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玄照
(中國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四川 成都 610031)
旋噴樁屬于高壓噴射注漿法的一種,利用鉆機將旋噴注漿管及噴頭鉆置于樁底設計高程,將預先配制好的漿液通過高壓發生裝置使液流獲得巨大能量后,從注漿管邊的噴嘴中高速噴射出來,形成一股能量高度集中的液流,直接破壞土體。噴射過程中,鉆桿邊旋轉邊提升,使漿液與土體充分攪拌混合,在土中形成一定直徑的柱狀固結體,從而使地基達到加固,對處理淤泥、淤泥質土、粘性土、粉土、沙土、人工填土和碎石土等有良好的效果。
由于旋噴樁處理后的地基基底承載力較高,基礎整體性好,沉降小,目前在高速鐵路的涵洞基底處理中大量應用。不過,目前鐵路設計規范尚未對旋噴樁的設計進行闡述,只對旋噴樁的施工編制了相應的施工技術指南。鐵路涵洞的基底采用旋噴樁處理進行設計,一般都是參照建筑地基處理相關規范的理論公式進行計算。下面結合工程實例,詳細闡述旋噴樁在鐵路涵洞基底處理中的設計與施工方法。
新建鐵路大理至麗江鐵路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麗江市,DK155+789涵洞根據地質鉆探顯示,基底為松軟土及黏土。松軟土層厚0~8 m,基本承載力為40~90 kPa,黏土層厚6~30 m,基本承載力為120~200 kPa。涵洞設計孔徑為1~3.0 m蓋板箱涵,要求地基承載力不小于150 kPa,采用旋噴樁對基底進行加固。
旋噴樁處理后的地基屬于復合地基,樁和土共同受力,應結合工程情況進行現場試驗再確定地基加固后的強度。一般是先通過式(1)和式(2)計算得出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取其小值,再通過式(3)計算得出復合地基的承載力特征值。

式中:η為樁身強度折減系數,一般取0.33;fcu為混凝土抗壓強度平均值(kPa);Ap為單樁樁身面積;up為單樁周長;qsi為樁周第i層土的側阻力特征值;li為樁周第i層土的厚度;qp為樁端地基土未經修正的承載力特征值;m為面積置換率;β為樁間土承載力折減系數;fsk為處理后樁間土承載力特征值,一般按當地經驗取值,可取天然地基承載力特征值。
本工點設計樁徑D=0.6 m;樁面積Ap=3.14×0.3×0.3=0.2826 m2;樁周長Up=3.14×0.6=1.88 m;設計樁長10 m;旋噴樁行列式布置,縱橫向間距均為1.2 m;面積置換率m=(3.14×0.3×0.3)/(1.2×1.2)=0.196;旋噴樁樁體無側限抗壓強度fcu=3.0 MPa。土的側阻力特征值松軟土層取8 kPa,粘土層取12 kPa。
1.3.1 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Ra計算
(1)按樁體強度計算:Ra=η fcuAp=211.95 kN
兩者比較,取小值Ra=199.35 kPa。
1.3.2 旋噴樁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計算
fspk=mRa/Ap+β(1-m)fsk=157.6 kPa>150 kPa
從上述計算可看出,旋噴樁的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對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影響很大。按樁體強度計算,Ra是個固定值;按摩擦樁計算,Ra和樁長成線性變化,在一定樁長范圍內,增加樁長能提高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
漿液需具有足夠的穩定性,漿液中含氣少,能調整漿液的膠凝時間,有良好的力學性能。同時漿液需要適中的稠度,具有良好的可噴性。稠度過大時,流動緩慢,噴管容易堵塞;稠度過小時,對強度有不良影響。漿液宜在旋噴前1 h以內配制,使用時濾去硬塊,以免堵塞管路和噴嘴。本工點采用32.5級普通硅酸鹽水泥,水泥漿水灰比為1∶1至1∶1.5,水泥用量為150~200 kg/m。
高壓旋噴樁的施工工藝流程是:平整場地→鉆機就位→鉆機成孔→提升噴射→結束成樁。
(1)平整場地:原地面清理、整平, 修筑水泥、石膏存放料平臺,并用小型壓路機碾壓密實,施工時做出橫坡,以利排水。
(2)鉆機就位:將使用的鉆機安置在設計的孔位上,鉆機就位后作水平校正,使鉆桿軸線垂直對準鉆孔中心,保證鉆孔達到設計要求的垂直度。
(3)鉆機成孔:采用單管樁機鉆進,鉆進過程中,注意觀察鉆機的工作情況,鉆孔垂直度控制在1%之內。
(4)噴射提升:噴射管下到設計深度,開始送入符合要求的水泥漿,待漿液冒出孔口后,按20 r/min的提升速度、15 r/min的旋轉速度,自下而上開始噴射、旋轉、提升,直到設計的終噴高度。
(5)結束成樁:高壓噴射注漿完畢,迅速拔出噴射管,采用速凝漿液防止樁基與土層間出現脫空現象。噴射結束后及時將管路沖洗干凈,以防堵塞。
(1)嚴格配合比拌制水泥漿液,漿液攪拌均勻,加篩過濾,隨拌隨用。拌制好的水泥漿液超過2 h不能使用。
(2)噴漿前要檢查高壓設備和管路系統,其壓力和流量必須滿足設計要求。注漿管及噴嘴內不得有任何雜物,注漿管接頭的密封圈必須良好。旋噴開始后必須時刻注意檢查漿液初凝時間、注漿流量、風量、壓力、旋噴提升速度等參數是否符合要求,并隨時做好記錄。鉆桿應均勻旋轉、提升,確保樁體連續、均勻。注漿管分段提升的搭接長度不小于10 cm。確保樁長符合設計要求。
(3)噴射孔與高壓注漿泵的距離不宜大于50 m,鉆孔的位置與設計位置的偏差不得大于5 cm。實際孔位、孔深和每個鉆孔內的地下障礙物、洞穴、涌水及漏水等情況均應詳細記錄。
(4)施工過程中隨時檢查施工記錄和計量記錄,隨時注意對壓力和流量的控制,保證樁徑。
[1]JGJ 79-2002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S]
[2]TZ 203-2008客貨共線鐵路橋涵工程施工技術指南[S]
[3]劉宇鋒.從軟土地基處理淺談高壓噴射注漿法的設計與施工[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