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海,陳海龍
(1.青海省環境科學研究設計院,青海 西寧 810008;2.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工程建設分公司,青海 西寧 810000)
黃河積石峽水電站是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 “黃河公司”)開發建設的裝機容量為102萬kW的大型水電站。工程征占地類型多、面積大、占用影響黃河河道、施工周期長、施工手段復雜等特點決定了施工過程會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較大的影響。施工過程中,采取的開挖、爆破、征占用土地、道路修建、渣場料場生產、堆存、庫區淹沒土地、施工營地的建設運行等產生大量的水污染、大氣污染、噪聲污染、棄渣及垃圾污染等環境問題。在施工過程中對項目所在地的生態環境,包括孟達自然保護區、陸生生態、水生生態、景觀、社會環境、人文環境都有影響。由于大規模擾動原有土地還會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因此加強施工期環境保護工作勢在必行。開展施工期環境監理工作即是其中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黃河公司在工程建設之初即委托青海省環境科學研究設計院開展環境監理工作。筆者有幸參加了積石峽水電站的施工期環境監理、環境管理工作,現結合幾年來的環境監理工作實踐對積石峽工程的環境監理工作作一個初步探討。
為切實做好積石峽水電站的環境保護工作,開工之初黃河公司就明確提出了工程四大超越目標。其中之一就是環境保護工作要超越黃河公司以往所有工程。
參建單位進場開展工作之前,工程建設分公司負責建立了 《積石峽水電站環境保護管理體系》,建立了由樞紐工程處具體負責的環境管理機構,由分公司副經理為第一責任人結合環境保護專責的環境保護責任人制度,制定了包括污水處理廠運行規范在內的一系列環境保護管理措施,制定了詳細的環境污染事故應急預案,將環境保護目標列入工程總體目標控制。
在這一過程中,監理的主要工作是要求中國水利水電第四工程局、中國水利水電第十五工程局、葛洲壩集團公司等參建單位建立由項目經理領導、生產副經理具體管理、各職能部門參與的環境保護管理體系。其中,工程管理部負責制定項目環保措施和分項工程的環境保護方案,解決施工中出現的污染環境的技術問題,合理安排生產,組織各項環境保護技術措施的實施,減少對環境的干擾;質量安全部督促施工全過程的環境保護工作以及不符合項的糾正,監督各項環保措施的落實;其他各部門按其管轄范圍,分別負責組織對施工人員的環境保護培訓和考核,嚴格執行污染防治措施的管理運行制度。
為落實 “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環境保護工程與污染防治措施、生態保護措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環境監理自積石峽工程開工時起,積極與業主,設計、施工、工程監理單位聯系,協調;以使工程的環境保護專項設計做到與主體工程同步,污水處理廠、砂石料場廢水處理設施、孟達保護區珍稀植物的保護措施、黃河珍稀魚類增殖放流站、生活區綠化等措施都在主體工程開工前或同時完成并投入使用,發揮了其環保作用。
工程開工前,環境監理要求施工單位編制詳細的施工區和生活區的環境保護措施計劃方案,根據具體的施工計劃制定出與工程同步的防止施工環境污染的措施,認真做好施工區和生活營地的環境保護工作,防止工程施工造成施工區附近地區的環境污染和破壞。經環境監理批準的施工單位環境保護方案作為環境監理人員開展工作、監督施工的重要依據。
環境監理部全面負責施工區及生活區的環境監測工作,定期對施工區域的環境事項及環境因子進行監測,通過檢查巡視、旁站、鑒證等手段對環境保護措施的具體實施及進展情況進行監督管理。
1.3.1 大氣污染防治措施
(1)開挖過程中,在鉆機上安裝除塵裝置,鑿裂和鉆孔施工盡量采用濕法作業;運用產塵較少的爆破技術,正確運用預裂爆破、光面爆破或緩沖爆破、深孔微差擠壓爆破等技術。
(2)混凝土拌和樓安裝除塵器,生產過程中除塵設施和混凝土拌和系統同時運轉使用。檢查除塵器的使用、維護和檢修制度及規程,使其始終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
(3)采取措施防止運輸車輛將砂石、混凝土、石渣等撒落在施工道路及工區場地上,如有遺撒及時進行清掃。場內施工道路保持路面平整,排水暢通,并經常檢查、維護及保養。晴天灑水除塵,施工現場、道路每天灑水不少于4次。
1.3.2 水污染防治措施
(1)采取廢水循環利用及處理后排放措施,以減少對當地水源的污染。在沉淀池附近設置干化池,沉淀后的泥漿和細沙經過干化后用于后期的復墾造田。
(2)混凝土拌和樓生產廢水集中后經沉淀池二級沉淀,充分處理后排放,沉淀的泥漿定期清理送到渣場。
(3)生活污水先經化糞池發酵殺菌后,在生活區建設的污水處理廠進行生化兩級污水處理,達到一級排放標準后排放。
1.3.3 噪聲污染控制措施
嚴格選用符合國家環保標準的施工機具,盡可能選用低噪聲設備。要求工程施工中需要使用的運輸車輛、空壓機、打樁機、混凝土振搗棒等施工機械采取降噪措施,合理安排施工時間。
