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前三季度四川省畜牧業總體形勢是:畜牧生產總量穩定增長,畜牧業助農增收成效顯著。預計前三季度全省肉類、禽蛋和奶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30%、4.50%和3.80%,全省農民人均牧業現金收入增加208.74元。
1.1 總量穩定增長 價格大幅上漲 養殖效益良好
1.1.1 生豬產業 今年以來,國內生豬生產和價格波動,幅度加大。影響了生豬產業的平穩健康發展和物價的總體穩定。但我省生豬生產發展總體較為穩定。生產和銷售穩中有升,養殖效益良好。
1.1.1.1 生豬生產形勢。一是生產總量穩定增長。行業預計9月末全省生豬和能繁母豬存欄同比分別增長1.55%和1.10%,生豬出欄同比增長0.80%。二是養殖戶信心回升,積極補欄。據對我省生豬監測點調查,當前仔豬和飼料價格雖然較高,但養殖戶特別是適度規模戶的補欄積極性高。監測點6~8月仔豬存欄同比增長4.74%。三是散養持續減少,規模養殖發展迅速。據對26個定點監測縣抽樣調查,今年1~6月累計出欄25頭以上養豬戶出欄生豬79746頭,比去年同期增長42%。四是川豬外銷情況良好。在全國畜產品質量安全事件頻發的情況下,川豬保持了良好聲譽,推動了全省生豬生產和外銷。五是國家扶持力度加大。截止2011年9月,中央和省級扶持我省生豬產業發展的財政專項資金達到12.48億元,占我省畜牧業中央和省級財政總投入的40.56%。其中生豬調出大縣從2010年的53個增加到84個,新增獎勵資金1.53億元,達到4.57億元,占全國獎勵資金總量的五分之一;生豬標準化規模化養殖場(小區)改擴建項目和生豬良種補貼3.27億元;能繁母豬補貼3.84億元。
1.1.1.2 生豬價格和效益形勢。前三季度生豬價格快速上漲,養殖效益良好。主要特點一是價格漲幅大。二是養殖效益好。以當前價格測算,自繁自養飼養出欄一頭生豬頭均收益600元左右,散養農戶購買仔豬飼養頭均收益約450元左右。三是增收貢獻突出。據行業測算,前三季度生豬產業為全省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增加貢獻達到138.62元,占全省牧業人均收入增加的66%。
1.1.1.3 生豬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綜合分析主要有以下四點。一是養殖成本快速上升。受宏觀經濟運行影響,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和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持續上升,推動生豬養殖成本上漲。二是全國生豬供應偏緊。據農業部對全國200個縣抽樣監測,1-8月監測點生豬出欄同比下降3.50%;商務部資料顯示,1-8月全國規模以上屠宰企業屠宰生豬同比減少6%。三是原價格基數較低。2009年下半年開始,生豬價格一路下滑,到2010年6月跌至9元/千克以下。養殖出現大面積虧損,之后穩步回升,近期持續走高,是在原來的的低水平價格基礎上的增長,造成同比漲幅較大,對CPI拉動影響大。四是生豬疫情和“瘦肉精”事件影響。去年部分省份發生生豬疫情,一些地區出現仔豬成活率下降,挫傷了養殖者補欄積極性,加之今年3月河南發生“瘦肉精”事件,生豬生產受到沖擊,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今年上半年全國生豬出欄量。
1.1.2 牛羊產業。今年我省牛、羊產業發展的總體形勢仍然保持生產和價格雙穩定,養殖效益良好的態勢。前三季度全省牛、羊出欄同比分別增長1%和3.25%;期末牛、羊存欄同比分別增長2.51%和2.12%。生豬價格上漲,拉動可替代肉品牛羊肉價格上漲。當前牛肉價格為35.69元/千克,同比上漲12.19%;羊肉價格39.38元/千克,同比上漲14.28%,仍處于高位運行;去年以來,牛奶價格保持穩定上漲的趨勢,當前每千克價格為3.75元,比去年同期上漲0.51元。當前農民出欄一頭肉牛可獲利1500元左右,出欄一只肉羊可獲利260元左右。測算前三季度牛羊產業為全省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增加貢獻達到13.54元。
1.1.3 禽兔產業。小家禽畜生產繼續保持比較強勁的發展勢頭。行業預計1-3季度家禽、兔出欄同比分別增長3.0%和8.2%;9月末家禽存欄同比增長3.0%,兔存欄同比增長8.1%。
相比其他畜種,蛋雞、肉雞規模化程度更高,養殖業主信息渠道多,對市場把握更準,加上生產周期短,因此家禽產品的供求關系可在短期內得到調整,養殖業主也可以根據效益情況隨時調整生產,生產的可控性更強。
