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琴瑟,朱淑斌,朱邦華
(江蘇省畜牧獸醫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泰州 225300)
隨著我國養豬業規模化和產業化的發展、商品市場化和國際貿易日漸緊密的結合以及人們對豬肉產品質量的需求不斷提高,當前我國養豬業面臨著極大挑戰。豬病日漸復雜,疫情的凈化和控制難度不斷增大;養豬業污染嚴重,對環境的影響越來越大,據業內人士測算:一個存欄萬頭的肉豬場,日排糞尿、污水量達100多噸,相當于1個5~8萬人的城鎮生活廢棄物排放量。豬場排放未經處理的污水超過國家標準的10幾倍至幾十倍;豬肉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問題,制約國際和國內消費市場,當今的消費者要求高安全、無污染、無殘留的健康食品,我國豬肉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問題已成為社會共同關注的焦點。因此,人們逐漸認識到生豬健康養殖的緊迫性和必要性,實現養豬業安全、優質、高效、無公害生產勢在必行。健康養殖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因此必須積極推行健康養殖方式,加強飼料安全管理,從源頭上把好養殖產品質量安全關。加大動物疫病防控投入力度,加強基層獸醫隊伍建設,健全重大動物疫情監測和應急處置機制,建立和完善動物標識及疫病可追溯體系。
健康養殖即是在養豬生產的各個環節采取各種有效措施,達到豬肉產品安全衛生,豬場排泄物達標,保持當地生態平衡和豬場的持續發展。健康養殖生產的產品首先必須為社會接受,是質量安全可靠、無公害的畜產品,對人類健康沒有危害;其次,健康養殖是具有較高經濟效益的生產模式;同時,健康養殖對于資源的開發利用應該是良性的,其生產模式應該是可持續的,其對于環境的影響是有限的,體現了現代畜牧業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的高度統一。
豬舍場址應選擇地勢高、通風良好的地方,交通應便利,水電應充足;應遠離生活飲用水的水源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和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和緩沖區;遠離村莊、集市、屠宰加工廠,以預防疾病的傳播;應具有對畜禽糞便、廢水和其他固體廢棄物進行綜合利用的沼氣池等設施或者其他無害化處理設施,以免污染環境;生產區、生活區、飼料加工車間、病畜隔離間要分開建設,留有一定距離的緩沖帶;生產區封閉隔離,工程設計和工藝流程符合動物防疫要求。最好從上風口處以種豬-保育-育肥三點式分區生產,三區間隔至少500m以上;裝豬臺必須在圍墻外,避免場外車輛入場;豬舍走向應以東西走向向東南方向偏離15°建造,這樣才能保證夏天太陽不會直射舍內豬體,冬天不會受西北風的侵襲;豬舍內凈空高度至少3.5m以上,最長不超過50 m為佳,棟與棟之間間隔25m左右,根據地形合理規劃建造,以品字形排列為最佳。
門衛室設紫外線消毒燈和洗手消毒盆,所有進場人員必須用紫外燈照射5~10min,并經消毒液洗手消毒方可進入。所有進場車輛必須由高壓消毒機噴霧消毒、經消毒池進入豬場;非生產區包括生活區、辦公區、飼料加工區等生產輔助區,要求經常清掃,保持清潔,每周消毒一次;進場人員在外更衣室脫去所有衣物后,經消毒液洗手、洗頭,全身淋浴后,在內更衣室換上全部場內專用工作服、工作鞋后,方可進入生產區。沐浴消毒過程由門衛監督,其過程為單一流向,嚴禁出現凈區、污區的雙向互串。工作服與工作鞋保持清潔,并定期用消毒液浸泡;進入豬舍雙腳要踩入消毒池內浸泡2~3 min,經消毒盆洗手后才能進入豬舍;及時清理糞便、污物、墊料等,臨時消毒與定期消毒相結合;嚴禁在場內飼養狗、貓、家禽等其他動物,嚴防野鳥的侵入,謝絕外來人員進入。
