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立軍
隨著開山填海工程不斷擴大,向海洋延伸越來越遠,需要處理的填土厚度也逐漸加深,從最初幾米到十幾米甚至幾十米。而強夯法作為解決填土壓實問題的高效、低廉地基處理方法,也由過去處理幾米逐漸提高到十幾米,能級也由6 000 kN?m提高到18 000 kN?m。
本文通過國內最高強夯能級 18 000 kN?m能級地基處理工程實例,對處理厚度達到 18m~20m的廣東某港口石化儲罐地基試驗研究,以及實測和理論沉降計算綜合分析評價,提出一些結論和建議,以供類似場地工程地基處理設計施工和沉降計算時作為參考。
廣東某沿海港口石化倉儲項目,工程用地面積約 63 131.1m2,擬建建筑物主要為 6個儲罐內徑為 40m、設計容量為 30 000m3,以及長輸管線接收裝置區、倉庫、泵房、管廊及配套設施等組成,建筑物占地面積約29 975m2,場地設計標高為+5.000m。
場地原為灘涂地,采用開山回填碎石土回填而成。由于填土結構疏松且存在大空隙和孔隙,強度很低,夾雜大粒徑塊石較多,部分區域還有厚度不等的淤泥質砂土層,地基土的抗剪強度和抗變形能力不能滿足設計要求,因此設計采用高能級強夯(18 000 kN?m處理罐下地基,8 000 kN?m處理附屬設施)對地基進行加固處理,以提高土體的變形模量,減少沉降量,增加其抗剪強度和在底部滑移的穩定性。
為此先進行強夯試驗,通過試驗結果確定地基處理設計參數后進行大面積地基處理施工,并在儲罐施工完成后進行充水預壓監測,并對實測沉降和計算沉降結果進行分析比較,提出此類地基沉降計算的建議。
根據勘察報告,本場地地層條件如下:①人工填土:雜色,松散狀,是由巖塊及砂土堆填而成,塊石粒徑一般為 10 cm~60 cm,局部粒徑大于 100 cm,巖芯呈短柱狀、碎石狀或砂土狀,骨架顆粒排列十分混亂,密實度不均勻,未完成自重固結。厚度17.5m,層地標高為-12.53m。②-1細砂:灰黑色,灰黃色,飽和,松散狀,以細砂為主,含少量粉、中、粗砂、貝殼碎屑及有機質。本次勘察共有14個孔揭露本層,其中,層厚 0.50 m~7.20 m,平均厚度2.47m;頂板埋深10.00m~19.50m,平均埋深15.68m;頂板標高-14.85m~-4.74m,平均標高-10.84 m。②-2中砂:灰色,灰黃色,飽和,松散~稍密狀,粒徑大于0.25mm的多達50%,含少量粗砂,偶夾少量圓礫,局部含有貝殼碎屑及有機質。承載力特征值為160 kPa,壓縮模量為3.5 MPa,內摩擦角為20°。層厚3.1m,層地標高為-15.63m。②-3粘土:灰色,灰黃色,可塑,濕,層理不明顯,局部含較多粉砂成分,偶見卵石成分,中等壓縮性,強度中等。本次勘察共有 12個孔揭露本層,其中,層厚 0.70m~5.20m,平均厚度3.20m;頂板埋深14.00m~23.00m,平均埋深19.44m;頂板標高-18.60m~-9.16m,平均標高-14.48m。②-4淤泥質砂:深灰色,灰黑色,飽和,松散狀,高壓縮性,強度低,靈敏度較大,局部含較多淤泥,以流塑狀為主,局部呈軟塑狀,含較多的有機質及貝殼碎屑,偶見未完全炭化的植物根莖。承載力特征值為80 kPa,壓縮模量為2.0MPa,凝聚力C=10 kPa,內摩擦角為8°。層厚3.0m,層地標高為-18.63m。③含砂粉質粘土:紫紅色,褐黃色,濕,硬塑狀為主,局部可塑狀,局部含較多砂礫成分,巖芯遇水易軟化。本次勘察共有 72個孔揭露本層,其中,層厚0.50m~6.90m,平均厚度2.50m;頂板埋深5.00m~24.00m,平均埋深15.89 m;頂板標高-19.54 m~0.23 m,平均標高-11.18m。④-5強風化凝灰質砂巖:褐黃色,裂隙極發育,巖芯呈半土半巖狀,巖芯手可折斷,局部見較多未完全風化的巖塊。承載力特征值為600 kPa,壓縮模量為12.0MPa。層厚5.0m,層地標高為-23.63m。④-6中風化凝灰質砂巖:青灰色,褐灰色,裂隙中等發育,巖芯呈短柱狀或碎塊狀,局部呈5 cm~25 cm短柱狀,巖質較硬。承載力特征值為1 200 kPa。層厚1.6m,層地標高為-25.23m,未鉆穿。
根據地層條件可知,本場地碎、塊石填土厚度在 18m左右,厚度比較均勻,其下為軟弱土層,厚度2m~8m不等(包括中砂、黏土、淤泥質砂等地層),設計采用18 000 kN?m能級強夯,主要加固碎、塊石填土,并對其下軟土產生一定影響。要求處理后地基承載力特征值不小于250 kPa,工后最大變形量不大于100mm。
根據以上要求,18 000 kN?m試驗施工采用五遍成夯工藝設計如下:
1)第一遍夯點施工:平錘直徑 2.4 m~2.6 m,能級為18 000 kN?m,夯點間距為 10.0m,收錘標準按最后兩擊平均夯沉量不大于 25 cm且擊數不少于 15擊控制,具體夯點布置如圖 1所示,施工完成后及時將夯坑填平和測量標高。
2)第二遍夯點施工:18 000 kN?m能級平錘強夯,夯點間距為10.0m,夯點位于一遍 4個夯點中心,收錘標準按最后兩擊平均夯沉量不大于 25 cm且擊數不少于 15擊控制,施工完成后及時將夯坑填平,夯點布置如圖 1所示。施工完成后進行場地整平,測量標高。
3)第三遍夯點施工:8 000 kN?m能級平錘強夯,夯點位于一、二遍 4個夯點中心,收錘標準按最后兩擊平均夯沉量不大于10 cm且擊數不少于 10擊控制,施工完成后及時將夯坑填平,夯點布置如圖 1所示。施工完進行場地整平,測量標高。
4)滿夯施工:第四遍為 3 000 kN?m能級滿夯,每點夯 3擊,要求夯印 1/3搭接。滿夯結束后整平場地。施工完進行場地整平,測量標高。
5)滿夯施工:第五遍為 1 500 kN?m能級滿夯,每點夯 3擊,要求夯印 1/3搭接。滿夯結束后整平場地。施工完進行場地整平,測量標高。

