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開文
(中鐵十二局集團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廣東珠海519000)
廣珠城際軌道交通工程金鼎2#特大橋位于海塘區,施工范圍內淤泥較深。主橋為(48+80+48)m連續梁(13#~16#墩),主橋現澆箱梁采用C55混凝土,預應力采用三向預應力體系,采用掛籃法施工。箱梁橫截面為單箱單室斜腹板,頂寬11.6m,底寬5.43~6.63 m,14#、15#墩中支點處梁高5.30 m,邊跨直線段和跨中處梁高3.20 m。全橋共分47個梁段,其中0#塊長為11.0 m,一般梁段(1#~10#)長分成3.0~4.0 m,合龍段長2.0 m,邊跨直線段長5.6 m。
0#塊采用鋼管和工字鋼支架現澆施工。邊跨直線段采用鋼管樁基礎和碗扣鋼管滿堂支架現澆施工。一般梁段采用菱型掛籃對稱懸臂澆筑。合龍梁段利用掛籃平臺進行現澆施工,合龍順序為先邊跨,后中跨。
連續梁0#塊支架基礎落于自身承臺和兩側增設的鋼筋混凝土擴大基礎上。承臺施工完畢后,在承臺四周(0#塊范圍內)挖除淤泥,換填2.5 m厚碎石類填料,壓路機碾壓密實,實測地基承載力滿足要求。
支架平臺結構為:在中墩每側橫向設2排400×10鋼管立柱,每排4根鋼管,每根鋼管立柱支撐在承臺和鋼筋混凝土擴大基礎上,每排立柱上加設斜撐體系;在鋼管立柱頂橫向架設I50a工字鋼,再在I 50a工字鋼上縱向布置I 36a工字鋼;其上鋪設5 cm×10 cm方木和1.5 cm厚竹膠板底模。混凝土澆筑前對支架按120%重量預壓,消除塑性變形,預留彈性變形。
邊跨直線段采用滿堂支架法施工,支架受力傳遞在承臺和鋼管樁基礎上。承臺施工完畢后,基坑及時回填密實,基坑外打單排400×10鋼管樁,計5根;鋼管樁頂橫放I28a工字鋼,其上與承臺間按間距60 cm擺放I 22a工字鋼;其上搭設碗扣鋼管滿堂支架,縱向間距90 cm,橫向間距60 cm,步距120 cm,支架上縱向布置12 cm×14 cm方木,橫向布置5 cm×10 cm方木,底模用1.2 cm厚竹膠板鋪設。混凝土澆筑前對支架按120%重量預壓,消除塑性變形,預留彈性變形,確保線形符合要求。
合龍段施工是連續梁懸臂施工和體系轉換的重要環節,施工必須滿足受力狀態的設計要求和保持梁體線形。該連續梁共有3處合龍梁段,使用掛籃進行合龍施工,合龍順序為先邊跨后中跨。邊跨合龍段混凝土澆筑后,張拉邊跨預應力束,解除主墩頂臨時固結,使懸臂T構變為簡支結構;中跨合龍后,使兩個簡支結構形成一個連續梁,完成兩次體系轉換。
合龍段處于掛籃上懸臂端,受溫度變化、日照、風力等影響,會發生軸向伸縮、豎向繞曲及水平向偏移變形。在預應力鋼筋張拉前,尤其是混凝土澆筑早期,這些變形會導致合龍段混凝土開裂,施工中必須嚴格控制。本橋合龍段施工正處于夏季,過程中各方面控制尤顯重要。其中主要采用兩種方法來進行控制:一是采取外部型鋼支撐的辦法,以承受溫度升高使梁縱向伸長產生的拉應力,二是臨時張拉部分縱向預應力束,以預壓力來抵消兩端因溫度降低而縮短所產生的應力;同時做好必要的輔助工作。
(1)焊接外部型鋼支撐和張拉臨時束,對邊跨合龍段進行臨時鎖定。
(2)澆筑邊跨合龍段混凝土,張拉邊跨預應力束,解除臨時鎖定。
(3)邊跨直線段支架卸落,拆除中墩臨時固結,并對中墩頂永久支座進行限位。
(4)焊接外部型鋼支撐和張拉臨時束,對中跨合龍段進行臨時鎖定,解除中墩永久支座限位裝置。
(5)澆筑中跨合龍段混凝土,張拉中跨預應力束。
(6)按設計要求依次對稱張拉連續梁預應力束,拆除模板和掛籃,完成體系轉換,最后形成連續梁結構。
(1)清理梁上不必要的材料和設備等。
(2)合龍段兩端的節段均施工完畢后,前移掛籃到位,調整掛籃的中線位置和高程。
(3)開始安裝合龍段底模、側模,在模內按設計圖加工及安裝鋼筋、波紋管和立內模等。
