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杰,李林祥
(四川省巴中市畜牧食品局,四川 巴中 636000)
在“追趕跨越、加快發展”的征程中,四川省巴中市緊緊抓住國家產業政策調整和加大對畜牧業扶持力度的大好時機,對發展山區現代畜牧業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總結出了“種養有機結合、資源循環利用、適度規模集群、突出比較效益、延伸產業鏈條、深化加工流通”為特色的山區現代畜牧業發展模式,已基本形成了“政府引導、業主主導、項目撬動、部門聯動”的發展機制,畜牧業已成為全市推進扶貧開發、振興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
1.1 推進規模養殖,加強園區建設 在規模養殖發展上要推進優勢畜產品區域化布局,堅持以鄉為單位布局生產基地,以村為單位布局養殖小區。全面推行健康養殖,嚴格執行場地環境、引種育種、疫病防控等生產技術規程,遵守飼料、獸藥等投入品的使用規定,不斷規范養殖過程記錄,實現全程受控養殖。堅持種養結合、循環利用,推行“生態養殖+沼氣+綠色種植”生產模式,根據水環境容量和土地對糞污的承載能力,結合種植業對有機肥的需求量,充分利用荒山荒坡資源,發揮其自然防疫屏障的作用,合理布局標準化規模養殖基地。通過沼液和有機肥還田,降低種植業生產成本,促進綠色種植業發展。推行糧食作物、經濟作物、飼料作物三元種植結構,積極發展優質牧草、青貯青飼、專用玉米。
1.2 做好產業規劃,加強引導扶持 科學制定了全市畜牧產業未來五年發展規劃,明確指導思想、目標任務、配套保障措施,并制定一系列督查、考核辦法,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實。一是解決資金投入問題。二是解決養殖基建問題。三是解決環境污染問題。采取獎勵或補貼的辦法,引導和鼓勵發展循環經濟,防止污染,化害為利,保護環境。
1.3 鼓勵模式創新,開創生產新局面 改變生產方式,建立專業化的繁育生產體系:原種場、祖代種場、父母代種場、擴繁場、育肥場,走“代養、寄養、訂單養殖”發展之路。同時提高畜牧業專合組織化程度,引導養殖業主由“單打獨斗”向“聯合經營”轉變,充分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聯結功能、紐帶功能、組織功能和載體功能,引導分散農戶進入現代畜牧業,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和抗風險能力,實現信息互通、資源共享、互利共贏。
1.4 加大項目爭取力度,促進產業快速發展 依托惠農項目強力促進現有產業的持續發展。通過實施好“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項目”持續建設標準化生豬養殖基地;落實好“能繁母豬補貼及保險政策”保障生豬生產能力;做好“畜禽良種工程”實現畜禽品種優良化、標準化;利用“生豬調出大縣獎勵資金項目”推動發展生豬規模化生產;運用“現代農業產業發展項目”強力發展非豬畜牧生產和加工業。同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拉動產業快速發展。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一批技術雄厚、管理科學、理念先進、實力強大的畜牧產業企業來巴中投資帶動產業發展,促進農民致富。
1.5 持續增加科技投入,全面提升生產能力 加強良繁體系建設,畜禽良種化率提高5個百分點以上。強力推進畜禽標準化養殖,繼續開展畜牧生產標準化推進年活動,結合新農村建設加強畜禽標準化建設與改造,養殖標準化設施改造每年提高8個百分點。加強畜牧科技攻關和技術推廣。
1.6 不斷完善融資機制,努力解決資金瓶頸問題 采取國家、地方、銀行、社會多元化投資的方式籌措資金,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為引導,農民和企業投資為主體,金融機構貸款和引進外資為補充的多元化投融資體系。
