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紀念·復原·探究:百年浙江辛亥革命史研究

2011-04-13 05:30:58丁賢勇
關鍵詞:浙江研究

丁賢勇

(杭州師范大學 人文學院,浙江 杭州 310036)

歷史研究辛亥革命在浙江討論之二

紀念·復原·探究:百年浙江辛亥革命史研究

丁賢勇

(杭州師范大學 人文學院,浙江 杭州 310036)

浙江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策源地。浙江辛亥革命史研究經歷了起步、發展與繁榮等階段,呈現出現實紀念、歷史復原、學術探究的有機結合;文獻整理、口傳征集與紀念場域修復,形成其厚實的研究基礎。在社會背景、建立民國和辛亥人物等方面取得豐碩研究成果,成為全國辛亥革命史研究的代表性走向之一。研究平臺建設是浙江辛亥革命史研究的支撐體系之一,對提高科研水平、促進學科發展、整合科研力量、加強人才培養等起了重要作用。

辛亥革命;浙江;100周年;學術史

2011年正值偉大的辛亥革命100周年。浙江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策源地,當年革命志士稱之為“中國文明之制造廠”或“文明之中心點”;金沖及說,“浙江是辛亥革命時期的重要地區”,與湖北、江蘇、上海、廣東、湖南等地一起,構成全國辛亥革命的核心地帶。清末民初的浙江政治、經濟、社會、思想、文化變革,為浙江辛亥革命乃至全國辛亥革命奠定了重要基礎。浙江的革命黨人秋瑾、徐錫麟、陶成章、王金發、陳其美、朱執信和章太炎、蔡元培等,以及作為三大革命團體之一的光復會,都為全國和浙江、上海、江蘇、廣東、安徽等地辛亥革命作出了重大貢獻。浙江辛亥革命在全國資產階級革命運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重大影響。關于辛亥革命研究成果的梳理與總結,除紀念辛亥革命周年論文集的出版之外,就是相關學術史研究。學界對辛亥革命史研究的學術梳理,已有相當成績。就浙江而言,除姚輝《浙江辛亥革命史研究述略》等少數論著外,則稍感不足。辛亥以降,歷經百年,需要以省域為單位、以百年紀念為范圍,對區域辛亥革命史研究成果進行系統分析。本文將從現有數千篇(部)相關學術成果中,選擇出代表性成果,進行分門別類的整理;企望以辛亥革命的風云背景、激蕩歷程和后續影響等發展脈絡為經,以政治、經濟、人物等研究內容為緯;以史料、論文、專著為主,以紀念場域、學術會議、學術機構為輔;以辛亥革命史研究中存在的現實紀念、歷史復原、學術探究相結合的特殊現象為主旨,對百年來浙江辛亥革命史研究進行較為全面、系統的梳理與總結。

一 研究時段:起步·發展·繁榮

與全國相仿,隨著時間的推移、因著現實政治的需要、學術研究的積淀及辛亥革命在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客觀地位,浙江辛亥革命史研究成為浙江史學研究少有的熱點,并取得了巨大學術成績,百年間經歷了四個階段。

(一)研究起步階段(1911-1949)

浙江辛亥革命史研究始于清末、1912年民國成立前后,其間一些記載革命過程的史書面世,或親身經歷,或報章資料,或文件匯編。如陶成章《浙案紀略》、顧乃斌《浙江革命記》。

整個民國時期,因軍閥混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辛亥革命史研究總體上未曾展開,僅停留在記錄(如攻寧支隊)、回憶(如禇輔成)、紀念(秋瑾、陳其美、章太炎)的研究層面。如秋瑾研究,自秋瑾就義至民國初年,人們為表達對以身殉國的女革命家的愛戴和景仰之情,紛紛以各種形式彰顯其英雄事跡,追悼其壯烈犧牲,使秋瑾之紀念與研究呈現出了一個高潮,如吳芝瑛《秋女士傳》(1907)、何震《秋瑾詩詞》(1907)、靜觀子《六月霜》(1912)等。再如陳其美研究,其遇刺后民心社即編《大革命家陳其美》(1916);1925年邵元沖編《陳英士先生革命小史》,是介紹其生平事跡的紀念和宣傳性冊子。這一時期,辛亥革命史研究大體上在1920年代以前以羅列史實的史事記述為主,1930年代以后作為國民黨黨史的一部分,為樹立國民黨正統形象服務,一些史書削足適履,掩飾涂改,以致面目全非。但這些紀念與研究是浙江辛亥革命史研究的開端,為后續研究奠定了初步基礎。

(二)有限研究階段(1949-1976)

新中國成立后,辛亥革命史研究得以展開。1956年,紀念孫中山誕辰90周年活動,拉開了全國紀念和研究辛亥革命的帷幕;1957年,又開展了紀念秋瑾犧牲50周年活動;1961年10月,紀念辛亥革命50周年,舉行了第一次全國規模的辛亥革命史研究學術活動。1950-1960年代,一批有影響的學者,如范文瀾對秋瑾、李時岳對光復會、魏建猷對龍華會、李侃對魯迅,以及趙金鈺對“浙路風潮”、沈雨梧對人民斗爭等,從反帝反封建的視角,進行了開拓性的探索,形成四個研究熱點:秋瑾、章太炎、光復會、浙路風潮。如《秋瑾集》(中華書局,1960)多次再版,累計發行達20萬冊。其間因1951年系建國之初進行抗美援朝,1971年“文革”正酣和林彪事件發生,未能投入較大力量紀念與研究辛亥革命史。

(三)全面展開階段(1978-1990)