1.1.4 蜂產業。蜂產品產量很大程度上受到氣候因素影響。近年氣候不穩定,對蜂產品生產造成不利影響。生產方面:蜂蜜產量穩定,蜂王漿、蜂花粉產量有所下降。據調查,我省柑橘蜜產量1900噸左右,同比增長50%以上;槐花蜂蜜產量1.8萬噸,同比增長90%以上;山花蜜產量2500噸,同比增加30%以上。導致三季度以油菜蜜為主的蜂蜜產量大幅減產。省內中蜂蜜生產因地區差異而不同,海螺溝、康定、小金、黑水、蓬安、萬源等地蜂蜜生產正常,宜賓、瀘州、綿陽、雅安等地因干旱或雨水較多導致蜂蜜減產。同時蜂王漿、蜂花粉產量也有所下降,蜂王漿產量比上年同期減少40%;蜂花粉產量比上年同期減少約20%。價格方面:總體保持上漲趨勢。今年收購價格逐步攀升。
1.2 現代畜牧業發展穩步推進一是召開全省現代畜牧業現場會和畜牧經濟工作會,加快推進50個現代畜牧業重點培育縣和2個牧區試點縣建設工作。二是全省新建(改擴建)畜禽標準化養殖小區1057個,其中新建生豬標準化養殖小區582個。三元雜交面達87.68%,分別比全省平均水平高4.0、7.2個百分點。三是按照全省深入推進現代農業(林業、畜牧)產業基地建設工作會議部署。5月份全面啟動了省級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創建活動,目前該項創建活動的檢查驗收工作正在進行。
1.3 產銷銜接和市場開拓力度加大 組織了全省60個示范帶動能力強的家禽專合經濟組織、成都市50家家禽產品營銷大戶開展家禽產銷對接活動,現場達成1500萬只家禽的交易協議,交易金額達到10億元,減少了流通環節,降低了交易成本。組織了省內38家畜產品生產企業參加2011年中國(廣州)國際食品飲料展,簽訂了400余份購銷意向協議,交易金額達到13億元,有效提升了我省畜產品生產企業形象,拓寬了畜產品銷售市場,促進了產業增值、企業增效、農民增收。
1.4 全力抓好重大動物疫病防控 一是保質保量完成春防任務。全省共免疫高致病性禽流感37058.3萬羽、牲畜口蹄疫7070.1萬頭(只)、豬瘟4107萬頭、高致病性豬藍耳病4352.3萬頭,雞新城疫13941.4萬羽,做到了應免盡免。經檢測有效免疫抗體合格率均超過農業部規定要求。二是加強疫情監測和流行病學調查,突出抓好養殖小區(場)、良種繁育基地、定點屠宰場和交易市場等重點部位的消毒滅源和疫病監測。三是及時組織開展全省夏季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啟動以強化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口蹄疫、豬II型鏈球菌病等動物疫病為重點的夏季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確保動物體內常年維持有效抗體保護水平。由于措施得力,在全國疫情形勢十分嚴峻的情況下,我省動物疫情得到穩定控制,未發生區域性重大動物疫情。四是抓緊開展秋防工作。目前,全省秋防工作正有序開展。
1.5 強化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按照“全程監管、重點監控、及時處置”的原則,采取堅決有力的綜合措施,保障了上市畜產品質量安全。深入開展飼料、獸藥企業全覆蓋檢測,從源頭上保障投入品安全。嚴格落實檢疫“四到位”制度,活畜產地檢疫面以鄉為單位達到98.1%,規模場達100%。特別是今年河南發生“瘦肉精”事件后,我局派出工作組赴各地開展“瘦肉精”專項督查,3月中旬以來,全省出動7.8萬人次開展適度規模養殖戶(場)“瘦肉精”拉網式排查,截至9月底已累計檢測豬、牛、羊39.3萬頭份,均未檢出“瘦肉精”。省畜產品安全檢測中心共抽檢畜產品5222批次,檢測違禁添加物和“瘦肉精”殘留,除1批來源于眉山東坡區的樣品檢出呋喃它酮代謝物外,其余均未檢出。畜產品質量安全狀況總體較好。
我省畜牧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一是規模化水平以及生產組織化程度不高。2010年全省生豬規模養殖比重比全國平均低16個百分點。畜牧專合組織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農戶參與度不夠高,同時實力不夠強,在維護養殖者利益、引導生產方向、組織產品銷售、抵御市場風險等方面作用發揮還不充分。二是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形勢嚴峻。境外疫情多發,國內重大動物疫病源分布較廣,加之畜禽疫病復雜多變,防控難度有所增大。三是畜產品質量安全面臨新的挑戰。目前畜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和社會關注的焦點,消費者對質量安全要求提高。而我省散養戶比重高,產業鏈條長,推進標準化生產難度大,加之監管的質量標準、技術支撐、檢驗檢測體系處于發展初期,畜產品質量安全隱患仍然不少。四是畜產品價格波動大,不利于產業穩定發展和農民牧業持續增收。針對以上問題,建議:
