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鋒
鋼結構由于其重量輕,強度高,可減輕基礎的負荷,降低地基、基礎部分造價,制作簡便,施工工期短,工業化程度高等特點,在工業廠房建設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發展迅速。鋼結構柱腳一般均采用預埋錨栓與基礎連接,所以柱腳錨栓的預埋精度將直接對上部結構安裝和工程質量造成影響。利用模具將錨栓按類別組裝后編入基礎短柱鋼筋籠中,整體進行現場精確定位固定,再結合經緯儀跟蹤監控校正,采用正確的振搗方式,保證了地腳錨栓的預埋精度,保證了工程質量,提高上部結構安裝速度。
興達鑄件有限公司聯合鑄造車間工程建筑面積為 7 845m2,基礎±0.000以上都為鋼結構,該工程每平方米用鋼量為25.6 kg,基本結構形式均為門式鋼架,但跨度最大24m,最小15m;檐口最高13.7m,最低10.8m,鋼架總類別為8種,吊車種類也有多種,其中多有高低相連和縱橫交接,給安裝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允許偏差參考 GB 50205-2001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中相關規定。常用地腳錨栓預埋方法一般分為直接預埋和預留孔埋設兩大類。該工程采取直接預埋方法。
對工程圖紙進行分析,該工程使用錨栓規格有 M 24,M 27,M 30,M33,M 36,M42,錨栓組(考慮抗風柱)有11種,相應基礎短柱有 11種,為便于說明,僅取其中的 2種進行論述。
錨栓間距及其所對應的短柱規格如圖 1所示。

2.2.1 鋼板模具的制作
按如圖1所示切割鋼板并打孔。鋼板采用10mm厚Q235B鋼即可,尺寸以保證鋼板邊距錨栓孔中心 100mm為宜,為提高組裝精度,打孔直徑比錨栓直徑大0.5mm~1mm即可,此處取為1mm,每種規格制作兩塊相同鋼板。打好孔的鋼板如圖 2所示。
適當調整兩塊鋼板的間距(約為錨栓長度的 1/2),此例取為約400mm,調整時,可用相應錨栓插入孔中進行輔助定位,并用方尺檢查,將上下相同兩塊鋼板孔垂直對正后,用 4φ20的鋼筋點焊后將其固定牢,相應鋼板模具即制作完成,制作好的鋼板模具如圖 3所示。

2.2.2 錨栓組裝過程
將相應的錨栓螺紋向下倒插入鋼板模具中,調整好彎鉤方向(以安裝時不和基礎短柱鋼筋妨礙為宜),在上部用 φ10鋼筋進行兩次交叉點焊,按類別將地腳錨栓進行分別組裝。為便于錨栓定位固定時位置的調整,兩次交叉點焊的間距宜為 2倍的箍筋間距,此處的短柱箍筋間距為150mm,所以兩次交叉點焊的距離取為 300mm。組裝好的地腳錨栓如圖 4所示。

1)參照GB 50010-200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第 10.3.2條規定,當柱截面短邊尺寸大于 400mm且各邊縱向鋼筋多于 3根時,或當柱截面短邊尺寸不大于 400 mm但各邊縱向鋼筋多于 4根時,應設置復合箍筋;根據以往工程實際,鋼結構基礎短柱截面一般會超過400mm,按規范均會設置復合箍筋。2)該工程基礎短柱均配置復合箍筋,給錨栓組現場預埋帶來了不便,經協調,預先確定錨栓在基礎短柱中的大致位置,在鋼筋籠編制及箍筋綁扎時,根據其在基礎短柱中的大致位置,對錨栓組進行預定位,將錨栓組編入相應短柱鋼筋籠中。3)在基礎模板工程安裝固定完成后,利用經緯儀配合鋼尺進行錨栓組的定位和固定,保證地腳錨栓的位置偏差在允許的范圍內,確保錨栓和基礎模板牢固,保證錨栓組不發生上下、左右、旋轉等各個方向的移動。4)混凝土澆筑和振搗時,盡量避免對已定位錨栓的擾動,嚴格要求工人在澆筑混凝土過程中,振動棒必須從基礎短柱模板四周插入振搗,嚴禁只從一面振搗。并且振動過程中振動棒嚴禁與地腳錨栓接觸。5)混凝土澆筑和振搗過程中應利用經緯儀進行跟蹤監控,一旦發現錨栓有移動,實時進行校正,最后在混凝土初凝前,再對錨栓位置進行復核,如有偏差及時校正,以確保錨栓位置準確。6)在混凝土澆筑前要對錨栓螺紋部分進行防護,以保證混凝土澆筑過程中螺紋部分不沾染混凝土,在澆筑完畢后要對錨栓進行防銹并標記,以保護錨栓在上部鋼結構安裝前的后續施工中不被破壞。
1)將錨栓組裝后進行整體安裝,可以保證各個錨栓間的相對位置準確,避免單個錨栓的傾斜等導致的位置偏差,更有利于錨栓的精確定位。
2)考慮錨栓組在短柱中的大致位置,在編短柱鋼筋籠時將錨栓組進行預布置,將其編入鋼筋籠中,避免了錨栓組作為整體,在預埋時和基礎短柱中復合箍筋的交叉打架現象。有利于錨栓組的定位,保證了工程質量。
在工程施工中,將各個工序進行綜合考慮,從而進行協調交叉作業,可以更好的保證工程質量,降低后續施工難度。在本例中,將基礎短柱鋼筋綁扎和地腳錨栓安裝綜合考慮,進行協調施工,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前提下,降低了錨栓安裝難度,提高了安裝速度和精度,為上部鋼結構的快速順利安裝提供了前提保證。
[1] GB 50205-2001,鋼結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S].
[2] WJGF-001-2005,鋼結構地腳螺栓預埋施工工法[S].
[3] GB 50010-200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