以《歷史研究》復刊為標志,浙江辛亥革命史的研究進入了一個以撥亂反正、公正評價、全面展開為特色的新時期。1981年,全國進入改革開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歷史新時期。以紀念辛亥革命70周年為契機,浙江辛亥革命史研究進入了一個全面展開的新階段:一是舉行了紀念辛亥革命70周年、紀念光復會成立80周年、紀念秋瑾犧牲80周年等大型學術和紀念性活動;二是出版了《浙江辛亥革命史料選輯》《浙江辛亥革命回憶錄》等具有一定規模的浙江辛亥革命史料,為浙江辛亥革命史的全面展開打下了扎實的史料基礎;三是成立了浙江省辛亥革命研究會、秋瑾研究會、章太炎研究會、陳英士研究會等民間學術團體,將研究推進到一個高點,展開了以政治史為主要內容、人物研究為中心的浙江辛亥革命史研究;四是一些標志性的紀念場域得以重建、新建,如浙江辛亥革命紀念館、章太炎紀念館、秋瑾墓、陳英士墓等等。

(四)空前繁榮階段(1991-2011)

對近20年來的辛亥革命史研究,金沖及將之形容為“空前繁榮”,浙江也不例外。這一時期浙江辛亥革命史研究主要有以下特色:一是主要以紀念辛亥革命80周年及90周年、光復會成立100周年等活動為契機,將浙江辛亥革命史研究推向深入。尤其是對非革命黨人,如立憲派領袖湯壽潛的研究全面展開。二是形成了每年一次輪流召集的江浙滬皖華東三省一市辛亥革命學術研討會制度,極大地推動了區域辛亥革命史研究的協作、交流與提高。另外,浙江省設立了民國史研究基地、越文化研究基地等省級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均涉及浙江辛亥革命史研究內容。三是方法論上以文化史、社會史為全新研究視角。諸如對“秋案”時期民間輿論的研究,代表了目前“新史學”對辛亥革命史研究的最高成就之一。四是出版了一批浙江辛亥革命史研究的高質量的學術成果。五是為紀念浙江辛亥革命100周年,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浙江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等,相繼籌備大型學術研討活動,整理出版浙江辛亥革命史研究成果,設立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研究專項,促進了研究的深入與質量提升。同時,浙江省各級政協也積極籌備大型紀念與學術活動,組織大型史料文集的出版。

二 歷史復原:文獻·口傳·場域

史料是史學研究的基礎。浙江辛亥革命史研究之所以取得豐碩成果,其基礎條件在于大量辛亥革命史料的發掘、整理與出版。辛亥史料可略分為文獻、口傳與實物三類,共同構成其研究基礎。因辛亥革命去今不遠,對革命遺址加以保護、征集“三親”史料,為今天復原歷史場景、走進“歷史現場”打下了扎實基礎。

(一)文獻資料的出版

浙江辛亥革命史的文獻資料出版,分為三類。一是浙江辛亥革命的綜合史料。

早在清末民初,浙江辛亥革命史料的出版就已開始。如前述《浙案紀略》,陶成章原著于1907年至1910年,經魏蘭補注于1916年出版。還如1912年顧乃斌編《浙軍杭州光復記》(浙軍第四十九旅司令部),1936年《辛亥革命紀念特號》(《越風半月刊》第20期),1945年褚輔成《浙江辛亥革命紀實》(《浙江通志館刊》創刊號)等。

自1954年始,中國社會科學院編輯出版的《近代史資料》,刊登了一大批浙江辛亥革命史資料。1957年,中國史學會編輯的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其中第1、3、7冊有光復會、徐錫麟起義及“秋瑾案”、浙江光復的史料。它們雖多為節錄,卻奠定了浙江辛亥革命史研究最為重要的基礎。1960年代以來,臺北文海出版了沈云龍主編的《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編》《三編》,收錄了大量浙江辛亥革命的相關史料。

1980年代,浙江省出版了兩部較有份量的浙江辛亥革命史料集——《辛亥革命浙江史料選輯》和《續輯》(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1987),共計80萬字,是浙江辛亥革命史研究最基本的史料。由浙江省政協文史委主持、陶水木主編《浙江辛亥革命史料輯刊》和杭州市文史研究會編《辛亥革命杭州史料輯刊》(各10卷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1),定將推動浙江辛亥革命史研究的穩步發展。丁賢勇、陳浩譯編《1921年浙江社會經濟調查》(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7),對了解民初浙江社會、研究浙江辛亥革命史具有參考價值。

二是浙江辛亥革命的人物史料。這是浙江辛亥革命史料中較為全面系統的部分。其中所載秋瑾、徐錫麟、陶成章、陳其美等的史料,基本上均在辛亥革命時期內;章太炎、蔡元培等人的史料所處時間跨度較大,但也涵蓋了涉及辛亥革命有關內容。人物史料內容豐富,將另文論述。

三是專題類史料。如費有容編《浙路拒款始末記》(1910)、《浙江鐵路拒款風潮錄》(清末)、朱福詵等編《浙路代表旅津紳商廢章保律公牘》(1910)、湯壽潛《浙路輶軒表》(1913)、龔翼星編《光復軍志》(1919)。汪林茂主編7卷本《清末民初浙江憲政運動史料》(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收錄了浙江咨議局和省議會的珍貴史料。