1.3.4 固體廢棄物處理
施工棄渣按設計和合同文件要求送至指定棄渣場。保持施工區和生活區的環境衛生,在施工區和生活營地設置足夠數量的臨時垃圾貯存設施,生活垃圾全部拉運至循化縣垃圾處理場填埋處理。
1.3.5 水土保持
(1)按設計和合同要求合理利用土地。通過設計優化,積石峽水電站取消了左岸下游2個棄渣場,減少了對土地的占用和破壞。環境監理在巡視中如發現施工單位占用了合同規定以外的土地,立即要求其進行整改,恢復原來地貌。
(2)施工活動中,設置并完善給排水系統,防止水土流失,防止破壞植被和其他環境資源。土石方明挖和臨時道路施工時,采取工程或生物防護措施,防止邊坡失穩、滑坡、坍塌或水土流失;制定棄渣場的治理措施,按照批準的棄渣規劃有序地堆放和利用棄渣,防止任意倒放棄渣而阻礙河、溝等水道行洪。
1.3.6 生態環境保護
(1)陸生生態環境保護。積石峽水電站由于地處孟達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試驗區,施工中,環境監理要求所有參建單位嚴格按照批準的地點施工,嚴禁越界開挖,對保護內的小葉樸、羽葉丁香、文冠果等重點珍惜野生植物采取了異地培育新苗、帶土移植等保護措施。
(2)水生生態保護措施。水生生態保護主要針對水電站所在黃河段的生態環境。選定花斑裸鯉、黃河裸裂尻和極邊扁咽齒三種高原裂腹魚作為馴化、增殖、放流的對象。黃河公司于2007年修建了積石峽魚類增殖放流站,委托專業單位進行運行管理。經過多年的人工馴養,達到了人工馴養、繁殖的預期目標。目前已完成繁育魚苗150萬尾,放流花斑裸鯉等1齡5 cm以上幼苗約100余萬尾。
1.3.7 職業與人群健康保護
(1)飲用水安全。保護引用水源地,是環境保護工作的重點之一。飲用水水源地監測達標供水是環境監理的經常性工作。
(2)建立工地醫院,方便職工醫療及控制疾病流行。
(3)要求各施工單位加強個人防護,佩戴防塵面罩、口罩、降噪耳塞。在工地建立了無害化衛生廁所,安排定期清理。
1.3.8 環境監測
積石峽水電站業主分別委托相應專業監測單位開展了環境、水土流失、水生生物、浸沒區地下水及土壤監測,以及時掌握環境信息,為環境監理和業主、各參建單位提供開展環境管理工作的科學依據;也為工程興建前后各環境因子的變化分析和對比積累寶貴的實測資料。
環境監理通過定期對水、大氣、噪聲、棄渣、生態、土壤等進行監測,發現排放超標或生態功能受到影響時,及時要求業主單位、施工單位采取措施進行糾正處理。因而,積石峽水電站在施工期沒有發生環境污染的事故,有效地控制了污染物的排放。
1.3.9 環境保護咨詢工作
為更好地做好水電站施工期的環境保護工作,有必要對施工中碰到的具體環境保護問題開展專家咨詢。積石峽水電站就保護黃河本河段的國家及地方保護魚種,聘請青海省內外的專家進行了兩次魚類保護專業咨詢,論證了修建魚類增殖放流站的可行性及建議方案,為魚類增殖放流站的建設及運行奠定了理論基礎。
目前,環境監理工作還處在環境保護部試點過程中,尚未形成全國統一規范的環境監理程序、方法、內容等。青海省環境科學研究設計院對積石峽水電站6年來的環境監理工作進行了總結,希望能為今后施工期環境保護、管理工作提供借鑒。
(1)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是環境監理工作的指導。環境監理的主要工作就是把環境影響評價報告中提出的環境保護工程、污染防治措施、生態保護措施落實到施工現場,貫穿施工全過程。
(2)建立由業主、監理、設計、施工所有參建單位組成的環境保護體系。明確工程的環境保護目標、職責,讓環境保護工作成為每一個參建人員的自覺行動。
(3)建立完善的工作程序,包括工作文件制度、設計審查制度以及驗收制度等。針對施工單位施工方案中環境保護措施的審查是具體控制施工過程中污染物排放的開始,也是環境監理巡視檢查的依據。針對單位工程、單項工程驗收的環境監理參加制度,對施工過程中沒有采取污染防治措施或是措施不得力的工程,環境監理人員可以拒絕簽字驗收規定,等等;保證了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環境保護工作的質量。
(4)在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地質公園等特殊地區施工應采取保護措施并加以控制。積石峽水電站位于孟達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實驗區,在環評報告上明確提出了珍稀保護植物的保護措施。環境監理督促業主制定了切實可行的保護措施并監督施工單位具體實施。
(5)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積石峽水電站主要的生態保護目標是黃河珍惜土著魚類,通過修建魚類增殖放流站、人工放流魚苗,使這一目標得以順利完成。
工程環境監理作為一種新的環境管理手段,盡管還有需要進一步規范、完善的地方,但它改變了長期以來我國對建設項目管理只注重審批和驗收兩個環節的 “亞鈴形”管理方式,變事后管理為全過程管理,是我國環境管理的一次飛躍。隨著法律依據、技術方法、標準規范等相關內容的不斷完善,環境監理必將在我國今后的工程環境管理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