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宇
近些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家庭用車的數量也在快速的增長,另外由于城市用地日益緊張,修建一層或多層地下停車庫已經成為趨勢。這樣既增加了建筑物的使用面積,又提供大量停車位。但是,這部分建筑即地下停車庫樓面標高低于室外地面標高,導致其排水不能自流排入市政排水管網。
地下停車庫排水主要包括:車進出入口開敞部分匯集的雨水,沖洗地面的排水,撲滅火災時消火栓和消噴用水的排水等。根據這些排水的特點,可確定如下排水方案:在地下停車庫出入口坡道最低處設雨水攔截溝;在室內設集水溝,匯集地面排水;設適量集水井,與集水溝連接,收集各種排水,并利用潛水排污泵提升、排放。下面就雨水攔截溝,集水井設計,潛水排污泵選用等,談談筆者的體會。
集水溝與樓板及梁是整體澆制,為減少集水溝的設置對結構梁板的影響,宜取較小溝深。每條集水溝長取 15m~20m,溝兩邊均可匯集 10m~20m范圍的雨水,地面坡度取 0.5%。雨水攔截溝末端接集水井,其余各層接地漏及排水管,排入底層集水溝或集水井。
攔截溝溝蓋主要有鋼格網及鑄鐵兩種材質,前者外型美觀,非標尺寸定制方便;后者是傳統產品,價格較低。設計時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取舍。對于某些面積較小或采用預應力無梁樓板的地下停車庫,可不設庫內集水溝,直接利用地面坡度,把地面排水匯入集水井或地漏。但這樣會減少各個集水井的集水面積,從而增加集水井總數,增大了設備投資。
集水井主要起吸水井及調節池的作用,它沿高度方向可分為三部分:
1)淹沒部分 Ha,即最低水位線以下部分;Ha一般在潛水排污泵說明書中有規定,如無資料,可取泵及電機總高的 3/4。要注意,如Ha太小,潛水泵吸水口處水流會產生漩渦,吸水時帶進空氣;對于一些小功率潛水泵,其電機無水套冷卻裝置,而靠淹沒在周圍的污水冷卻,在電機機身露出水面 1/2以上時,運行中的電機不能充分冷卻,極易損壞。
2)調節部分 Hb,地下停車庫排水流量不穩定,為保證潛水排污泵不因頻繁啟停而損壞電機,這部分容積不得小于井內最大一臺泵在自控狀態下 5min的出水量,通常取 5min~10min的出水量。
3)超高部分 Hc,取 300mm,如有集水溝時,則為溝末端深度加 100mm。淹沒部分與調節部分的交界線即停泵線,調節部分與超高部分的交界線即開泵線。集水井尺寸的確定,要滿足潛水排污泵的安裝和土建施工時裝、拆模板的需要。井寬取 1m~2m,井深取 1m~2m。
1)地下車庫出入口的雨水量:

其中,Q為設計雨水量,L/s;q為降雨強度,L/(s? ha);F為匯水面積,ha;A1為露天坡道的水平方向的投影面積;A2為露天坡道的兩側側墻的面積。
2)地下車庫地面沖洗排水量。
地下車庫地面沖洗排水量可按設計的沖洗地面給水量計算。
3)消防排水量。
消防排水量可按一個防火分區內按室內消火栓用水量的50%加上 70%的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流量來計算消防排水量比較合適,最不利時是火災發生在地下室,自動噴水和消火栓系統的所有水均流入地下室,由于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滅火效率很高,絕大部分火災能在初期撲滅,如果開啟了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和 50%的消防栓時,其火災仍未撲滅說明其火災已十分嚴重,地下室有些積水已經可以接受,所以消防排水量按 50%消火栓用水量加上70%的自動噴水用水量已經足夠,沒有必要再放大。
4)地下衛生間的生活排水量。
地下衛生間的生活排水量應按地下衛生間的生活污水的設計秒流量確定。

其中,H為潛水排污泵設計揚程,m;H1為污水提升高度,集水坑最低水位至出水管排出口幾何高差,m;∑h為排水管路的水頭損失,m;Ha為流出水頭,一般為 3m~5m。
潛水排污泵的選型應根據集水坑的設計排水量和所需的揚程規定。《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規定集水坑的容積,不得小于最大一臺水泵 5min的出水量。在設計排水量較大時,宜設計兩臺潛水排污泵并聯使用,以減小每臺泵的流量,避免集水坑容積過大。設計的潛水泵宜為一用一備或一大一小的方式,到達最高水位時,一臺泵啟動,在超過警戒水位時,兩臺泵同時啟動,集水坑內設液位傳感器,并設自控裝置,根據設定水位,由電氣專業自動控制排污泵啟閉及輪換啟動。設計 250 mm寬的挑板,既可將排水管固定安裝,又可安裝自動耦合裝置,還能為坑頂蓋鋼制蓋板雨水口篦子提供方便,解決蓋板或篦子與排水管安裝不合的矛盾;潛水排污泵的導桿及水泵基座采用膨脹螺栓固定,為潛水排污泵安裝、檢修提供方便;排水管靠墻安裝,集水坑上部不影響交通。集水坑的尺寸及開口的尺寸,應滿足潛水排污泵的安裝、檢修及土建施工的要求。
地下衛生間的生活污水應單獨排放,在衛生間樓板下設集水坑時,檢修人孔應設密閉型蓋板,并應設置通氣管,直接與室外大氣相通。
以上為本人在設計時的體會,不對之處,望同行指正。
[1] 胡晶莉.地下停車庫排水設計的幾點體會[J].當代建設,2002(5):32-33.
[2] GB 50016-2006,建筑設計防火規范[S].
[3] GB 50015-2003,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2009年版)[S].
[4] 黃琦華.淺談地下汽車庫的給排水設計[J].山西建筑,2008,34(18):194-195.
[5] 劉名貴.建筑地下室排水設計探討[J].山西建筑,2008,34(8):205-206.