(二)口傳回憶的征集

口傳回憶史料是辛亥革命史料的一個重要特點和一大亮點。1959年以來,各級政治協商會議委員會多方搜集近代以來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第一手資料,辛亥革命史料的征集、整理是其中最為重要的內容之一。盡管其間過分強調階級斗爭,過分突出政治斗爭,突出新舊對比,忽略了許多社會生活的內容,但畢竟搜集、保留了大量生動詳實極有價值的史料。回頭看來,這真是一件功德無量的大事;否則,這些已被記錄下來的歷史信息將會變成過眼煙云,漂散消失,不可復得。迄今為止,國內還沒有另外一個重大歷史事件為后人留下如此數量眾多、內容完整、質量較高的口傳類史料。這些口述回憶的最大特色在于,它們是參加過當時革命活動的健在辛亥老人的親歷親聞,或家屬提供的信札、日記、家譜、未刊稿等罕見的史實,以其親身經歷從各個角度反映革命黨人斗爭的史實, 讀來使人備感親切。這些史料分布于各期文史資料選輯之中并適時結集出版,使得今人能夠結合官方檔案、大眾報刊和私家記載,更為準確地把握辛亥革命的歷史真實,復現辛亥革命的歷史原貌。

為紀念辛亥革命50周年,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征集、選編《辛亥革命回憶錄》(中華書局1961-1962年共出版6集,后又增加2集)。在《第4集》(1981)《第8集》(1982)中,輯錄了近30篇浙江辛亥革命的回憶錄。

浙江辛亥革命口述實錄史料,以政協浙江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浙江辛亥革命回憶錄》1-4輯最為重要,計62萬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1986)。各地政協“文史委”以紀念辛亥革命70、80、90周年活動為契機,編印了一批紀念史料與論文專集,如紹興市(1981)、云和縣(1985)、嵊縣(1987);1991年紀念辛亥革命80周年,政協浙江省和嘉興、紹興、寧波、金華、湖州市等及紹興縣(文史委)均有專輯出版;此后還有嵊縣(1992)、紹興縣(2001)等政協出版專輯。其他省市的文史資料也收錄了一大批浙江辛亥史料,如政協上海“文史委”《辛亥革命七十周年文史資料專輯》(1981)。

(三)紀念場域的建設

浙江辛亥革命的紀念場域眾多,主要包括革命遺跡、紀念場館、人物故居、墓地,以及以辛亥人物命名的村鎮、道路、公園、建筑物和學校等。民國以降,辛亥革命紀念設施的營建是紀念辛亥革命的一個重要環節,其場域也是研究辛亥革命史最為重要的“歷史現場”。具體內容,將另文論述。

三 學術研究:背景·創制·傳論

浙江辛亥革命史的總體性研究,有吳原《辛亥革命在浙江》(《越風半月刊》第20期,辛亥革命紀念特號,1936年10月10日)、楊渭生《辛亥革命在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汪林茂《浙江辛亥革命史》(浙江大學出版社,2001)、劉俊峰《辛亥革命浙江大事記1894-1916》(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李俊潔《人物·事件·記憶:浙江辛亥革命遺跡圖考》(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錢茂竹《辛亥革命研究文集》(中華書局,2001)。作為浙江省文化工程項目的《浙江辛亥革命史研究集粹》(丁賢勇編,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以近200萬字的篇幅,主要選擇新中國成立以來有關浙江辛亥革命史重要論文,較全面地對浙江辛亥革命史研究成果進行總結。浙江辛亥革命史研究最重要的成果集中于社會大背景、建立民國政府及影響和辛亥人物三方面。

(一)社會背景

一是關于人民群眾的反帝反封建斗爭研究。它為認知辛亥革命提供一個廣闊的時代大背景,這也是過去很長時期學界研究的熱點。相關成果包括沈雨梧《義和團運動前后浙江人民反教會斗爭》(《浙江學刊》1963年第2期)、[日]山下米子《辛亥革命の時期の民眾運動:江浙地區の農民運動を中心として》(《東洋文化研究所紀要》第37冊,1965年3月)、張鑒安《辛亥前夕湖嘉兩府農民斗爭考》(《湖州師專學報》1991年第3期)、徐兆文《辛亥革命前夕寧波人民的革命斗爭》(《浙江社會科學》1994年第2期)、胡國樞《辛亥革命時期的浙江會黨》(《杭州師范學院學報》1981年第2期)和楊渭生《辛亥革命時期的浙江會黨》(《浙江社會科學》1992年第1期)。近年來,邵曉芙從“民變”的角度重新對這一時期群眾斗爭進行探索,如《清末吏治與鄉村民變——以浙江為例》(《浙江社會科學》2007年第4期)和《辛亥革命前十年間的浙江民變問題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

二是資產階級反帝愛國運動研究。諸如趙金鈺《蘇杭甬鐵路借款和江浙人民的拒款運動》(《歷史研究》1959年第9期)、何玉疇《清朝末年江浙人民收回蘇杭甬鐵路自辦運動》(《歷史教學》1963年第4期)、沈雨梧《1905年反美愛國運動與浙江資產階級》(《杭州師范學院學報》1982年第3期)、王逍《浙路風潮再反思:光復會計劃失敗的原因》(《史學月刊》2001年第2期)。

三是20世紀初浙江社會經濟研究。諸如沈雨梧《辛亥革命時期浙江的民族資本主義經濟》(《近代史研究》1982年第4期)、閔杰《浙路公司的集資與經營》(《近代史研究》1987年第3期)和大里浩秋(OSATOHiroaki)對杭州租借的研究。

四是有關清末浙江教育發展與知識分子覺醒研究。諸如章開沅《論1903年江浙知識界的新覺醒》(《江漢論壇》1981年第3期)、陳可畏《略論清末浙江的興學運動》(《浙江師大學報》2000年第2期)、仲玉英《浙江知識階層的覺醒與清末興學》(《史林》1997年第1期)、張彬《留學生和浙江教育近代化》(《杭州大學學報》1997年第3期)、何揚鳴《浙江留日學生與辛亥革命》(《杭州大學學報》1993年第6期)。這一時期的浙江創辦報刊、翻譯西書活動,也受到學界的關注,如楊渭生、何揚鳴等的相關研究。

