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慧玲,韓曉麗,董良杰
(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山西 太原 030027)
隨著網上資源在遠程開放教育教學中的廣泛運用,山西電大各級領導制定了多種激勵機制加強網上資源的建設、應用,工作重點是從課程入手,著眼于技術人員、教師、學生三個方面的通盤互動,教學資源是中心,基于計算機網絡的教學平臺是紐帶,從網上資源考核體系的完善做起,把網上資源建設與應用工作落到實處。
開放教育辦學與普通高校相比:專業種類多、課程門數多、學生差異大,所以,不同專業、不同課程網上資源建設的標準不能整齊劃一,必須根據課程特點,結合教學大綱的不同要求,建設出符合學生需要的,操作簡便、具有視覺沖擊力的課程資源。目前,山西電大在線平臺課程網頁的共性欄目有:課程說明、教師介紹、教學大綱、實施方案、離線作業、考核說明、教學輔導、往屆試題等。各專業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課程性質、特點、考核要求等增加具有課程特色的子欄目。比如,漢語言文學本科開設的《中國現當代文學名著導讀》課程由于從2009年秋季開始在中央電大考試平臺完成本課程的六次形成性作業,增加了形成性作業欄目,并在考核說明欄目中提前公布課程網考實施方案,使同學們在開課前就能對本課程的考核方式、考核內容一目了然,并且利用形成性作業欄目中提供的幾次作業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同時,根據課程特點增加了精典賞析、電子教案、擴展資料等欄目。精典賞析欄目請專業人員將重要作品中的精典片段錄了音,教師配以聲情并茂的講解,幫助學生理解作品;擴展資料欄目主要是為學生提供一些專業研究論文,使學生不僅了解本課程中一些有爭議的課題,也為畢業論文的寫作進行鋪墊;電子教案欄目中將教師精心制作的PPT專題掛在網上,學生可以通過重點文字提示、相關圖片說明、影視音像資料等多媒體資源的綜合運用加深對作品的把握。
不同專業、不同課程都有自己的特殊性,課程資源的建設一定要體現課程特點,操作類的課程要為學生提供上網練習、與教師互動的平臺,實踐性較強的課程要給學生提供實踐的場所,法律、會計等課程可以建立模擬法庭、模擬會計師事務所,讓學生對所學專業、所學課程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學校也要根據專業特點、課程性質制定更為科學的考核辦法,課程資源建設欄目、建設內容、學生的點擊率都應作為考核的項目。
現代遠程開放教育自2002年開辦以來,其考核方式一直是形成性作業、平時學習過程監控、終結性考試三者結合,其中,形成性作業在課程總成績中所占的比例從20%、30%、40%、50%、60%甚至達到了80%,可以說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以往我們大多課程(特別是統開課程)形成性作業的完成都是通過作業冊,每門課程中央電大都配有一本作業冊,學生每個學期開學領取作業冊,學期中間完成作業,老師批改作業,給出成績。每個學期學生都要領五到六本作業冊,有的課程四次作業,有的達到了六次,尤其是文科類、管理類的一些課程,每次作業都有好幾道論述題或者分析題,學生的很多時間都耗費在抄寫作業上了,結果到了期末考試,抄過的東西早就忘了,這樣的作業既勞民,對于考試又沒有太大的幫助,所以學生一直抱怨。針對這種情況,近年來,中央電大和山西電大開始加大網考課程所占比例,實施無紙化作業管理,不僅減輕了學生的負擔,還可以節約老師大量的時間和材料的消耗。但是,形成性考核的這一變化在實行的過程中也存在著諸多問題,要想形成科學的考核體系,必須緊緊依托計算機網絡平臺。
1.利用網絡平臺,發布課程考核實施方案。一門課程考核方式的改變,會牽扯到很多人。首先,技術人員必須提供技術保證。因為形成性作業會使得很多學生在相同的時間進入校園網,校園網就必須保證有相當大的容量來滿足學生的需要,否則就會出現網速慢,甚至不斷掉線的問題,影響作業的完成。其次,學生從以往的以作業冊的形式書寫作業改為網上無紙化提交作業,時間、形式要求都不一樣,教師、導學員必須引導學生完成這一改變。第三,最重要的一點是,對于閱卷教師來說,以往都是到期末時等導學員收齊學生的作業冊后一起評閱,變為網考課后,教師要時時關注學生作業的完成,并在規定的時間內批閱學生的作業,如果延誤時間就會影響學生的成績。
