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娜
(內蒙古科技大學,內蒙古包頭014010)
節約能源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一項長期戰略方針,是保證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手段。建筑的可持續發展要考慮周圍的環境及其資源的耐久性。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高校的校園建設進人了高速增長期,與之相伴的建筑能源消耗量亦逐年增加,高校建筑已成為重要的能源消耗領域。因此,實現高校建筑節能是高校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具體行動。高校建筑集教學、科研、辦公和生活于一體,在建設環境、建筑策劃、使用管理諸方面有其獨特的需求和特色。因此,高校建筑節能改造是我國建筑節能的關鍵,加強高校建筑節能改造,必將產生深遠的經濟社會效益。
高校建筑節能工作包括規劃設計、施工調試、運行管理、設備維護、設備更新等方方面面,建筑節能的技術涉及面也非常廣,有建筑圍護結構的隔熱保溫、節能門窗、節能燈具、節能電器、低品位能源的利用、暖通空調等。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參與者包括學校實際使用單位、建筑設計單位、基建、房產、實驗室設備管理單位、物業管理人員等主體,是一個的綜合性的工程。
高校集教學、科研和生活于一體,現已成為重要的能源消耗領域。自高校擴招后的幾年里,能源開支以近30%的速度逐年增長,而高校后勤集團或后勤企業作為高校用能大戶,其用電、用水約占高校總耗電量40%以上。其能耗特點是:
(1)能耗分布散、種類多:學校是屬于人員密集型單位,所需能源種類多,煤、燃氣、電、水、石油等用量巨大;
(2)能源使用周期性較強:由于學校的特殊性,寒暑兩個假期只需基本的維持能源。夏季6月到7月中旬是學校用電和用水高峰,冬季12月到1月中旬是耗電、煤及石油產品的高峰;
(3)技術水平較低:我國在建筑節能上的發展整體比較落后,比如墻體改革這一項,在經過許多年的實踐后依舊只是在有限的地區展開,而多數高校目前辦學經費和建設發展資金仍很緊張,所以高校建筑節能更為困難。
(1)建筑節能率低。我國在建筑節能上的發展整體比較落后,在高校的不斷發展中,能源利用暴露出的問題也日益突出。如墻體改革這一項,在經過許多年的實踐后,依舊只是在有限的地區展開,而多數高校目前辦學經費和建設發展資金仍很緊張,所以高校建筑節能更為困難;
(2)技術水平較低比,節能制度建設不完善。學校在能源管理方面的規章制度沒還沒有及時得到完善,缺乏有效的管理方式,能源管理方式沒有能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而改進;
(3)日常管理水平低。教工、學生宿舍用房,教室、圖書館、體育館、會堂、實驗室等教學科研用房,食堂、行政用房等輔助用房的日常管理松散,人走燈不滅,無人空調轉、清水長流等浪費現象嚴重;
(4)設備老化,浪費嚴重。水電暖管網設備老化現象嚴重,設施陳舊,易出現跑、冒、漏現象。耗電不平衡,偷水、偷電現象嚴重;
(5)新能源、節能方式缺乏激勵制度。校園建設資金投入大,但是綠色環保的太陽能、地源熱等新能源、新技術,在高校的使用缺乏政策支持和資金補貼制度的激勵,發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校園建筑節能設計涵蓋面很廣,包括布局、圍護、燈具、電氣、暖通空調等等,需要根據建筑自身的要求和特點進行選擇,但有一些共同的要點應當重視。
(1)校園建筑節能設計應根據建筑的使用功能和選址地塊的情況,確定建筑的布局和朝向。建筑布局對建筑節能起到很大的作用,目前校園建筑多采用組團式、圍合式的布局形式,具體布置時要考慮到組團內各建筑的通風要求。東南風為夏季的主導風向,因此,低層的建筑應布置到組團的東南面,而相對較高的建筑應布置到西北面。如果組團內各建筑的高度差別不大,那么就需要采取底層架空等形式來滿足各建筑的通風需要。此外,組團與組團之間也應充分考慮建筑物之間的間距、高差等問題,組織好建筑群間的自然通風。建筑朝向是影響建筑能耗的另一重要因素。據試驗表明,東西向建筑比南北朝向建筑耗熱量指標增加5.5%,南北向建筑在冬季日照時間更長,散熱量也要小于東西向建筑。此外,南北向建筑在夏天更少受到陽光直曬影響,自然通風也優于東西向建筑,可以減少空調制冷的能耗;