五是有關資產階級立憲派的立憲活動研究。美國學者瑪麗·蘭金(MaryBackusRankin)涉及近代浙江諸如浙路風潮中紳商作用的研究著作有:EarlyChineseRevolutionaries:RadicalIntellectualinShanghaiandChekiang,1902-1922(Cambridge:HavardUniversityPress,1971),系由其1961年哈佛博士論文(StudentRevolutionariesinShanghaiandChekiang,1902-1907)增訂而成,EliteActivismandPoliticalTransformationinChina:ZhejiangProvince,1865-1911(Stanford,CA:StanfordUniv.Press,1986)。其論文有TheRevolutionaryMovementinChekiang:AStudyinTheTenacityofTradition(MaryC.Wright,ed.,ChinainRevolution:TheFirstPhase1900-1913,NewHaven,YaleUniversityPress, 1968)和KeithSchoppa,ChineseEliteandPoliticalChange:ZhejiangProvinceintheEarlyTwentiethCentury(1982)。

國內的研究諸如章開沅《辛亥革命與江浙資產階級》(《近代史研究》1982年第2期)、汪林茂《江浙士紳與辛亥革命》(《近代史研究》1991年第1期)、鐘永山《浙江咨議局在清末憲政運動中的政治意向》(《浙江社會科學》1993年第5期)、沈曉敏《浙江咨議局與行政官廳的關系——以咨議局議案為中心》(《近代史研究》1998年第2期)和《處常與求變:清末民初的浙江咨議局和省議會》(三聯書店,2005)。還有邵勇《湯壽潛與清末預備立憲》(《江南大學學報》2010年第1期),陳水林《沈鈞儒與清末憲政運動》(《溫州大學學報》2001年第1期),承載、王恩重《張元濟和清末立憲運動》(《浙江大學學報》1996年第4期)等。

(二)創立民國

一是有關光復會的研究。作為辛亥革命三大團體之一的光復會,是浙江辛亥革命史研究的重點、熱點和焦點內容。比如從1984年第6期起,《浙江學刊》開辟“光復會研究”專欄,在全國產生較大影響。主要著作有:鄭云山《光復會》(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胡國樞《光復會與辛亥革命》(杭州出版社,2002),朱順佐、李永鑫《光復會》(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謝一彪《光復會史稿》(人民出版社,2009)。還有朱順佐《光復會群體思想研究 》(1993)、李永鑫主編《光復會與民族覺醒——紀念光復會成立100周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等。主要論文(1950-1960年代)有:李芃《光復會與同盟會的關系》(《光明日報》1954年10月28日)、李時岳《論光復會》(《史學月刊》1959年第8期)、羅耀九《光復會性質探討》《光復會性質再探討》(《廈門大學學報》1960年第1期、1961年第1期)等開創性研究。改革開放以來的論文主要有:楊天石《同盟會的分裂與光復會的重建》(《近代史研究》1979年第1期)、胡國樞《論光復會》(《浙江學刊》1981年第2期)、徐和雍《光復會的革命活動及其與同盟會的關系》(《杭州大學學報》1981年第3期)、張玉法《光復會與辛亥革命》(《中華民國建國史討論集》第1冊,1981年)、姚輝《重建光復會述評》(《浙江學刊》1985年第1期)、羅福惠《光復會的特點及其悲劇:紀念光復會成立80周年》(《華中師范大學學報》1985年第1期),[日]大里浩秋《光復會成立前后の事情:光復會論の(一)》《光復會前期の活動について:光復會論の(二)》(《東洋文化研究紀要》第112冊1990年3月、第115冊1991年3月),謝俊美《重評光復會》(《探索與爭鳴》2004年第12期)、湯志鈞《光復會的重組及其評價》(《民國檔案》2004年第4期)、戴鞍鋼《晚清浙滬交往與光復會成立》(《歷史教學問題》2005年第1期)、湯仁澤《光復會和浙江》(《史林》2005年第1期)、謝一彪《再論光復會重組的原因》(《浙江社會科學》2010年第4期)等。

二是有關浙江各地光復活動的研究。相關論文包括胡國樞《辛亥革命在浙江的興起》(《浙江學刊》1991年第5期)、汪林茂《辛亥革命中浙江各地的光復活動》(《浙江檔案》2001年第10期)、林昭《辛亥革命時期的臺州》(《臺州師專學報》1981年第2期)、張智輝《呂逢樵革命活動與處州光復》(《麗水師專學報》1981年第2期)、陸聯甫《辛亥革命在嘉湖地區》(《湖州師院學報》1982年第2期)、陳梅龍《辛亥革命在寧波》(《浙江學刊》1991年第5期)等。

三是有關浙江軍政府的研究。相關論文有陶水木《略論辛亥革命時期的浙江軍政府》(《浙江社會科學》1998年第1期)、邱遠猷《試析〈浙江軍政府臨時約法〉》(《歷史教學》2000年第5期)、程翌康《試論紹興軍政分府的性質》(《上海師大學報》1986年第6期)等。

