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鵬
隨著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特種設備的使用登記數量日漸增多,且特種設備危險性較大,易發安全事故和造成巨大損失,作為履行特種設備安全責任主體的使用單位,必須重視和加強特種設備的安全管理工作。特種設備主要包括: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電梯、起重機械、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廠(場)內專用機動車輛等。如何搞好特種設備安全管理工作,一直是特種設備使用單位面臨的重要課題,現將特種設備安全管理開展模式、方法與措施,以及應注意的問題進行探討。
近年來,各級特種設備安全監督行政管理部門(質量技術監督局)加強了對特種設備的安全管理,使特種設備監督及管理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績,多數企業的特種設備管理模式已走上規范化和制度化軌道。但也有少數企業存在著不重視特種設備管理、安全隱患增多等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如下。
(1)沒有制定安全管理制度。由于沒有制定特種設備安全管理制度,如設備管理、操作規程和日常維護與保養制度等,企業領導及員工對特種設備的界定概念模糊,不知道何為特種設備。對新購置的特種設備既不能按特殊設備管理,甚至使用不符合安全技術規范要求的特種設備,為特種設備事故發生埋下了隱患。
(2)企業主體的安全責任落實不到位。由于企業的主體安全責任落實不到位,不能真正認識特種設備的危險性,以及在安全生產中應當承擔的主體責任,不能按照法律法規要求加強內部安全管理。有些企業因經濟效益下滑,既不履行特種設備登記手續,還非法使用超期未進行安全檢驗的設備;臨界報廢或存在嚴重安全隱患的特種設備仍在運行;特種設備作業人員無證操作現象較為普遍。
(3)沒有專職的安全管理人員。由于企業未設置特種設備安全管理機構和配備專職的安全管理人員,企業領導、員工對特種作業培訓持證上崗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不認為特種作業人員是安全生產事故的高發人群,不認同對特種作業人員進行安全知識教育和操作技能培訓的必要性及重要意義。有的企業不愿意在這方面增加投入,安全管理及操作人員既沒有得到質量技術監督局的考核與認可,也未取得國家統一頒發的特種作業人員證書。沒有建立特種設備安全技術檔案,未制定特種設備事故應急專項預案,特種設備事故演練不能正常開展。
上述問題說明,一是使用單位領導的思想已遠跟不上特種設備發展的步伐,使特種設備管理出現諸多薄弱環節,為安全事故發生埋下了隱患。二是沒有認清特種設備的安全使用與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以及社會和諧穩定有著密切的關系。為防止和減少特種設備事故發生,搞好特種設備管理已成為使用單位長期堅持做好的首要工作。
1.加大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的貫徹力度
作為企業特種設備的管理及操作人員,必須認真學習《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安全技術規范》和《設備操作規程》,不斷提高對特種設備的管理能力和操作水平。新修改的《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已于2009年5月1日起施行,條例全面列舉了特種設備的生產(含設計、制造、安裝、改造、維修)、使用、檢驗檢測和監督檢查、事故預防、法律責任等相關規定。
2.將安全責任落實到人
認真落實《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規定的企業主體責任,這是做好特種設備管理工作的基礎。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應建立健全企業的特種設備安全管理機構,明確相關人員的工作職責。例如,企業行政正職是安全生產的第一責任人,對本企業的特種設備安全管理與監督負有全面的責任;分管行政副職對特種設備安全管理負有監督與領導責任,并向行政正職負責。只有做到思想高度重視、管理模式創新、管理機制健全和全體員工認可,才能將特種設備安全管理工作做好。
