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宏新,吳家富,饒漢明
(1.廣西自治區柳州市畜牧獸醫學校,廣西 柳州 545003;2.廣西自治區容縣容州水產畜牧獸醫站,廣西 容縣 537500;3.廣西自治區容縣石寨鎮水產畜牧獸醫站,廣西 容縣 537502)
雞葡萄球菌病主要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一種急性敗血性或慢性傳染病。患雞表現出急性敗血癥變化,其發生關節炎、雛雞臍炎和皮膚壞死。本病雛雞和中雞的病死率高。
發病雞場雞舍為磚木結構、瓦頂棚,舍內陰暗潮濕,養殖密度大,空氣流通不良,衛生條件差。舍內雞糞堆積有3~4cm高,一進雞舍即覺臭味撲鼻、刺眼。雞舍管理粗放,飼料單一,飼喂的是自配料,經查,自配的飼料及原料均無發霉、變質現象。雞7 d前開始發病,前后共死亡360多只。雞發病期間曾投服阿莫西林、復方敵菌凈,結果未見防治效果。
病雞出現全身癥狀,其體溫升高,精神沉郁,呆立縮頸,翅下垂,食欲減退或廢絕,嗜眠。多數病雞眼瞼腫脹,眼結膜紅腫,羞明、流淚,患雞常用頭擦羽毛或用爪抓頭部,嚴重的膿性分泌物將眼瞼粘連,患雞單眼或雙眼失明,行走無目的。部分雞只的胸部、翅部、腿部皮下水腫,積聚有數量不等的血樣滲出物,其外觀呈紫紅色或紫黑色,按壓有明顯的波動感,病部上的羽毛脫落或一摸即脫落。有的病部自然破潰,流出紫紅色液體,周圍的羽毛被沾污。少部分雞翅背、腹部、尾部出現大小不等的出血斑。患雞局部皮膚發炎或壞死,呈暗紫色,無毛。部分雞雞冠、肉髯長有雞痘痘斑。病雞多在發病2~5 d死亡。
患雞眼結膜腫脹,角膜混濁,呈灰白色,眶下竇腫脹,剖開見大量干酪樣滲出物,擠壓鼻孔有黃色黏液流出。部分雞胸部、腹部、皮下出血和炎性水腫。切開皮膚見皮下組織呈彌漫性紫紅色,并蓄積有大量粉紅色或黃紅色膠凍樣水腫液。患雞腿肌有出血斑或條紋狀出血。個別雞的肝臟有數量不等的灰白色壞死灶。患雞心包積液,脾臟腫大。
4.1 涂片、染色、鏡檢 無菌取病死雞的眼分泌物、皮下滲出液涂片,革蘭氏染色,鏡檢,見病菌為陽性菌,其呈圓形或卵圓形,單個、成對或葡萄串狀排列。
4.2 分離培養 無菌取水腫液、眼分泌物接種于普通瓊脂培養基、血液瓊脂平皿,37℃培養24~48h后觀察,結果:普通培養基上形成濕潤、圓形、稍隆起、邊緣整齊、不透明的菌落,菌落直徑1~2mm。菌落開始呈灰白色,后為金黃色;血液瓊脂培養基上生長的菌落較大,很多菌落周圍有很明顯的溶血環。取單個菌落涂片、染色、鏡檢,可見大量葡萄串狀排列的球菌。
4.3 生化實驗 該菌分解葡萄糖、麥芽糖、蔗糖、甘露醇,發酵產酸,能還原硝酸鹽,不產生靛基質,能凝固兔血漿(因產生凝固酶),溶纖維蛋白酶陽性,脫氧核酸酶呈陽性。
4.4 藥敏實驗 用常規紙片法進行藥敏試驗。結果本菌對丁胺卡那霉素、氟哌酸、氨芐青霉素、慶大霉素、環丙沙星等高度敏感,對新霉素、磺胺嘧啶中度敏感,對阿莫西林、四環素不敏感。
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剖檢變化及實驗室檢查結果診斷雞場發生的疫病為葡萄球菌病。
5.1 做好雞舍及周圍環境的衛生清潔工作。清除舍內雞糞,隔離病雞,及時淘汰病重雞,死雞作深埋處理。清除雞舍周圍的雜草、排除雞舍周圍的積水,排水溝用生石灰消毒,改善舍內的通風條件,減少蚊蟲孳生。
5.2 加強帶雞消毒,用0.3%過氧乙酸對周圍環境及飼養用具進行徹底消毒,每天上下午各消毒一次。
5.3 避免雞受外傷。檢查舍內設施,對尖銳物加以修理或清除。
5.4 停喂自配料,改喂全價料。5.5 發病雞群用慶大霉素,按每千克體重3000IU肌肉注射,每天2次,連用3d。環丙沙星,每千克飼料加100 mg混飼,同時將2%的魚肝油加入水中供雞自飲,連用5d。
6.1 葡萄球菌病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該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廣泛,發病雞場的地面、網架、空氣、水槽、糞便等處均有本菌存在。病菌同時存在于健康雞的羽毛、皮膚、眼瞼、結膜、腸道中,通過潰爛的皮膚和黏膜侵入機體而引起發病,其也可通過直接接觸和空氣傳播。
6.2 該病的誘因是衛生條件惡劣、飼養管理不善。雞舍陰暗、潮濕,通風不良,飼料單一,缺乏維生素及礦物質給病菌的存活和入侵創造了條件。
6.3 雞的眼炎和失明癥狀與雞舍內的空氣污濁、通風不良,蓄積有害氣體有關。
6.4 外傷是導致發病的重要原因,未斷喙、患雞痘等都給受傷感染創造了條件。本次發病季節較為炎熱,蚊蟲較多,且山雞好斗,有啄肛、啄羽的壞習慣,雞痘的發生也促使本病的發生。
養殖山雞要及時斷喙,以防雞群啄肛或啄羽。可在山雞6~7日齡時進行斷喙,為防止出血過多和出現應激反應,可在斷喙前3 d在飲水中添加維生素K3。可給雞戴眼鏡,減少打斗及啄肛、啄羽。天氣炎熱時,要注意做好雞痘、住白細胞蟲病的防治工作。
6.5 正確的診斷和及時的治療是減少損失的關鍵。經實驗室診斷后,可采用高敏藥物進行治療和預防,以達到良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