四是民國初年的浙江社會研究。相關論文有陶士和《民國初年浙江地方政治的近代化轉型》(《杭州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第1期)、楊天石《蔣介石刺殺陶成章的自白》(《近代史研究》1987年第4期)、陶水木《蔣尊簋督浙述評》(《杭州師范學院學報》1997年第4期),董惠民《辛亥前后浙江民族工業之比較》(《南通師院學報》2004年第2期)、沈雨梧《辛亥革命前后浙江的工人階級與工人運動》(《杭州師范學院學報》1981年第2期);汪利平《杭州旅游業與城市空間變遷》(《史林》2005年第5期)、汪林茂《浙北市鎮的社會變遷與辛亥革命》(《辛亥革命與20世紀的中國——紀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中)》,2001)。還如汪利平(博士論文)ParadiseforSale:UrbanSpaceandTourismintheSocialTransformationofHangzhou,1589-1937.(UnevesityofCalifornia,SanDiego.1997;Cambridge,Mass:HarvardUniversityPressforthcoming)和《杭州旗人和他們的漢人鄰居:一個清代城市中民族關系的個案》(《中國社會科學》2007年第6期)。

(三)人物傳論

辛亥革命人物研究,一直是浙江辛亥革命史研究的首要重點與最大熱點。具體到主要人物的研究卻是冷熱不一,比如秋瑾、章太炎、蔡元培等一直受到學界的高度關注;陶成章、陳其美、王金發、湯壽潛等,不同時期情形則有不同;而對徐錫麟、陳伯平、禇輔成等的研究明顯不夠。相關成果主要有汪林茂主編《辛亥革命浙江人物譜》(浙江人民出版社,2011)、謝一彪《浙江光復會人物研究》(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張立道、龔平《辛亥革命中的臺州著名人物》(1986)、民革青田縣委《青田辛亥志士紀略:辛亥革命百年祭》(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等。最重要的人物研究,因內容較多,僅舉幾例。

如研究章太炎的論文,在改革開放初期數量多質量高,代表了當時學界辛亥革命史研究的最高水平。如唐振常《論章太炎》(《歷史研究》1978年第1期)、李澤厚《章太炎剖析》(《歷史研究》1978年第3期)、湯志鈞《章太炎與孫中山》(《社會科學戰線》1978年第3期)、李時岳《論章炳麟與光復會》(《吉林大學學報》1979年第4期)、胡平生《革命先進章炳麟》(《明道文藝》第34期,1979年1月)、黃克武《章太炎的早期生涯——一個心理的分析》(《食貨月刊》復刊第9卷第10期,1980年1月)、湯志鈞《辛亥革命前夕的章太炎》(《辛亥革命史叢刊》第2輯,1980年)、WongYoung-tsu“ChangPing-linandtheRisingChineseRevolutionaryMovement, 1900-1905”(《“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12期,1983)、胡國樞《章太炎與“興浙會” 》(《浙江學刊》1987年第1期)、王汎森《清末的歷史記憶與國家建構:以章太炎為例》(《思與言》第34卷第3期,1996年9月)等。

再如有關湯壽潛的研究,相關論著主要有[日]支南玨一郎《浙路風潮湯壽潛》(永川會社,清末),政協浙江省蕭山“文史委”編《湯壽潛史料專輯》(1993)和《湯壽潛研究》(團結出版社,1995)。論文方面有:劉堅、丁賢勇的《第一任浙江都督湯壽潛》(《杭州師范學院學報》1989年第4期》),否認了湯氏出任都督是“竊權”之陳說,第一次就湯氏對浙江辛亥革命貢獻做出了肯定;鄭云山《湯壽潛與“秋案”關系析》(《近代史研究》1991年第1期),推翻了延續湯氏參與“秋案”的陳說,為客觀評價湯壽潛掃除了心理障礙;熊月之《湯壽潛與浙江人文傳統》(《同濟大學學報》1994年第2期)從浙江人文傳統的廣闊視野,論述了湯氏以思言行將古今中外文化中優秀成份的有機結合。章開沅《論湯壽潛現象——對辛亥革命的反思之一》(《浙江社會科學》2001年第6期)認為湯氏主張君主立憲,其所作所為值得肯定、無法取代;章開沅《張湯交誼與辛亥革命》(《歷史研究》2002年第1期)一文認為,東南地區及其精英在當時全國政局變化中已居舉足輕重的地位,以張、湯為代表的立憲派在各項革新事業中的貢獻對國民政治覺醒起了作用。湯氏是與張謇并稱的立憲派代表,因史料缺乏和“秋案”影響等,長期以來對其研究未曾展開。及至1990年代,湯壽潛研究的展開成為國內對辛亥革命時期立憲派研究的代表性案例。