(1)企業特種設備管理機構肩負著特種設備管理職能,管理人員應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做好特種設備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意義,應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與管理水平。為切實加強領導,企業要成立公司級特種設備安全管理領導小組,加大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安全責任人的落實力度,履行好特種設備安全管理的領導職能。如河池市轄區內的大中型企業,由于高度重視特種設備安全管理工作,不僅成立了特種設備專門管理機構,而且能較好地履行特種設備安全管理職責,多年來從未發生過特種設備安全生產事故。而一些小作坊式的加工企業,為了追求眼前利益,不僅不重視特種設備的安全管理,而且采取應付或敷衍的方式,使安全事故時有發生。
(2)制定特種設備各種安全管理制度,包括設備管理、設備操作規程、日常維護保養以及點巡檢制度等。使用單位負責制定特種設備管理制度、特種設備每日檢查、每月檢查和年度檢查計劃,編寫本企業特種設備安全操作規程,要經常組織員工學習和監督檢查制度貫徹與落實情況;對所有特種設備都應明確責任人,建立運行日志、維護保養和檢查制度,并認真做好相關工作記錄。操作人員必須做到,作業前對特種設備及作業環境進行檢查,作業中要進行實時監護,作業后應按操作規程對設備進行全面檢查。
(3)應定期或不定期地組織操作、維修人員,對在用特種設備進行經常性的日常維護與保養,管理部門進行定期檢查和抽檢。對在用的特種設備每月至少進行一次自行檢查,并作出詳細記錄,發現異常情況需及時處理。對安全附件、安全保護裝置、測量調控裝置,以及有關附屬儀器儀表等,都必須定期進行校驗、檢修和記錄相關結果。
(4)建立和完善特種設備安全技術檔案,建立特種設備分類、作業人員數據庫,以及各種特種設備的定期檢驗周期一覽表,做到對本企業特種設備狀況了如指掌。特種設備安全技術檔案包括:特種設備的設計文件、制造單位、產品質量合格證明、使用維護說明、安裝技術文件和試運轉技術資料;特種設備定期檢驗和定期自行檢查記錄;特種設備日常使用狀況記錄;特種設備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護裝置、測量調控裝置等日常維護保養記錄;特種設備運行故障和事故記錄;高耗能特種設備能效測試報告、能耗狀況記錄,以及節能改造技術資料等。
3.建立特種設備事故報告制度
企業在設置特種設備安全管理機構時,應根據《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有關規定配備特種設備管理、維修及操作人員,在經過質量技術監督局考試,并取得國家統一頒發的特種作業人員證書后,方可從事相應的作業或管理工作。企業特種設備安全管理人員還要與當地的質量技術監督局保持溝通及聯系,配合安全監察及檢驗人員做好特種設備的定期檢驗工作,發現重大安全隱患或發生安全事故后,必須立即報告。
4.重視特種設備作業人員安全培訓工作
據統計,發生特種設備事故原因大多是違章操作、誤操作設備導致,因此,企業要重視對特種設備作業人員的安全教育與技能培訓工作,要不定期地開展對各級、各類特種設備操作人員的安全教育培訓,既要提高特種設備安全管理整體水平,又要提高操作人員的安全生產意識、安全操作技能和遵章守紀的自覺性,避免安全事故和違章操作情況發生。河池市轄區內的多數特種設備使用單位,通過開展各級、各類特種設備操作人員的安全教育培訓活動,不斷提高了操作人員的安全意識及操作技能,避免了安全事故發生。但個別小企業因不重視上述工作,違章操作、誤操作現象連續不斷。
5.制定特種設備事故應急預案制度
制定特種設備事故應急專項預案,并定期開展各種特種設備事故演練,不僅能夠預防安全事故發生,也能將事故損失降到最低。例如,2009年5月19日8時,轄區內一液化石油氣充裝單位的一個液化石油氣儲罐底部發生泄漏,該充裝單位迅速啟動應急專項預案,只用15min就堵漏成功,避免了發生爆炸的危險。主要是該單位平時能科學的制定事故應急專項預案、定期開展應急演練和配置了必要的堵漏工具,在應急救援大隊到達之前就已成功地消除了危險點。特種設備事故應急專項預案主要包括:事故救援組織體系、事故應急處置機構及職責、聯系人電話、事故應急響應預案(發生事故如何啟動)和事故處理辦法等。
特種設備涉及到員工的生命安全、危險性較大,特種設備使用單位要按照《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的有關規定履行好管理職責,將特種設備安全管理作為企業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抓實抓好。要建立起特種設備安全生產責任制,認真執行特種設備安全管理制度,落實好安全責任人。把特種設備安全生產的責任落實到每個環節、崗位和員工身上,增強各級管理人員的責任心和緊迫感,使特種設備安全管理工作既要做到責任明確,又能互相協調與配合,保證企業生產能夠長期安全與穩定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