結合“十二五”產業布局,全市將繼續加大力度培育、發展、壯大龍頭企業,充分發揮其帶動作用。首先要培育本地龍頭企業。其次是引進其他龍頭企業,主動與現有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和大型農牧企業對接。三要調整產品結構,努力開拓畜產品新市場,通過做好市場調查、分析市場形勢,進一步調整畜產品結構。四要依托科技強化管理,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形成一套上下左右銜接配套的科技服務體系和社會化服務網絡。五要通過信息引導、典型引路,遵循市場經濟規律,按照市場需要,積極引導群眾發展養殖業。制定優惠政策,創造產業快速發展寬松的外部環境,加快畜牧產業化的進程。
3.1 推進養殖標準化 以發展無公害畜產品為基本目標,以爭創綠色、有機品牌為主要方向,鼓勵業主自主申報市、省、國家級馳名商標,支持和引導養殖戶生產“三無”畜產品。
3.1.1 建立質量安全標準化體系。依據國家有關畜產品質量安全的標準,制定畜禽標準化養殖技術規程和實施細則,從品種選擇、飼養管理、防疫、飼料、圈舍環境監測等方面制定明確指標和標準,確保達到“三無”。
3.1.2 建立質量安全監測體系。成立畜禽標準化生產質量安全監測小組,定期對養殖戶、養殖場和畜產品市場進行抽樣檢查,對達到無公害生產標準的養殖戶、場授牌。
3.1.3 建立良種繁育體系。堅持實施畜種改良工程,擴大良種繁育規模,鼓勵支持農戶自繁自養,逐步擴大規模,提高養殖效益,使三元雜交率達到90%以上。
3.1.4 建立疫病防治體系。加強鄉鎮畜牧獸醫站建設,進一步鞏固和完善市、鄉、村、戶四級防疫網絡,成立市級動物疫情預警專家組。加強外購仔豬管理,嚴厲打擊逃避檢疫檢查的不法行為。
3.2 產品產地認證標準化 “三品一標”(無公害、綠色、有機的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是政府主導的安全優質農產品公共品牌,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農產品生產和消費的主導產品,是對標準化規模養殖實施效果的檢驗儀,是標準化規模養殖向產業化、品牌化發展的助推器。繼續加強品牌認證的宣傳工作,鼓勵畜禽養殖、畜產品加工企業,積極申報“三品一標”,真正做到品牌促產業、增效益的局面。
3.3 行業標準規范化 除國家畜產品及其畜牧業生產相關的各種標準外,根據巴中市特有的畜禽資源,已組織全市畜牧業專家制定了《南江黃羊品種標準》、《南江黃羊繁殖技術規程》、《南江黃羊飼養技術規程》、《巴山土雞區域性標準》、《巴山土雞養殖技術規范》、《巴山土雞肉地方標準》《巴山土雞蛋地方標準》等7個畜牧業地方標準和技術規范。結合實際生產中反饋的結果,再進一步完善現有標準,同時,還將著手制定巴山豬、空山黃牛等特色品種的地方飼養標準。
3.4 產業特色品牌化 通過品牌打造,壯大特色畜產品市場規模,提升畜產品質量,增加畜產品效益,促進農民增收。
3.4.1 特色品牌打造。通過特色產業品牌打造,促進產業發展的模式成效顯著。2010年成功打造了“巴山土雞”系列地理標志商標,實現了年出欄巴山土雞1018萬只,產值達14.54億元。緊跟品牌效應,“巴山豬”系列和“空山黃牛”兩大地理標志標識也提上品牌創建的日程。
3.4.2 加大宣傳力度。利用網絡、電視、簡報和短信等平臺,加強特色畜牧品牌的宣傳,在交通要道口、高速路口掛特色畜禽養殖、產品品牌宣傳等標牌,擴大其影響力。
3.4.3 建立和完善打造品牌的組織化體系。搞好“地標產品”生產、銷售的協調、管理、服務體系建設,抓好“地標產品”生產基地建設。
3.4.4 積極組織參展。積極組織全市畜禽養殖、加工龍頭企業,借助成熟農產品交易會的平臺,打響特色品牌的知名度,擴大銷售范圍,提高市場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