秋瑾研究成為學界不同歷史時期對辛亥革命人物研究水平的標志。秋瑾是辛亥革命中最知名的女革命家。自1907年秋瑾就義始,迄今已百余春秋,有關她的研究涉及歷史、政治、文學、戲劇諸領域,波浪迭起,成果豐碩。其傳記在民國時期有:吳芝瑛《秋女士傳》(《時報》1907年7月21日)、彭子儀《秋瑾》(上海亞星書局,1941)、羅時晹《秋瑾》(南京青年出版社,1946)、國民黨黨史會編《秋瑾傳》(1949)等。新中國成立后的秋瑾傳記研究有:夏衍劇本《秋瑾傳》(原名《自由魂》,開明書店1936、1950,柯靈改編《秋瑾傳》,上海文藝出版社,1979),使作為藝術形象的秋瑾成為革命新女性的代表。于肇貽《秋瑾》(香港亞洲出版社,1956)、朱耀庭《秋瑾》(浙江人民出版社,1957)、周素珊《秋風秋雨愁煞人:秋瑾傳》(臺北近代中國雜志社,1979)、鄭云山《秋瑾》(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歐陽云梓《秋瑾評傳》(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等;日本學者武田泰淳(1968)、永田圭介(2004)、內田弘(2010)等均有專著出版。研究論文如范文瀾《女革命家秋瑾》(《中國婦女》1956年第8期)、陳鐵健《秋瑾》(《歷史教學》1963年第1期)、鄭云山《喚回閨夢說平權:秋瑾與婦女解放運動》(《浙江學刊》1981年第1期)、陶士和《論秋瑾與浙江辛亥光復的關系》(《杭州師范學院學報》1993年第4期)、夏曉虹《秋瑾與貴林》(《讀書》2007年第9期)等代表性成果。對其生平的考證,則是改革開放初期學術研究的一個時代性亮點,相關成果包括郭長海、李亞彬、郭延禮、鄭云山、王士倫、潘國琪等一批學者的研究。近年來,對“秋案”引起的強烈民間輿論反響的研究,再次引起學界的高度關注:夏曉虹《秋瑾之死與晚清的“秋瑾文學”》(《山西大學學報》2004年第2期),李細珠《清末民間輿論與官府作為之互動關系:以張曾敭與秋瑾案為例》(《近代史研究》2004年2期)、《民間輿論與秋瑾案問題及其他》(《史林》2006年第2期)和《秋瑾女性革命家形象的歷史建構》(《社會科學研究》2007年第5期),馬自毅《冤哉,秋瑾女士》(《安徽史學》2005年第2期)和《民間輿論如何看待秋瑾案》(《史林》2005年第5期),董佳《從徐錫麟、秋瑾案看清末的危機處理》(《社會科學戰線》2008年第7期)。它們作為高質量的論文,代表了辛亥革命史研究的最新成果。

四 研究平臺:研討·團隊·展望

基于共享、公共機制的浙江辛亥革命史研究平臺,包括專題學術研討會、科學研究中心、科學研究團隊以及研究會等,是浙江辛亥革命史研究必不可少的支撐體系之一,對提高科研水平、促進學科發展、整合科研力量、加強人才培養起了重要的作用。

(一)學術研討

在歷史學學術研討會中,辛亥革命史學術研討會可謂一枝獨秀,長盛不衰。1980年代開啟了撥亂反正的學術討論,1990年代中期進入深入發展時期。學術研討會,有力推動了辛亥革命史研究的持續深入。浙江的辛亥革命學術研討會可以分為四種類型。

一是紀念辛亥革命、孫中山。諸如1961年10月,辛亥革命50周年學術討論會(武漢),會議討論最熱烈的問題之一是關于章炳麟評價問題。1981年10月的浙江省紀念辛亥革命70周年學術討論(杭州),是浙江省第一次規模較大的紀念辛亥革命學術研討會。1986年11月召開紀念孫中山與浙江的學術討論會(杭州)。

二是紀念光復會。諸如1984年11月,紀念光復會80周年學術討論會(杭州)。2004年5-11月,光復會成立100周年,上海、杭州、紹興分別召開了學術研討會。

三是紀念辛亥英烈。諸如1982年7月,紀念徐錫麟和秋瑾就義75周年、陶成章逝世70周年學術討論會;2007年7月,紀念皖浙起義暨秋瑾、徐錫麟就義100周年學術研討會,均在紹興舉行。1985年5月,旨在紀念王金發殉難70周年的王金發學術討論會(嵊縣)。1986年5月,旨在紀念陳英士殉難70周年的陳英士學術討論會(湖州);1999年4月,紀念陳英士誕辰120周年——陳英士生平與事業研討會(湖州)。1994年10月,湯壽潛學術討論會(蕭山)。1986年6月,紀念章太炎逝世50周年學術討論會(杭州);1996年6月,章太炎逝世60周年紀念會暨學術討論會(杭州);2006年8月,紀念章太炎先生逝世70周年國學國際研討會(山西);2009年1月,紀念章太炎先生誕辰140周年報告會(杭州)。

四是華東三省一市“辛亥革命與長江中下游”會議協作平臺。2001年,上海、江蘇、浙江和安徽的有關學術團體和機構,達成合作研究協議,引發了對區域辛亥革命史研究的持續討論。自2002年始,聯辦2輪8次專題學術研討會,成為一種非常有益的學術合作與交流方式。其中杭州師范大學(民國史中心)代表浙江承辦兩屆會議:光復會成立100周年暨第二屆民國浙江史學術研討會( 2004年8月)、辛亥革命與民初社會暨第三屆浙江民國史學術研討會( 2008年7月)。

(二)研究團隊

各地研究浙江辛亥革命史的學者人數廣泛,該領域不少著名學者對浙江辛亥革命史均有研究力作;浙江學者研究全國辛亥革命史也不在少數,均取得豐碩成果。浙江學者研究浙江辛亥革命具有地利人和的天然優勢,形成了以浙江大學(原杭州大學)、寧波大學(含原寧波師范學院)、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師范大學(原杭州師范學院)、紹興文理學院(原紹興師專)和湖州師范學院等高校,以及浙江社會科學院和浙江省政協各級文史研究機構的學者共同組成的較為整齊的隊伍。目前,浙江初步形成了涵蓋浙江辛亥革命史研究的機構團隊,如浙江民國史研究中心(浙江省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杭州師范大學)、越文化研究中心(浙江省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紹興文理學院)、蔣介石研究中心(浙江大學)等。另外,1980-1990年代以來,浙江辛亥革命史研究會,有關秋瑾、章太炎、蔡元培、陳其美等歷史人物的研究會等民間學術組織以及“民革”浙江省委等,對浙江辛亥革命史史料編撰、力量凝聚和促進學術研究等都做出了貢獻。再者,浙江高校招收中國近現代史、專門史等學科的碩博士研究生,持續研究與撰寫了一批以該時期浙江為研究對象的學位論文。

