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瓊,吳曉光
(1.山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山西 太原 030031;2.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山西 太原 030027)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科技進步和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勞動力市場的變化,高職教育以就業為導向,是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的本質特征,舊的教育機制、課程模式、管理體系已滯后于國民經濟建設的步伐,嚴重地制約了我國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就業是民生之本,每個人都面臨就業的現實。就業問題是我國高職教育發展的必然選擇,是高職高專院校發展的希望之路。正確認識我國當前的就業形勢,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就業觀,堅定在艱苦中鍛煉,在實踐中成才的意志和信念,培養自己的各項基本職業素質,例如科學文化素質、思想道德素質、心理素質、人文素質、專業技能和創新能力、動手能力等各個方面。這些素質的水平直接制約和決定著職業能力的水平。高職高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十分重視學生職業素質、職業道德的培養,而在當前的形勢下,作為在學歷上并不占優勢的高職學生要想順利就業,更需要具備良好的職業素質。這也是加強高職高專院校思想道德素質的重點。
職業道德素質是思想政治素質教育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從一些實際的情況來看,一些人就業之后發展緩慢甚至遭受大的挫折、失敗,問題往往不是出在專業知識和技能的缺乏上,而大多數是出在職業道德素質不高上。更是高職人才思想政治素質的典型體現。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認識到提高學生職業道德素質的重要性。在當前市場經濟環境的影響下,片面地追求效率優先,更容易誘發如拜金主義、個人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錯誤思想,在這些錯誤思想的指導下,在學校容易產生重智輕德、分數至上等錯誤觀念,而在社會上則存在著重報酬、講待遇、不提奉獻等現象,這體現了當前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社會主義的職業道德繼承了傳統職業道德的優秀成分,體現了社會主義職業的基本特征,具有嶄新的內涵。職業道德教育關鍵是敬業精神的教育和培養。敬業精神就是要愛崗敬業,要敬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忠實于自己的職業,努力勤奮,盡職盡責的道德操守,具有很強的職業自豪感和責任感,立足本職、扎扎實實為社會作貢獻的精神,這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最基本的要求。企業用人不僅看重能力,更看重工作態度、責任心,其中主要看是否具有敬業精神。像產業工人的代表許振超就是這種職業精神的具體體現。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所謂的敬業精神其實就是個人對社會的一種責任心,也是個人對于自我的一種責任心。能不能夠對自己負責,承擔起自己應盡的義務和責任。同時這也是職業道德教育的核心內容。所以,從學校方面來說,高職高專院校以職業道德教育作為基本途徑和手段,對高職學生進行道德整合。培養學生干一行、愛一行,要培養出熱愛本職工作、責任心強、服務態度好、具有職業道德的學生,同時也要培養出能夠在工作中善于學習、肯于創新的新型人才。最終實現人才素質的協調發展和思想政治素質水平的整體提高。“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這是社會對每個從業者的要求,更應當是每個從業者對自己的自覺約束。
只有經過艱苦的鍛煉方能成才,這是古往今來無數事實反復證明了的一條人才成長規律。通過進行吃苦耐勞、艱苦奮斗教育,培養學生自強進取的意志和責任感、使命感。在人的生存發展過程中,客觀環境不會主動滿足人的需要,人們必須去改造它,才能使自己與環境發展相互適應。高職高專院校培養的學生是技術性人才,應用性技術人才,工作的環境大多是一線的工廠、工地等條件比較艱苦的地方,所以對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來說,更應該注重艱苦奮斗精神的培養。對于一個立志成才的大學生來說,直面艱苦,才會使自己對客觀現實、人生真諦和自我價值又更深層次的認識與更切實際的體驗。有些高職畢業生到生產一線工作崗位后表現出不適應,并不是因為專業素質差,主要是缺乏艱苦奮斗的精神。艱苦是開發人潛能的一種重要動力,只有在艱苦的環境中鍛煉,才能變壓力為動力,變逆境為順境。在我國當前的生產力水平下,工作一線的很多地方條件都比較差,學生能不能夠熱愛自己的行業并且能夠在自己的行業中做出成績,這和平時有沒有注重培養自己艱苦奮斗的精神有很大的關系。這不單純是對于自我的要求,也是目前很多用人單位的要求,很多時候用人單位招人的過程中的很重要的一個評判標準就是能不能吃苦。所以當前艱苦奮斗的精神不但沒有過時,還應該加強培養。
擇業是起點,創業是追求。2004年,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建立了新職業信息發布制度,新職業的發布也昭示同學們:自主創業的天地廣闊,大有可為。在我國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成份的多元化和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多樣化,也決定了實施創業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創業是拓展職業生活的關鍵環節。在目前就業壓力較大的社會環境中,創業意識強烈并且思想準備充分就能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因此,高職高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應當主動去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重視培養富有創業精神教育,打破“學歷本位”的觀念,樹立“能力本位”的意識,要求學生努力提高自主創業的能力,養成銳意改革、大膽探索、勇于創新的思想素質,破除依賴心理和膽怯心理,勇敢地接收創業的挑戰。要具有自己開展新事業,開拓新領域的思想素質,勇于承擔起社會和自己的責任,為社會主義事業建功立業。高職高專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結合當今社會現實,立足于學生的情況,針對未來發展趨勢,大力加強創業教育,使高職學生有勇氣有能力去做一個真正的創業者。
創新就是要不拘陳規,敢為人先,進行創造性的學習和思維。江澤民曾經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先進之林”。黨和國家提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宏偉藍圖,對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來說,主要就是培養自己良好的創新素質和才干。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在當今高速發展的信息化、科技化的社會中,崗位的變化和崗位的要求都在很快地發生改變,單純地掌握一些崗位知識和技能,已經不能適應和跟上時代的需要。所以我們必須加強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和教育。高職高專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加強學生的創新方面的素質教育,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鍛煉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來豐富他們未來發展的潛能。那么培養創新精神,首要的就是要樹立創新學習的理念。首先要腳踏實地,打下扎實的專業根底;同時又要善于思考,勇于開拓,不斷激發自己的創新意識,敢于突破陳舊的思維定勢,努力從事探索活動,培養創新精神。高職高專學生最缺乏的也是好的學習習慣,所以培養創新精神就要從培養學生的創新學習的理念開始,養成科學的創造性的思維習慣,為將來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綜上所述,職業素質培養是高職人才培養的核心,職業道德教育是必然的,也是高職高專院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內容。要充分發揮職業道德教育的作用,針對性地加強高職學生職業道德素質的培養,以此作為突破口來應對當前的新形勢,完成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為造就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做出新的貢獻。
參考文獻:
[1]余亞平.思想政治教育學新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周光勇,宋全政.高等職業教育導論[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