運博會”),先后與來自世界19個國家,31座外國城市,以及國內35個運河城市締結良緣,范圍遍及全球28條運河,一次次地將世界目光吸引在揚州。正如外交部副部長呂國增所說,“運博會”已成為揚州走向世界的橋梁和紐帶,成為“讓世界了解中國、讓中國走向世界”的獨特窗口。
“運博會”的成果與影響可從三個層面進行闡述:
一、文化層面:提煉城市核心價值觀,促進文化交流
運河文化是揚州城市文化的源泉和基礎,舉辦“運博會”,不僅能傳承、弘揚運河文化、推進運河文化的保護和利用,還能彰顯揚州城市特色、提升核心價值觀,促進揚州更深更廣地走向世界。“運博會”期間,揚州舉辦了各種文化交流活動,向國內外賓客展示和傳播了揚州的特色文化(揚州的古城建筑、揚州書畫、揚州曲藝、揚州工藝等)、大眾文化(揚州的民俗、儀式、衣食住行、生活方式等)和深層文化(揚州人民的精神和價值觀取向)。這些活動不僅能充分展示揚州城市魅力,也向世界各地的友人提供了一個了解揚州、溝通文化和碰撞智慧的平臺。正如揚州市委書記王燕文女士在第三屆“運博會”開幕式上說,“……運博會的舉辦,展示了運河在人類文明進程中的重大作用,讓我們充分領略了古老運河的無限生機;運博會的舉辦,推進了運河的保護與利用,讓運河和她身邊的城市充滿了可持續發展的活力;運博會的舉辦,搭建了世界運河名城溝通交流的平臺,拓展了運河名城之間與時攜行、合作共贏的空間。”
2007—2010年舉辦的四屆“運博會”探討主題逐年深化,從“揚州宣言”到“聯合申遺”,從“運河旅游”到“低碳發展”,“運博會”的世界影響不僅越來越大,它對推動揚州環境的美化、古城的保護、新型經濟的開發、資源的節約、名牌的打造、理念的創新、文化的多元,以及人民幸福指數的提升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運博會”是揚州與世界之間的文明對話。對話中,揚州逐漸確立了“古城要經典,新區要現代”的理念,彰顯了“提倡個性、包容開發”的城市精神,搭建了世界運河名城溝通交流的平臺,拓展了揚州國際友好交流合作的空間,提煉出“幸福揚州”旨于造福人民的城市價值觀。俄羅斯莫斯科運河城市巴拉什赫市長在參加第四屆運河博覽會之后深有感觸地說:“揚州是一座美麗的城市,是一座精致的城市,更是一座幸福的城市。”
對于揚州來說,“運博會”不僅是文化交流平臺,更是揚州所特有的一種文化形態。這種文化是揚州乃至中國綜合力量的標志,也是體現力量的積極活躍的要素。釋放它時,它可以形成一種無形的集體認同力和感召力,不僅從深度和廣度將揚州進一步推向世界,同時也吸引著世界運河城市,在世界運河城市中產生共鳴、碰撞出人類智慧的火花。
二、經濟層面:促進經濟建設,推動地區發展
近些年來,“文化經濟”、“文化產業”的高頻率出現是社會對“文化”和“經濟”的發展性認知,是將文化和經濟緊密結合、互相滲透后所形成的新概念。文化與經濟的高度融合催生出“文化經濟”,這就使得文化離不開經濟,經濟也離不開文化,文化不僅加速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提升,也能再次給國民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巨大活力,從而激發國民經濟的新增長點。

事實證明,“運博會”的成功舉辦給揚州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推動著地區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在“運博會”的推動下,揚州市委通過科學保護和利用運河,實現了城市經濟的轉型和升級。首先從保護和改善運河文化的生態做起,依托海峽兩岸(揚州)農業合作試驗區平臺,沿運河地區寶應、邗江、高郵、江都都逐個變成了有機農業核心區、觀光農業核心區、水產水禽產業園、花木產業園。其次,揚州加快“退城進園”步伐,淘汰落后產業,關停或搬遷大運河、古運河沿岸80多個污染企業,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高增值能力的軟件外包骨干企業,目前英國寧時代、香港邁創、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神州數碼等10多家企業已入住。