浙江省“民國浙江史研究中心”出版了以書代刊的《民國史論叢》,目前已出版了三輯,前二輯收錄了浙江辛亥革命史研究的相關論文,第三輯為“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專輯”。浙江省“越文化研究中心”出版了《光復會史稿》《陶成章傳》《秋瑾評傳》等一批部頭較大、質量較高的研究專著。

(三)展望點滴

辛亥革命史研究與一般歷史研究有所不同。作為中華民族從專制到民主共和的歷史轉折,辛亥革命是中國歷史上尤為重大的政治事件之一,理所當然具有強烈的政治色彩。張海鵬說,“肯定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是紀念辛亥革命的一個理由,但不是惟一的理由。把紀念辛亥革命和祖國統一的現實任務緊密結合起來,和建立中華民族最廣泛的統一戰線聯系起來,這是現實的政治需要,這就是現實的政治。”這種政治性與學術研究有相融互補性,能夠有力推動辛亥革命史的研究。現有史料、研究成果的出版,正好體現了這一巨大優勢,這是其他歷史事件所無法比擬的。辛亥革命史研究已成為史學界將既相互獨立又相互依存的現實紀念、歷史復原和學術探究這三者有機結合的成功范例。隨著辛亥革命史研究的不斷成熟,研究力量、研究團隊的不斷壯大,研究史料獲得更多更深更全的整理出版,辛亥革命史研究借百年紀念之契機,必將邁入一個更好的發展全新的階段。

百年以來、尤其是1980年代以來,在數代學人的辛勤耕耘下,浙江辛亥革命史研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體現了比較完整和成熟的學科形態,其研究的起點達到了較高層次。長期以來,辛亥革命史研究以政治史的研究為主,因為辛亥革命首先是中國歷史上最重大的政治轉折。進入21世紀,政治史研究似乎不再時髦了,似乎不談社會史就是落伍。其實,這兩種研究體現了學術發展的繼承與揚棄關系,不是否定和對立的關系。有關政治史、經濟史的研究是進行文化史、社會史研究的基礎;近百年有關辛亥革命的政治史、經濟史研究積淀,為社會史的深入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而社會史、文化史研究的視野與方法,將使研究領域不斷得到拓展。有理由認為,從整理、敘事出發,建構整體的辛亥革命史學,即由政治史的傳統范式向社會史的新范式轉移,以“總體史”“綜合史”“社會史”的研究代替單一、狹窄的“政治史”研究,將成為未來浙江辛亥革命史研究的主導趨勢。

經歷百年,辛亥革命史研究已經具備了縱向考察更長時段的認知條件。早在1984年,章開沅先生就提出辛亥革命史研究“上下延伸和橫向會通”。1980年代以來,辛亥革命研究之所以能取得較大的成就,主要是因為人們將研究時段向前延展至革命的醞釀、準備階段,向后擴展至民國初年。如2008年“辛亥革命與民初社會”學術研究會(杭州),拓展研究視域,增強歷史縱深感,從而有利于我們更清晰地梳理歷史脈絡。其次是橫向拓展,除了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社會、文化等之外,可以加強對清朝統治的研究,對大部分辛亥人物、下層民眾研究,更小區域范圍諸如一城一鎮一村一戶的研究等。如浙江辛亥人物研究,過去主要集中在秋瑾、章太炎、陶成章等“一線”人物的研究上,今后應挖掘史料,加強其他人物的研究,如文人方面有褚輔成、沈翼中、王嘉煒,會黨人物如敖嘉熊、王金發、張恭等。再如,2011年在上虞市小越鎮田家村的百年祠堂——紫荊堂,發現了張謇、湯壽潛、朱瑞、屈映光等14位辛亥名人題寫的對聯抱聯石柱。該祠堂由上虞籍商人、辛亥時期愛國志士田時霖(1876-1925)出資修建,1915年完工。田時霖在上海以木業起家,曾任紹屬七縣旅滬同鄉會會長、浙紹會館永錫堂總董、上海商會商品陳列所所長、中央信托公司董事長,與立憲派、革命黨人以及政府的聯系均較緊密。“文革”期間,為保護對聯使之不被破壞,村民用泥灰將其覆蓋,幸以殘存。紫荊堂急需文物保護部門進行保護修復,也需學界跟進相關研究。應及時發現、搶救現存的實物史料,并結合檔案、方志、宗譜、民間文書、口傳史料等,深入研究這些珍貴案例。

結 語

浙江辛亥革命史研究作為全國辛亥革命史研究的一個重要甚或主要組成部分,其與后者既有共同性、又有獨特性;其重要性主要表現為如下幾個方面。

一、浙江辛亥革命涉及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現象的內涵較為豐富,對全國辛亥革命的影響較大。大量辛亥革命史料的編輯、出版,又為浙江辛亥革命史研究打下了一個較好的研究基礎。相對而言,浙江省對辛亥革命史研究投入的力量較大,研究成果相對較多。因此,浙江辛亥革命史研究在區域辛亥革命史研究中居于重要地位。

二、浙江辛亥革命史研究在全國影響最大的是辛亥革命人物研究,如對章太炎、蔡元培的研究。尤其是秋瑾研究,百年來一直處于不同時代辛亥人物研究的最前沿,代表了學界不同歷史時期對辛亥革命人物研究的水平與方向。湯壽潛研究則是1990年代以來學界研究立憲派的代表。

三、近代以降,浙江成為全國開風氣之先的地區,社會經濟較為發達,并對后續社會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關于浙江辛亥革命之背景、影響的研究,引起了美國、日本和國內學者較長時期的高度關注。“一部民國史,半部在浙江”。浙江辛亥革命史研究成為浙江民國史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且為浙江民國史研究打下了較為扎實的基礎。

[1]章開沅.辛亥革命與江浙資產階級[J].近代史研究,1982,(2).

