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順義區天竺鎮衛生院(101312)王莉
北京市順義區天竺鎮衛生院近三年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丹毒32例,觀察其治療速度及在隨訪1年中復發情況,并與單純西藥治療18例對照,現報告如下:
50例丹毒患者均為下肢丹毒,符合丹毒的臨床診斷標準。將50例患者隨機分為單純西藥治療組(西藥組)與中西醫結合治療組(中西組)。西藥組18例,男12例,女6例,年齡20~72歲,平均42±8歲;病程3天~3年,平均6.02±4.23個月;其中,并發足癬者6例,腹股溝淋巴結腫大疼痛者15例。中西組32例,男26例,女6例,年齡21~70歲,平均41±9歲;病程3天~3年,平均5.98~4.89個月;其中并發足癬者11例;腹股溝淋巴結腫大腫痛者28例。兩組間資料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西藥組給予青霉素800萬U靜脈滴注(過敏者給予頭孢呋辛4.5g或克林霉素1.2g靜脈滴注),并口服維生素B、維生素C,50%MgSO4濕敷,囑患者休息,并抬高患肢。患足癬者同時治療足癬。全身及局部癥狀消失后,繼續用藥3~5天。中西組在上述西藥組治療方法的基礎上加用中藥。治療采用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兼利濕邪的方法。基本方用:金銀花20g+蒲公英15g+野菊花15g+紫花地丁15g+川芎9g+赤芍9g+乳香6g+沒藥6g+蒼術9g+萆薢12g,水煎分兩次服用。藥渣局部多次熱敷。并據不同癥狀予以加減:血虛者加當歸、熟地、白芍;濕熱者加黃柏;濕邪偏重者加防己、澤瀉等。分別記錄兩組患者在治療5天后的癥狀、體征變化及治愈所用的時間,比較兩組治療速度的快慢;并對全部患者隨訪1年,比較兩組患者的復發率。
3.1 療效標準 治愈:癥狀、體征完全消失;好轉:癥狀、體征明顯減輕;無效:癥狀、體征無明顯變化或加重。
3.2 兩組治療5天后療效比較 中西組治愈11例(34.4%),好轉19例(59.4%),無效2例(6.3%),總有效率93.8%;西藥組治愈4 例(2 2.2%),好轉9 例(50.0%),無效5例(27.8%),總有效率為72.2%。中西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西藥組(χ2=4.4343,P<0.05)。
3.3 兩組治愈時間比較 中西組、西藥組平均治愈時間6.47±1.78天、8.81±3.05天。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中西組治療速度明顯快于西藥組。
3.4 兩組在治愈后隨訪的1年內復發情況比較 對50例患者均隨訪1年,中西組復發丹毒者5例,占15.6%(5/32例);西藥組復發者8例,占44.4%(8/18例)。兩者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 )。中西組復發率明顯低于西藥組。
根據丹毒的臨床表現,中醫辨證屬熱毒淫于肌膚,氣滯血瘀之癥,故治療宜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方藥采用金銀花清氣血熱毒,加上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共同組成五味消毒飲的主方,以清熱解毒、消散疔毒;用川芎、赤芍、乳香、沒藥以活血散瘀、消腫止痛。因病發于下肢者多兼濕邪為患,再加蒼術、萆薢以清熱祛濕。筆者運用中西醫結合法,較單純西藥治療,不僅縮短了療程,復發率也明顯降低,為丹毒臨床治療提供了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