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善超,張 輝
(河南省濮陽縣畜牧局,河南 濮陽 457100)
1.1 環境控制 所建豬場應遠離村莊和其他養豬場,豬場周圍須有圍墻,防止其他獸類進入場內,豬場生活區外的入口處設置一消毒池,每天或間隔一天換消毒液,供進出場人員和車輛消毒;豬場四周應有排水溝,以保持豬舍地下水位低,地面干燥。每次出售豬后,對外來車輛和人員行走過的地方必須進行全面清洗、消毒;每棟豬舍門口,特別是產房、保育豬舍門口必須設置消毒槽,每天或間隔一天換消毒液,進入者需將鞋底消毒;對豬舍內的設備,特別是與豬直接接觸的用具例如料槽及水槽,必須每日清洗;堆積糞便處,每兩個月撒石灰粉一次。
1.2 人員控制 嚴格執行衛生防疫制度和各種規章制度,禁止非工作人員進入豬場,決不能讓外來人員進入生產區;工作人員進入生產區必須換衣、鞋,必須消毒后方可進入豬舍。
1.3 畜禽控制 盡量不要從外面引種,母豬盡量自己培育;少量公豬引種必須經過嚴格檢疫,1~2月內注射好各種疫苗并確定沒有疾病才可進入生產區;養豬生物安全措施中,除了消毒措施,最重要的生物安全措施就是全進全出措施,專業戶豬場飼養的母豬很難做到全進全出,但仔豬、保育豬必須采用全進全出。
1.4 污物控制 豬場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墊料、廢物,豬的糞便、尿液必須實行無害化處理,專業戶豬場相對規模小,完全可以將糞尿作為有機肥料施與農田、果園,使養豬環境能長期保持干凈。
1.5 隔離措施 豬場有圍墻,母豬舍與保育舍之間有隔離設施,對病豬有隔離措施,對外來車輛、外來人員有隔離措施。
1.6 衛生措施 豬舍每天做好通風、清掃等衛生工作,用具每天做好清洗工作。
1.7 防疫規章制度的執行與檢查 許多豬場都沒有規章制度,有規章制度的沒有執行,有執行的也沒有檢查制度,使防疫工作有漏洞,導致傳染病時有發生。
2.1 消毒概念 消毒是用物理的、化學的和生物的方法殺滅病原微生物。其目的是預防和控制傳染病的發生、傳播和蔓延。消毒是養豬防病最主要最有效的措施。
2.2 消毒原因 給豬注射疫苗后,豬產生的抗體畢竟是有限的。一個豬場每時每刻都在受外界病原微生物的侵襲,病原微生物對養豬環境的污染是無限的,當外界病原積累到一定的數量和濃度時,超過了豬免疫力、抗病力能夠承受的范圍,豬就會得病。消毒的目的就是通過噴霧、噴灑、飲水等消毒措施,以降低空氣等環境中病原微生物的總量,保證豬在相對安全的環境中發揮最高的生產性能,保證豬不得病、少得病。
2.3 豬場消毒最重要的地方和最重要的時機 由于乳豬剛出生時幾乎沒有免疫力和抗病力,仔豬早期容易從隱性感染的母豬身上感染疾病,早期感染的許多疾病可以影響和左右仔豬的一生,當母源抗體逐漸消失,給仔豬注射的疫苗還沒有產生抗體的時候,仔豬最容易得病,故臨產前母豬體表、產房的消毒最重要。只有通過消毒殺滅豬身體外面的病原微生物,使豬只少得病。
2.4 如何選擇消毒劑 由于豬的嗅覺、味覺非常發達,仔豬的皮膚又嬌嫩,豬場選擇的消毒劑最好無毒、無刺激性、無異味、無腐蝕性、對人畜安全、不污染環境,并對引起豬烈性傳染病的病毒具有特效。2.5 如何保證消毒有效 市場上消毒劑種類非常多,質量和使用后的效果差別大,養豬專業戶無檢測消毒效果的設備,很難評定消毒的實際效果。要使消毒劑真正有效,只有選擇正規品牌的、國內外都普遍使用的消毒劑,并嚴格按照說明書正確使用,才能真正保證消毒的實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