[2]金沖及,等.史家論浙江辛亥革命[J].浙江學刊,2001,(5).

[3]章開沅.50年來的辛亥革命史研究[J].近代史研究,1999,(5).

[4]嚴昌洪,馬敏.20世紀的辛亥革命史研究[J].歷史研究,2000,(3).

[5]張海鵬.50年來中國大陸對辛亥革命的紀念與評價[J].當代中國史研究,2001,(6).

[6]章開沅,田彤.新世紀之初的辛亥革命史研究(2000-2009)[J].浙江社會科學,2010,(9).

[7]章開沅.50年來的辛亥革命史研究[J].近代史研究,1999,(5).

[8]金沖及.辛亥革命的回顧和展望[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12-28.

[9]姚輝.浙江辛亥革命史研究述略[J].浙江社會科學,1991,(5).

[10]曹振華.八十年來秋瑾研究綜述[J].浙江社會科學,1992,(4).

[11]吳波.中國大陸陳其美研究綜述[J].前沿,2008,(11).

[12]歐陽哲生.章太炎研究述評[J].求索,1991,(4).

[13]李時岳,等.辛亥革命50周年學術討論會討論的一些問題[J].歷史研究,1961,(6).

[14]云山,谷虛.浙江省召開紀念辛亥革命70周年學術討論會[J].浙江學刊,1982,(1).

[15]戴鞍鋼,廖大偉.紀念光復會成立100周學術研討會綜述[J].學術月刊,2004,(8).

[16]羅福惠,彭劍.紀念光復會成立100周年學術研討會綜述[J].浙江學刊,2005,(1).

[17]陶水木,丁賢勇.光復會成立100周年暨第二屆民國浙江史學術研討會綜述[J].民國檔案,2004,(4).

[18]張海鵬.50年來中國大陸對辛亥革命的紀念與評價[J].當代中國史研究,2001,(6).

[19]章開沅.辛亥革命史研究如何深入[J].近代史研究,1984,(5).

[20]丁賢勇.辛亥革命與民初社會暨第三屆浙江民國史研討會綜述[J].民國檔案,2008,(3).

Commemoration,ResotrationandExploration:TheHistoryoftheRevolutionof1911inZhejiangRevisitedontheOccasionofthe100thAnniversary

DING Xian-yong

(School of Humanities,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36, China)

Zhejiang wa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the Revolution of 1911.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the Revolution of 1911 in Zhejiang has undergone the starting, developing and flourishing stages, which suggests the combination of commemoration, historical restoration and academic research. Document arrangement, oral historical document collection and memorial site rehabilatation have laid a firm foundation for academic research. As far as social background, the foundin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important revolutionary figures are concerned, fruitful research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They have become part of the representative historical research trends for the study of the Revolution of 1911.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search platform is one of the supporting systems for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the Revolution of 1911 in Zhejiang. And it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raising the research level, promoting disciplinary development, integrating research resources and strengthening talent training.

the Revolution of 1911; Zhejiang; 100thanniversary; academic history

2011-09-03

浙江省文化研究工程系列項目“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專項研究(10WHXH31)成果。

丁賢勇(1963-),男,浙江桐廬人,杭州師范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史、浙江區域史研究。

K29

A

1674-2338(2011)06-0076-09

(責任編輯:山寧)

猜你喜歡
浙江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Mother
2020年國內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掃一掃閱覽浙江“助企八條”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Dave Granlund's Cartoons
新版C-NCAP側面碰撞假人損傷研究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视频一| 中文字幕不卡免费高清视频| 国产女同自拍视频| 无码免费的亚洲视频|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网| 国产电话自拍伊人| 试看120秒男女啪啪免费| 国产肉感大码AV无码| 人妖无码第一页| igao国产精品| 特级欧美视频aaaaaa| 黄色福利在线| 欧美高清国产| 日本亚洲欧美在线| 国产麻豆va精品视频| 国产激爽大片高清在线观看| 五月综合色婷婷| 亚洲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免费a级片| 99尹人香蕉国产免费天天拍| 亚洲成网777777国产精品| 2020国产精品视频| 日韩高清欧美| 毛片免费视频|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免费| 欧洲欧美人成免费全部视频| 九色在线观看视频| 日本亚洲成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级在线观看www色| 亚洲bt欧美bt精品| 亚洲欧美另类视频| 成人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制服丝袜亚洲| 中文字幕欧美成人免费| 国产在线97| 亚洲综合色区在线播放2019|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88| 国产主播福利在线观看| 欧美在线中文字幕| 欧美成人免费午夜全| 国产AV毛片| 97se亚洲综合| 2019年国产精品自拍不卡| 三上悠亚精品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va另类| 国产精品久线在线观看| 免费国产在线精品一区| 国产在线小视频| 无码区日韩专区免费系列| 久久精品66|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在线一| 日本道中文字幕久久一区|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久操线在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在线色|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久久第一次| 18禁影院亚洲专区| 青草视频久久| 国产自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波多野结衣| 国产精品网拍在线| 在线国产欧美| 在线观看视频一区二区| 精品自窥自偷在线看| 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 伊人精品视频免费在线| 97久久人人超碰国产精品| 久久6免费视频| 国产va在线观看| 成人伊人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欧美在线中文字幕| 久久视精品| 日本午夜精品一本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精品视频| 免费毛片全部不收费的| 99热免费在线|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6| 免费a在线观看播放|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灰| 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