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美欽,陳 璐
(1.河南省濮陽縣柳屯鎮農業服務中心,河南 濮陽 457162;、2.河南省濮陽縣梨園鄉農業服務中心,河南 濮陽 457100)
1.1 限量補鈣 對分娩前15 d內的奶牛,要實行低鈣日糧飼養,使奶牛日糧中的鈣質含量減至平時飼喂量的1/3~1/2,這種飼養方法可使奶牛骨骼中的鈣質向血液中轉移,這樣可以有效地防止奶牛產后麻痹癥的發生。
1.2 精粗平衡 精飼料和粗飼料合理搭配,做到精粗平衡。不要把奶牛飼喂得太飽,以免在奶牛分娩后的前幾天患酮尿病。這一階段精飼料的最大日飼喂量不可超過奶牛體重的1%。
1.3 少喂食鹽 產前15d左右,要減少奶牛的食鹽飼喂量,并適當增加奶牛的運動量,這樣可以有效地減少奶牛產后乳房水腫的發生。
1.4 擠奶數量 奶牛產后第1d,擠奶量應為日產奶量的1/3;從產后的第2d起,逐漸增加奶牛的擠奶量,到第4~5d奶牛的泌乳和消化機能恢復正常后,再恢復正常擠奶。這樣,可有效地防止奶牛乳熱癥的發生,提高奶牛的泌乳質量。
1.5 產后管理 為了促進奶牛產后惡露的排出,奶牛產后應立即喂飲5~8kg益母水(用1000g益母草熬制而成),如果加入250g紅糖,則效果更好。
2.1 科學供水 有條件的養牛場(戶)可在牛舍內安裝自動飲水器,讓牛隨時飲水。也可每天定時供水,一般每天3~4次,夏季每天5~6次。運動場內要設有水槽,保證有新鮮清潔的飲水供給,尤其是高產奶牛夏季更不能缺水。
要注意科學飲水,其具體做法是:冬季應給奶牛飲溫水,水溫不低于10~12℃,嚴禁給奶牛飲冰水、雪水。實踐證明,冬季將部分精料用開水沖調成稀粥給奶牛飲用,可明顯提高產奶量。產后的奶牛,應及時喂飲溫熱的紅糖麩皮水,其配方是:10 kg水中加1 kg麩皮、60 g食鹽、1~2 kg紅糖、1kg益母草或益母草膏,以補充奶牛體內流失的水分,維護奶牛的健康,防止奶牛產后便秘。產后的奶牛應及時喂飲一定量羊水,這樣有利于奶牛胎衣順利排出。
2.2 確保飲水衛生 確保水源不受污染。奶牛場的水源應避開農藥廠、化工廠、屠宰場等。水源最好是自來水。選用河水時,需對水進行沉淀、消毒后方可飲喂。
3.1 防治乳房炎 干奶后的15 d,由于乳腺組織尚未停止活動,極易發生乳房炎。因此,每天要檢查乳房的變化。如果發現乳房腫脹,并有發紅、發熱、疼痛等炎癥,應立即將牛奶擠凈,進行治療。方法是:用10%酒精魚石脂或魚石脂軟膏涂抹患部;用青霉素200~250萬國際單位,每天肌肉注射兩次,或用四環素200萬國際單位靜脈注射,每天1次。
3.2 防止精料過多 干奶后7d內,不喂高蛋白、高脂肪的精料,以粗料為主,不喂多汁飼料。
3.3 注意膘情 徹底干奶后,視牛的膘情進行飼養管理。對營養不良的干奶期牛,除供給優質粗料外,還應搭配精料。
3.4 加強運動 干奶期牛每天要適當運動,以防難產。防止牛相互擠撞,要經常觀察牛的行為、食欲、運動、反芻、休息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