(4)進行合龍口臨時鎖定。按設計要求在腹板兩側的頂板和底板頂面預埋鋼板,梁體內埋設加強鋼筋,采用雙排槽鋼與預埋鋼板焊接。同時釋放邊墩永久支座的臨時約束,使梁一端在合龍口鎖定連接下能沿支座自由伸縮。
(5)按設計要求張拉4束臨時束(2T10、2B8),張拉力均為1000 kN。臨時張拉束對稱布置在底板、頂板最外側。
(6)梁體配重。若合龍段兩端標高偏差在15 mm以內,則不用配重,若標高差在15 mm以上,則在T構兩側壓配重。本梁采用在T構兩側各堆放22 t重的砂袋進行配重,過程中隨邊跨合龍段澆筑混凝土的重量,同步減去邊跨側砂袋的重量,保持T構兩側力矩平衡。
(7)在一天之中最低溫時澆筑合龍段混凝土。
(8)混凝土養護。待混凝土強度、彈性模量達到設計要求時,拆除內外模板,將臨時束張拉至設計噸位,并按照設計要求張拉相應預應力束,并拆除外部支撐和掛籃。
(9)拆除邊跨直線段支架和中墩處臨時固結,并對中墩永久支座進行限位鎖定。
(10)邊跨合龍后,即可進行中跨合龍段的施工。因中跨兩梁段上的掛籃非常接近,可同時利用兩掛籃進行中跨合龍段的施工。施工與邊跨合龍基本相同,采用加設外部臨時支撐鎖定、張拉臨時預應力束和合龍梁體兩端配重及換重,注意在合龍口鎖定后,解除中墩永久支座的臨時約束。
(1)合龍段在灌筑混凝土前一周,對橋梁高程、軸線和橋長進行聯測,并觀測這一周時間的氣溫數據,找出氣溫變化規律,確定一天中最低溫度時間、恒溫時間和升溫時間,以便在低溫及溫度變化幅度小的時間內灌筑混凝土,合龍時間選擇在凌晨的0時~4時。
(2)對合龍口兩側梁段接頭處鑿毛,將面層的砂漿鑿去,露出新鮮的骨料面,注意不要碰壞鋼筋、管道及預埋件等。鑿完后用水將鑿毛面沖洗干凈,在澆筑合龍段混凝土前,使鑿毛面充分吸水,但余留水分不要太多,以保證不會出現由于新舊混凝土接頭不良引起的裂紋。
(3)合龍口型鋼支撐和臨時束的張拉力必須嚴格按要求進行。剛性支撐鎖定時間根據連續觀測結果確定,在梁體相對變形最小和溫度變化最小的時間區段內,對稱、均衡、同步鎖定。臨時型鋼支撐可在任何時間段焊接支撐的一端,在一天溫度較低時快速焊接支撐的另一端。為減少鎖定時間,在鎖定前,完成合龍臨時束張拉的準備工作(如安裝臨時束錨具、千斤頂等)。待剛性支撐焊完后,在1 h內張拉完全部合龍臨時束。
(4)縱向預應力筋在混凝土澆筑前將其全部穿入。為防萬一,在合龍段相鄰兩側梁段施工時,分別在其波紋管道上預留壓漿管道。
(5)為了減少混凝土澆筑時的撓度變形,保證混凝土質量,在合龍段兩端配重。澆筑混凝土過程中,及時將每級卸下的配重移至0號塊后再卸至橋下。
(6)合龍段混凝土的配合比試驗要專項設計,采用微脹、早強混凝土。施工時,外加劑的摻量必須準,混凝土根據底板、腹板和頂板不同部位而選用不同的坍落度,以便混凝土能順利入模,混凝土澆筑完及時加強養護,防止發生裂紋。
(7)合龍段混凝土澆筑應選在日溫差較小的陰天,一天中日氣溫最低,溫度變化幅度小之時快速、連續進行澆筑混凝土。澆筑完正值氣溫上升為最好。
(8)合龍段混凝土施工前一天和合龍段混凝土澆筑完成后,安排專人在全橋范圍內全天連續7 d灑水降溫,加強保濕養護,并將合龍梁段及兩懸臂端進行覆蓋降低日照溫差影響,并適時在箱體內灑水養護。
(9)臨時張拉的預應力筋不準誤切割,待合龍混凝土澆筑完后還要進行補拉。
(10)按設計要求,先頂板后底板再腹板,先長后短,先邊跨后中跨的順序,依次對稱張拉連續梁預應力束。
(11)橋梁懸澆施工中線形控制非常重要,只有預拱度設置合理才能使橋梁上部結構在經歷施工、運營狀態反復發生向上或向下形式撓度后,保證結構運營一段時間后達到設計所期望的標高線形。因此在懸澆施工階段,對每個節段須準確設置預拱度。
計算預拱度值可按以下方面考慮:掛籃變形對該施工段的影響值(掛籃設計和加載試壓后得到);本施工段及以后澆筑的各段對該點撓度影響值;本施工段縱向預應力束張拉后對該點影響值;由徐變、收縮、溫度、結構體系轉換、二期荷載、活載等影響產生的撓度計算值。據此來提供梁體各截面的最終撓度變化值,設置施工預拱度,調整每塊模板安裝時的前端標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