再者,運博會的成功舉辦也推動揚州旅游業的發展。僅以2010年“十一”黃金周為例,黃金周期間揚州共接待游客257.77萬人次,全市旅游收入為22.67億元,主要星級飯店平均出租率為84.9%。最后,“運博會”已然成為促進新型經濟發展的助推器。近些年,揚州重點圍繞太陽能光伏、半導體照明、智能電網、電子書等新興戰略產業,實施優先發展戰略,大力推動項目建設,吸引外資企業與建設本土企業齊頭并進,全力打造具有較高水平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目前,低碳經濟已經成為支撐揚州新一輪經濟發展的“綠色力量”,成為引領揚州創新發展的“綠色信心”。
“運博會”在揚州,讓世人清晰地看到一個真理,即:文化,是社會歷史的產物,它脫離不了賴以生存的社會經濟根基,社會經濟實力是文化發展和傳播的現實基礎;同樣,文化的繁榮也促進著經濟的發展,文化的傳播和交流是經濟持續發展的動力和助力。
三、政治層面:塑造國家對外傳播形象
文化外交的目的之一是促進國家間、人民間的相互理解與信任,促進本國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被他國公眾和輿論理解、認同、支持和贊賞。
“運博會”對揚州的另一重要影響在于政治層面。它為揚州進一步走向世界、融入世界構建了一座橋梁,僅2010年第四屆“運博會”,揚州就迎來國內34座運河沿線城市,15個境外運河及運河流域城市、3個友好交往城市,9個國際組織、3個世界500強公司和中國外交部、外交學會、太平洋經濟合作理事會等倡導支持(合作承辦)單位,以及部分境外媒體代表。2011年9月25—27日,第五屆“中國·揚州世界運河城市博覽會暨首屆全球設計城市峰會”將在揚州舉辦,這次“運博會”將以“設計,提升運河城市”主題為切入點,與世界運河城市共同深入探討世界運河的保護和永續發展。截至2011年9月1日,已確認參會的有21國別22個運河城市(20條運河)、9個友好城市(含友好交往城市)、14個設計城市(國外9家、國內5家)和16個國際組織及國外專家機構。通過“運博會”品牌,揚州得以加強與“世界運河大會”及其成員國的友好交流,贏得了2012世界運河大會的舉辦權,這是亞洲城市首次承辦世界運河大會。
作為傳播揚州運河文化的載體,“運博會”有利于將具有悠久歷史的燦爛運河文化推向世界,使她成為走向世界的中國品牌,讓更多的國際友人從揚州運河風光帶中,領會中國文化內涵,賞閱獨特的運河文化精品,了解現代中國文化精神和基本價值觀。“運博會”的成功舉辦有助于構建和提升中國的良好國際形象,她在一定意義上實現了地方文化外交的目的,促進了國家間、人民間相互理解與信任,增進世界對運河文化和揚州這座城市文化的認同。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翻譯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黃友義曾表示,文化外交需要潛移默化、持之以恒,應該更多地走基層和民間路線。對外文化交流不能只盯著世界知名城市或搞轟轟烈烈的活動,我們的受眾散布在世界各個地方,除了大城市,各國二線城市也應該是我們的關注點。一年一度的“運博會”,讓揚州以開放的城市胸懷和嶄新的城市形象積極地走近各國二線城市。“運博會”是一種傳播方式,它能傳遞城市信息,溝通城市關系,創造交流,加速合作,從而提升揚州乃至中國的知名度和競爭力;運博會是一個魅力平臺,其魅力在于不斷地創造文化形態,營造文化氣氛,傳輸文化信息,對社會產生巨大的文化影響力。尤其是隨著科學技術發展所帶來的各種傳播手段的出現,使舉辦城市和參與城市在當代社會中的地位迅速提升。“運博會”是一種地方文化外交的模式,是地方文化完美結合國家外交所生成的一種外交活動和外交方式,是構建國家形象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第一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外事辦公室;第二作者系中國傳媒大學教授)
(責任編輯:李瑞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