畜產品質量安全要從動物源開始監控。其中,引進優良品種非常必要。應選擇適合本地生長條件的具有高生產性能、抗病力強、來自非疫區或無隱性傳染病并能生產出優質后代的種畜禽品種或飼養品種;凈化種畜場,防止垂直傳播疾病。
豬的營養狀況影響免疫能力,疾病也會影響豬的營養需求。當日糧的營養水平能夠滿足豬的營養需要,豬處于生理穩定狀態,機體免疫系統處于最佳狀態,就會增強其對疾病的抵抗力。同時通過營養途徑調控可以減少豬群糞尿中氮、磷的排出量,降低H2S、NH3和糞臭素等物質的排放量,減少養殖業對環境污染的壓力。因此,飼料質量的好壞是影響養豬經濟效益、環境生態效益和豬只健康的重要因素。
研發綠色飼料,對促進豬只正常發育和快速生長能起到明顯效果。合理配制日糧,選用新型無公害飼料添加劑,應用先進的飼料投喂技術,以提高飼料利用率和保證豬群健康,減少養豬對環境的污染。根據生豬不同生長時期和生理階段的營養需求,供給不同的配合飼料。科學使用無公害高效添加劑,如微生態制劑、酶制劑、寡糖、酸制劑、植物性制劑、生物活性肽及高利用率,促進生長,改善品質,降低廢棄物排出,以減少獸藥、抗生素、激素的使用,減少疾病的發生。
要使用經批準合格的獸藥、飼料和飼料添加劑以及環保型消毒劑,不得使用過期、變質產品,注意配伍禁忌、嚴格執行停藥期。禁止使用法律法規、國家技術規范禁止使用的飼料、飼料添加劑、獸藥等。依據國家《獸藥管理條例》,建立健康養殖專用藥庫,規定只有符合國家公布生產的“無公害”和“綠色”的藥物才能進人這個藥庫。合理使用獸藥、藥物添加劑,嚴格控制藥物殘留。根據獸藥種類、成分及致病微生物對藥物的敏感合理使用,對癥下藥。不亂用、不濫用藥物。嚴格休藥期限,不在用藥期、休藥期內銷售食用動物。
確立定期巡查制度,保證飼養員能按時觀察畜禽并及時反饋信息;實施封閉管理制度,禁止無關人員隨便進出養殖場;建立獸藥檔案制度,確保使用的獸藥是從正規渠道購進的、由正規廠家生產的合格獸藥,確保按規定使用獸藥;落實健康體檢制度,保證飼養管理人員身體健康,防止人畜共患傳染病通過人體攜帶進場。
建立無害化處理設施和病豬隔離區。對可疑病豬、染疫豬尸體要采取密閉的方法轉移,并按無害化方法進行處理,對污染區域進行嚴格消毒。豬舍內配備畜禽糞污收集、運輸設施、設備,要有與養殖規模相適應的堆糞場,不得露天堆放。場區內糞污通道改為暗溝,實行干濕分離、雨污分離。建有對豬糞便、廢水和其他固體廢棄物進行綜合利用的沼氣池等設施或其他無害化處理設施。推行“豬-沼-果(糧、蔬、林)”等生態健康養殖模式,采用尿液進入沼氣池,糞便干清工藝,糞便通過堆積自然發酵處理后作為作物有機肥,達到就地吸收、轉化,降低污染,凈化環境。
良好的養豬工藝可以充分發揮良種豬的遺傳潛力和飼料營養成分的利用率,降低疫病的發生率,為高產優質高效的養豬生產創造條件,達到提高養豬生產水平的目的。現代養豬生產中主要有定位飼養、圈欄飼養以及厚墊草飼養等生產工藝模式,常見生產工藝包括三段飼養工藝流程、四段飼養工藝流程、五段飼養工藝流程、六段飼養工藝流程,應依據養殖規模的不同選擇不同的生產工藝流程。根據實際生產條件,應用超早期隔離斷奶技術結合多點分散飼養模式,控制適度的生產規模,維持豬群健康水平、降低疾病帶來的風險和去除疾病(病源);采用干清糞工藝代替水沖糞、水泡糞,減少污水排放,或應用“零排放”的發酵床養豬技術。
發展健康養豬是全社會系統工程的一部分,除重視豬生產環節外,在加工、貯藏、運輸、銷售等各個環節上,都要嚴格執行有關產品質量標準,加強產品質量監控,在國家法律保障、行政執行、技術支撐體系運行,并接受社會輿論監督,才能真正實現健康養殖,促進養豬業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