試驗施工完成采用多道瞬態面波測試、動力觸探(鉆探)測試和平板載荷試驗等手段進行檢測,通過檢測結果綜合進行分析強夯加固效果。
通過動探、靜載和面波測試,重型動力觸探難度較大,基本鉆進為主,動探擊數大于30擊/10 cm;平板載荷試驗結果確定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全部滿足250 kPa要求;面波測試18m范圍地層剪切波速基本上在 250m/s以上,地層比較均勻。根據檢測結果,整個填土層達到密實狀態。

本工程30 000m3油罐,直徑40m,在充水預壓階段環墻布設24個沉降監測點,監測點布設見圖 2。
對整個處理后 6個 30 000m3油罐均進行了充水預壓監測,平均沉降量均在40mm左右,其中T-401罐充水預壓沉降量在28mm~54mm之間,平均沉降量為43.5mm。
根據GB 50473-2008鋼制儲罐地基基礎設計規范地基沉降計算公式:

30 000m3油罐荷載P0取 250 kPa,計算深度從基礎底面至基巖頂面,T-401罐沉降計算見表 1。

表1 T-401罐計算沉降量
通過計算,罐邊緣沉降量為168.8mm,實測平均沉降量為計算總沉降量的26%,為填土層計算沉降量的80%。
其余 5個油罐計算和實測結果與 T-401罐基本一致,充水預壓實測沉降量基本相當于填土計算沉降量的 80%。
目前沿海碎、塊石填土地基處理范圍逐漸擴大,處理深度逐漸加深,本文通過一個采用18 000 kN?m能級強夯處理沿海油罐區工程實例分析得到以下結論:
1)采用 18 000 kN?m能級處理填土厚度超過 18m填土地基是可行的,通過施工檢測,地基處理后承載力達到250 kPa以上,能夠滿足大型油罐基礎的需要;地基處理后剪切波速達到 250m/s,填土達到密實狀態。2)對于碎、塊石土強夯地基沉降計算,按目前現行規范計算結果均遠遠大于實測沉降量;通過本工程分析,充水預壓沉降量相當于計算填土沉降量的 80%。
[1] JGJ 79-2002,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S].
[2] 水偉厚,王鐵宏,王亞凌.瑞雷波檢測10 000 kN?m高能級強夯地基[J].建筑結構,2005,35(7):46-48.
[3] 王鐵宏.全國重大工程項目地基處理工程實錄[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8.
[4] GB 50473-2008,鋼制儲罐地基基礎設計規范[S].
[5] 朱均克,何立軍.強夯結合管樁在地基處理中應用和效果分析[J].西部探礦工程,20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