2.1 著力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一是優化產業結構。加快建設國家優質商品豬戰略保障基地,繼續實施新增優質生豬生產能力工程,加大外系三元雜交豬推廣力度,實現全年新增出欄優質生豬200萬頭。二是優化品質結構。抓住國家推進現代種業發展的政策機遇,加強動物、草種新品種選育推廣及配套技術開發與運用,推進畜禽牧草種業發展。三是優化種養結構。推行糧食作物、經濟作物、飼料作物三元種植結構,與草食牲畜發展規劃布局相適應,配套發展青貯玉米、人工種草,降低畜禽養殖成本。
2.2 深入實施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工程 一是根據盆地、丘區和山區等不同地區特點,總結推廣一批適應性更強、更切合實際的畜禽規模養殖技術標準和規范,制訂出臺我省林下養雞生產技術規程。二是認真總結現有標準化示范小區的經驗,發揮典型引路作用,組織養殖戶現場學習培訓,讓他們看得見、摸得著、弄得懂,不斷復制推廣,真正做到樹立一個示范小區,帶動一片養殖戶,培訓一批骨干,提升整體實力。三是加強對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小區建設的監管與指導,大力開展“三品一標”建設,依法對飼料、飼料添加劑和獸藥等投入品使用,畜禽養殖檔案建立和畜禽標識使用實施有效監管,從源頭上提升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2.3 完善推廣產業發展新機制繼續完善推廣“六方合作+保險”、“寄養”、“訂單養殖”等產業發展機制,大力推行“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適度規模養殖農戶”集中建設標準化圈舍的養殖小區(園區)發展模式,積極推動各種農民合作組織向法人社方向發展,要從政策、項目、資金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通過專業合作社把分散農戶有效組織起來,與龍頭企業形成穩定的聯結機制和運行機制,提高農民在市場競爭中話語權和博弈權,促進農民持續穩定增收。
2.4 切實加強產業風險防范能力建設 一是鞏固獸醫管理體制改革成果,進一步加強基層動物防疫體系建設。抓好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的免疫、監測、檢疫、消毒、應急處置和引種管理等關鍵措施,確保不發生區域性重大動物疫病。二是加強市、縣畜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推進無公害畜產品和基地一體化認證,繼續實施飼料、獸藥“全覆蓋”檢測和“放心肉”工程,嚴格落實產地檢疫和屠宰檢疫“四到位”,提高畜產品監測頻次和密度,切實保障上市畜產品質量安全,確保不發生重大動物源性畜產品質量安全事件。三是切實提高養殖農戶的風險防范能力。大力推行生豬、奶牛政策性保險,積極開展牦牛、藏系羊養殖保險,爭取擴大優勢畜禽品種政策性保險覆蓋范圍,提高農戶應對自然風險的能力。加強市場監測和信息發布,引導養殖戶合理安排生產營銷;建立風險調節金,依托企業、專業合作社、養殖農戶之間形成的利益共同體,建立以峰填谷的機制;引導養殖專業合社、營銷大戶等市場主體積極參與生豬遠期交易,防范市場波動風險。
從當前我省畜牧業生產形勢看,第四季度如不發生大的自然災害和動物疫情,預計全省畜牧業生產將保持穩定增長,主要畜禽產品價格將保持高位運行,畜牧業產值和農民牧業增收將有較大幅度提高。
生豬價格走勢預測:受飼料、勞動力等因素影響,生豬生產已進入高成本階段,成本上漲對豬價會起到一定支撐。由于前期生豬價格上漲較快,一些地方存在生豬壓欄現象,隨著價格逐漸趨穩,生豬壓欄壓力釋放,第四季度生豬出欄將有所增長,市場供應充足,但由于天氣轉涼且傳統消費高峰即將到來,預計至明年春節前生豬市場價格仍將維持較高價位,下行空間有限。牛羊禽兔價格走勢預測:從近年我省牛羊禽兔生產發展和逐漸增長的消費需求分析,牛羊禽兔價格總體上將保持高位穩定。特別是牛羊肉價格在第四季度隨著天氣轉涼,需求增加,將會有所上漲。〔四川省畜牧食品局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