2.依靠網絡平臺,保質保量完成形考作業。各門課程的形考作業不僅內容不同、數量不同,時間要求也有很大差異。教師首先要按照作業的時間要求督促學生按時完成作業,還要結合作業的具體要求給學生以方法指導。比如《中國現當代文學專題》(2)的第一次作業為在線討論,不僅要求在2009年9月29日至2009年10月13日完成,而且要求學生要分組完成。導學員必須以每組5-10人,將學生分成正反兩個小組,學生才能進入論壇發帖,而且每人發出的有效帖必須在5個以上,總字數1000字以上才算合格。學生發帖時,要先點擊發帖,再點擊提交,論壇才會顯示學生發帖的內容。如果只點擊提交,論壇上就會出現空白的帖子。對于這樣的作業,教師與導學員必須事先分工合作才能確保學生本次作業的成績。
3.平臺發布針對性的講評,不斷提升作業質量。山西電大自2006年秋季以來,已經陸續有二十多門統設課程在中央電大形考平臺完成了形成性考核,2009年秋季,又有《中國現當代文學名著導讀》、《證券投資分析》兩門省開課程的形考作業率先在中央電大形考平臺完成,并將在今后帶動更多的省開課程借助中央電大考試平臺完成形成性考核。為了使這一工作順利開展,不斷總結經驗、歸納問題就顯得非常重要。山西電大教務處自2007年春季開始,在山西電大首頁開辟了網考動態專欄,要求每位責任教師在每次作業完成后,都要及時統計本次作業學生的完成率,教師的評閱率,學生作業中存在的問題,教師評閱中存在的問題,無論是做得好的還是做得差的都要找出來認真分析原因,寫出分析性的文章掛出來,使全省電大的有關人員都能引起重視。責任教師每次的作業講評都是課程考核的一項內容,在計入該課程應得的報酬時與課程參加人數、評閱情況等量性的東西一起計入教師的工作量中。
在遠程開放教育辦學理念中,學生在多媒體資源的學習條件下實現個別化自主學習是其中的重要特色。然而,自主化學習并不等于自由化學習,學生要在學習任務的約束下,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自主化學習。因此,每學期的學習計劃中,要求學生按時參加面授輔導,保證一定量的網上學習和利用多媒體資源自主學習,并在學習過程中體現與教師的互動。現代遠程開放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利用計算機網絡和多媒體技術進行異地交互學習。異地交互學習是自主學習文字教材和情境化教學的必要補充和延伸,是學生之間協作學習和教師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重要手段。教師指導學生研讀、分析教材的同時,每學期組織學生圍繞重要專題進行兩次小組討論,教師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興趣愛好、學習能力、心理素質等把全班學生分成學習小組,并根據集中教學的內容,布置小組討論題目,在規定的時間同時上網圍繞論題展開討論,使同學們各自闡述自己的觀點,對有疑問的地方進行集體研究,教師再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評。
終結性考試作為課程考核的最后一個環節應該體現出課程特點,不能搞一刀切。目前,除了開卷、閉卷考試外,還增加了一種半開卷考試,但是,這些變化只注重了考試形式,與以往的考試并沒有什么區別。我們可以利用考試平臺適當增加網絡考試的課程,考試的題目也要按照課程的特點有所區別。有些課程可以以客觀題的形式來完成,有些課程適宜于主觀題的形式,有些課程則要將客觀題與主觀題相結合才能完成考核任務。網考題目可以以試題庫的形式出現,同一時間、同一考場,即使是座位相鄰的兩個考生所考的題目也不一定相同,中央電大《中國現當代文學專題》(2)網考課程的考試就是這樣的形式,題目涵蓋廣,教師在在線平臺的期末輔導中對考試重難點問題都有講述,學生的反映很不錯,我們大量的課程尤其是即將以網考形式進行考核的省開課都可以借鑒這種形式。
總之,網上資源的建設和運用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需要教師去建設資源,更需要方方面面的人員去維護資源的建設和運用。作為電大的一員,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立足本職工作,站在發展的角度,認真思考如何使這一工程更為完善!
參考文獻:
[1]陳更海.服務文化的構建與遠程開放教育內涵發展的實現[J].中國遠程教育,2009,(6).
[2]董良杰等.開放教育多媒體教學資源建設和運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