(2)建筑圍護結構應在滿足校園建筑通風、照明等條件下進行選擇。建筑圍護結構的性能直接影響到建筑節能設計的效果。在過去未被重視的墻體保溫技術現已成為建筑設計的強制性要求,采用高性能的保溫材料可有效減少建筑的傳熱損失。窗墻面積比大可以提高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風率,降低建筑能耗,但同時會增加建筑的傳熱損失。試驗表明,當窗墻比超過60%,每增加10%,則制冷負荷增加4%;
(3)合理增加新能源、新技術應用,減少校園建筑的長期能源使用費的支出。太陽能是目前技術較為成熟的新能源之一,校園建筑可以在屋面、玻璃墻面鋪設太陽能板,甚至普通墻面也可以使用新型的太陽能膜,為建筑提供日常電力,減少能源使用費的支出。應該指出的是,新能源、新技術目前造價和維護成本普遍較高,對高校來說也許并不是當前最經濟的選擇,但這是實現降低建筑能耗,實現高校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從長遠來看,可以減少高校的能源支出。
(1)通過學校網絡、報紙以及廣播等媒介,普及國家節能的法規,介紹能源緊缺的現狀,普及能源使用的知識,引導師生建立節約用能的良好習慣。在宣傳的同時,高校相關部門應身體力行,自己首先作好帶頭工作;
(2)引導學生自覺樹立節能意識。發揮學生社團組織的作用,通過學生環保社團組織,宣傳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的知識,從而讓大學生認識到節能建設需要從每個人自身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使節能成為一種習慣;
(3)通過學校課程設置或者主題教育,使師生形成合理的能源消費觀。設置能源和環保相關的課程,進行國情教育,采取多種形式如開設環保與可持續發展講座等,提高師生員工對節能的認同感,幫助他們抵制不良習慣,形成節能的風尚。
(1)建立科學合理的決策機制。管理決策不科學可以造成的巨大的浪費,科學決策是節能建設的必然要求。在決策時,對平衡資金投入和提高耗能效率的關系要充發協調。對學校的各種資源,才能精心地運作和管理,實現節約和可持續發展。
(2)建立強有力的組織領導機制。強有力的組織領導機制是建設節約型高校重要保障。在學校層面應成立由校領導任組長,各相關部門負責人為組員的節能工作領導小組,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局面,將節約型校園建設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3)構建完善的校園管理機制。完善相應的用能管理制度,理順機制,是建設節約型校園的必要條件。在能源管理方面,要努力推廣節能器具和節能設施的使用;在行政管理方面,要建立健全相關規章制度。要建立嚴格的獎懲與激勵制度,對降低能耗,節約辦學資源的部門和個人,要給予表彰和物質獎勵。高校可以通過數據統計,建立資源與能源指標考核,提高用能效率。
綜合以上對我國高校建筑節能存在的問題的分析,筆者認為,國家政府高度重視高校建筑節能工作,在政策、技術上給予高校建筑節能以支持和幫助,高校自身也要深刻認識到建筑節能的重要價值,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應采取改進措施,來減少高校維護使用的能源消耗,節約資金,讓學校能更多的經費投入到教學、科研等領域,以有限的投入培養更優秀的人才,產生更大的社會效益,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服務。
[1] 欒冶宏.淺談高校的節水、節能[J].安徽建筑,2002(7)
[2] 吳旭,陳江.高校建筑的節能潛力分析與行動[J].中國水運,2006(8)
[3] 於建明.建設節約型高校的價值審視及其思考[J].浙江工業大學報,2005(4)
[4] 孫宇.北方高校教學樓適應性改造研究[D].上海:同濟大學,2008
[5] 趙鳳桐,王豪.談談高等學校的節能活動[J].中國高教研究,1992(4)
[6] 於建明.建設節約型高校的價值審視及其思考[J].浙江工業大學學報,2005(4)
[7] 周逸湖,宋澤方.高等學校建筑—規劃與環境設計[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4
[8] 金曉瑩.從規劃設計、建筑設計角度談節約型校園建設[J].十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4):76-77
[9] 祝金良.建筑節能設計探討[J].山西建筑,2007,33(14):23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